不能動用機械,戰士們就圍成一個圈,趴下來用手來刨著瓦礫。此時已是淩晨1時,這些戰士們已經勞累得不行了。
可是,隻要鬆懈一秒,那麼困在廢墟下的人就有可能麵臨死亡的危險!為了受災人民,自己苦點、累點,根本不算什麼。
戰士們堅定“早進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間斷地搶救著受災群眾。這時,小女孩周圍的瓦礫終於被官兵們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來。
麵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
四川汶川8級地震驚動了世界,災區人民的命運也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愛心媽媽促進民族團結
新疆奇台縣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養育19個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夫婦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創造了人間至真至純的曠世奇愛。
收養孩子,讓阿尼帕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為了貼補家用,阿尼帕曾在食品廠裏找了一份工作,說是工作,其實就是清洗羊肚和羊腸的事,每個月按計件可以掙上36元錢。
這是個苦差事,每天早晨6時起床,做好孩子們的飯後,阿尼帕就來到青格裏河畔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雙腳浸在冰冷的河水裏,雙手不停地撕扯著糞便、雜物,一根根地縷順,又一根根地盤起……
惡劣的環境,長期超負荷的勞動,使阿尼帕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母愛無痕,根根羊腸,消逝了她青春的容顏;涓涓細流,傾注了慈母無限愛心。
沒有新房,全家住在4間土平房裏,10多個歲數差不多的孩子們睡在一張墊著麥草、鋪著舊氈子的大炕上。
孩子們穿的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完阿尼帕縫補之後給老二、老三接著穿,直至穿破為止,阿尼帕最小的親生女兒到了上初中時還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住的、穿的都可以勉強過去,最讓阿尼帕發愁的是孩子們一日三餐的吃飯問題。
阿尼帕幾乎把所有的時間、所有的心思、所有的愛心都用來照料這一大群孩子,為了給一家20多口人做飯,她辭去了在食品廠的工作。
為了讓孩子們吃上飽飯,阿尼帕幾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換成可以吃的東西。她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2米的鐵鍋和一個特大號的盤子,這個鍋被孩子們稱作“團圓鍋”。
做一鍋飯一個人分不了一碗,鍋就見底了;做一坑饢,10多個孩子圍在饢坑邊熟一個吃一個。他們哪裏知道,阿尼帕夫婦從來都是隻吃半飽就不吃了。
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著,阿尼帕兩口子想盡一切辦法弄吃的。
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塊賣,哪怕每塊隻掙一分錢。他去幫別人宰牛宰羊,目的就是想得到一些牛羊雜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他曾到後山上撿骨頭,是為了熬湯給孩子們喝;阿尼帕也經常在春天裏去挖野菜,秋天出去撿麥子,拾土豆,用這些換麵粉、玉米麵給孩子們吃。
就是在那樣的年月裏,性格開朗、樂觀、善於持家的阿尼帕,沒有被生活的重擔壓垮,始終對生活充滿著信心,她相信,孩子們終會長大成人,日子會逐漸好起來的。
盡管家裏十八九個孩子,連吃飯穿衣都很困難,但阿尼帕夫婦仍然省吃儉用,從牙縫裏省出錢來讓孩子們去上學。
孩子們晚上要做作業,家裏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找來破棉絮搓成條,放在羊油碗裏點燃照明,讓孩子們學習……
從1963年收養吐爾達洪三兄弟至1994年10月金雪蓮出嫁,維、哈、漢、回等民族的孩子在這個家裏生活、長大、成家、立業,整整32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