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形象不會憑空產生,形象總是源於認識客體“具體的形狀或姿態”,學校形象源於學校自身的表現,良好的學校形象有賴於學校良好的工作。
另一方麵,形象的確定離不開認識主體,形象是認識主體對客體的表現和特征的評價和反映,社會公眾往往是學校形象的評定者,良好的學校形象必須建立在社會公眾認可的基礎之上。
由此我們可以將學校形象定義為:學校的表現和特征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反映,是社會公眾對學校的總體評價。
如果從學校自身分析,學校形象的構成要素可概括為“校風”和“校貌”兩個方麵。
“校風”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內在的特征和風格,是學校形象的“軟件”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1.學校理念
理念是理想化、係統化的並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延續性的認識、理想和觀念體係。學校理念則是關於為什麼辦學校、如何辦學校的思想觀念,它反映學校特有的價值觀,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方向、辦學目標、學校特色等。
學校理念有層次之分,不同類型的學校有不同的辦學理念。如有的大學提出了“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等辦學理念;中小學提出的辦學理念有“創新教育理念”、“全人教育理念”等。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往往用“一訓、三風、一思想”代替學校理念,在具體表述中存在著內容的同質化、片麵性和空泛化的傾向,或反映時代政治特點,如20世紀80年代的“求實”、“進取”,90年代的“開拓”、“創新”,當前的“與時俱進”等;或來自教育口號,如“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等。由此造成的學校理念的認識模糊和學校辦學的價值缺位,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
2.學校精神
學校精神是學校所追求的一種精神風貌,是學校理念和辦學宗旨的集中體現,往往用簡短的語言來表述,以校訓的形式來表現。如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為“學為人師,行為師範”學的校訓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
由於校訓用簡練的語言反映出學校的精神風貌,因而製定出能反映自己學校特色的校訓也就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高度重視。李嵐清同誌曾指出,要以校訓為核心,推動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同時,學校精神也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凝聚而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並為廣大公眾所認可,從而產生極大的社會影響。
如人們在評價中國著名大學辦學特色時,往往用“北大的創新、清華的嚴謹、南開的篤實、浙大的堅韌”來描述。還有人提出“北大的精神,在於前進,在於自新,在於涵容,在於博大”等。
3.辦學目標和辦學方針
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方針。學校的辦學目標指學校培養人才所特有的種類、層次、規格和要求,是學校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將學校辦成什麼樣子的一種構想和規劃。學校的辦學方針則是辦學目標進入具體實施層麵後的顯現,是實現辦學構想和規劃的政策和策略。
一般而言,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方針應該定位在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合格的人才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能夠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把全麵提高學生的素質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
但是,各所學校在具體確定時,應根據學校的類型和自身的特色,如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確定的辦學方針是培養21世紀的國際型人才,其綜合素質為“有教養的、有競爭力的、國際型的”,圍繞這一辦學目標確定了一係列具體的辦學方針。
4.學校凝聚力
即學校內部形成了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正確的價值觀念,教職員工和學生都具有較強的歸屬感,能夠真正把自己當作學校的一員,自覺地實現與學校的心理認同。學校凝聚力反映的是學校內部關係的協調狀況,也就是學校成員之間的團結情況,它是學校運行和發展的基礎,隻有內部關係協調、成員團結一致的學校,才能更好地求得向外拓展。
5.學校的服務風格
學校的服務風格。即學校內部機構和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效率,是否能夠本著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精神,辦事認真負責,工作講究效率,不推諉拖拉,及時為校內外公眾服務。
“校貌”是一所學校外在的特征和風格,是學校形象的“硬件”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1.學校的辦學實力
學校的辦學實力。即學校教師隊伍的學曆、年齡、知識結構和教學、科研功力,學校管理人員的情況和管理水平,學校的教學用房、教學設備的配備是否齊全、先進,學校在與同類型學校相比時所處的地位等。
2.學校的辦學環境
學校的辦學環境。即學校的校園環境是否達到綠化和美化的要求,學校建築物的布局和教學用房的裝飾是否合理、美觀等。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學校環境布置的特色和教育功能,使學生能夠在優美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3.學校的標誌
學校的標誌。即學校的校旗、校徽、校歌、校服的情況,學校是否有自己獨特的色彩、獨特的標誌和獨特的用品等。如1939年,陶行知先生親自設計了重慶育才學校的校徽,並對校徽中的三個連鎖的紅血輪解釋為:它們代表著有生命的學校、有生命的世界、有生命的曆史都連成一體;第一個圓圈代表全校一體,第二個圓圈代表世界一體,第三個圓圈代表古今一體。還代表:智、仁、勇;真、善、美;工、學、團;教、學、做合一;自然、勞動、社會;頭腦、雙手、機器;迎接困難、分析困難、解決困難;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檢討過去、把握現在、創造未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學校形象管理對學校發展的意義
隨著我國教育管理體製的轉軌,學校將越來越多地參與教育市場的競爭,能否通過教育市場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對於學校發展意義重大。在這樣的形勢下,學校形象已成為學校進入教育市場時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它在學校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中,能發揮特殊的功能、產生特殊的作用,從而推動或阻礙學校的發展。一般而言,其功用主要表現在:
一方麵,從學校內部來看,良好的學校形象能夠強化學校內部的凝聚力,使教職員工和學生能夠自覺地實現與學校的心理認同,從而能夠增強學校的向心力,有利於學校內部的團結統一;良好的學校形象還能夠強化學校內部的行為規範,對師生形成一定的約束力,從而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學校群體氛圍,有利於加強學校的管理。
可見,良好的學校形象對於學校內部環境的優化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學校內求團結、內部關係和諧的必然要求。隻有內部團結的組織才能更好地對外發展,因此,良好的學校形象也是學校健康運行和對外拓展的基礎。
另一方麵,從學校與外界的關係來看,學校的運行和發展離不開外部的支持,而具有良好形象的學校則往往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政府的支持。
獲得社會認可的學校生源充裕,籌措資金方便,優秀人才趨之若鶩,學校發展蒸蒸日上;反之,則學校招生時門可羅雀,辦學資金無法籌措,優秀人才難以留住,學校陷入發展的泥沼中而無力自拔。
而且,在我國現在的條件下,國家依然是最大的辦學主體,獲得政府的支持就能使學校得到更多的政策方麵的優惠和資金的扶持,就可以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學校的發展十分有利。
當前,在教育逐步走向市場的形勢下,外部環境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具有直接的、決定性的意義。
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資源總是受著價值規律的驅使,向最能發揮其作用、能夠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地方集中,教育市場的資源配置同樣如此。
良好的學校形象如同一麵旗幟,如同教育資源的吸收器,能夠使教育資源源源不斷地流入學校,從而使學校在教育市場的競爭中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
學校形象對於學校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學校形象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校形象資源被忽視,被任意挪用的情況比比皆是。
媒體報道說同濟大學作過一次小型調查,僅在上海的楊浦區,以“同濟”為名的公司、企業和社會組織就達200多家,所涉及的行業頗為齊全,既有建築設計單位,也有百貨公司、理發鋪、飲食攤等。
針對這種現象,許多專家認為,著名學校的校名是其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國家多年來的大量投資,以及學校自身特有的文明程度和在國內外的影響,學校名稱的含金量很高,當其進入生產領域時就會成為珍貴的商譽。因此,校名的無形資產亟需得到保護。
學校無形資產的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中國科技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就校名中英文簡稱“中科大”、“科技大”、“科大”、“USTC”、“CUST”等在教育服務類、科技服務類提出9件商標注冊申請,並已全部被國家商標局受理。北京第四中學是一所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學校,也對自己的校名進行了商標注冊。
這表明校名作為學校品牌的象征,其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但是,從總體上看,學校形象管理仍是一塊待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引起我國中小學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更沒有做到在學校的運營過程中,有意識地保護並運作好這一重要的無形資產,以推動學校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