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開展團史知識手抄報競賽活動。讓廣大青年團員加強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情和團史的學習,使團員們對團的發展曆史和有關團的基本知識有較全麵的掌握,從中明白作為團員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團的性質和職能有較為更深層次的認識。
各班團支部將本班作品於5月8日上交,並評出校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每班作品不少於5張,每少一張當月該班級量化管理扣1分。
(4)各班級出一期“知曉團史”黑板報。各班於5月8日之前完成此項工作。務必貼近主題,宣傳深入。屆時評委現場打分,評選結果納入當月班級量化考核。
(5)舉行“邁入青春門,走好成人路”宣誓儀式。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健康成長。
(6)積極參與團區委組織的“承傳統、展風采、促和諧”係列活動。
各班團支部要自覺參與到紀念活動的各種事項中來,充分調動團員青少年的積極性,抓好宣傳、發動、組織、落實等各項工作,營造濃厚的紀念活動氛圍,擴大共青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各班還應自行組織開展一係列有紀念意義、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同時,注意收集與活動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積極上報活動情況。
2、五四入團儀式活動
(1)入團組織
4月8日至4月14日為各班宣傳階段,學部組織相關宣傳資料,並分發各班。各班主任利用班會等時間,在各班大力宣傳五四精神,及團的知識。
4月15日至4月22日,積極鼓勵學生遞交入團申請書。
4月23日至5月2日對遞交入團申請書的同學進行考察,並確定入團學生,做好入團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5月3日,舉行入團儀式。
(2)入團儀式
在“五四”來臨之際,為加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校校團委舉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
播放共青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麵向全體同學宣布新團員名單;向新團員頒發團員證並佩戴團徽;組織新團員宣誓;新團員代表發言;總結發言。
3、記錄洋溢青春
(1)作文競賽
以“快樂成長”為話題的青春主題征文活動。要求從自己的生活經曆和生活感悟出發寫一篇記敘文,內容健康,思想積極,有真情實感,每篇不少於800字。
4月7日晚上6點,在學部會議上學習活動方案,宣傳動員,各班積極準備。
4月8日至4月25日,由語文老師在各班組織,初選出5篇作品上交語文教研組。
4月26日至4月30日,各班上交的作品由語文老師集體打分,評選出6篇作品獲獎。
(2)朗誦比賽
以“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為範文,語文老師酌情安排恰當的內容。
4月8日至4月30日,由語文老師選定好內容,並配合班主任在各班做好充分的組織準備工作,並適時組織統一排演。
5月4日當天舉行全校朗誦比賽,由評委組現場打分評出各類獎項。
評分標準:主題鮮明積極向上,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精心著裝;吐字清晰,聲音宏亮,正確把握朗誦節奏;感情飽滿真摯,富於激情,表達流暢;能正確把握朗誦內容,聲情並茂,朗誦富有韻味和表現力。
獎項設置: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優秀獎1名,優秀組織獎1名。
4、五四青年杯中學生知識競賽
為了紀念“五四”運動,弘揚“五四”愛國、民主、科學精神,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結合共青團和學生學習實際,舉辦有關團的認識、政治和曆史基礎知識方麵的知識競賽。
4月中、下旬,在各班教室進行初賽,校會議室進行決賽。由高年級同學參加。活動流程和要求如下:
在4月18日前,每個參賽班級由班主任負責,根據下發的考試範圍自行組織初賽,並選拔5名同學組成一支參賽代表隊參加決賽。
各班主任要求在4月19日之前將參賽代表成員名單提交。
各班參賽代表4月24日活動課到校會議室參加決賽。
競賽以有關團的認識、政治和曆史基礎知識方麵的知識等方麵為內容。
比賽結束後公布成績,並於5月3日頒發獎狀、獎品。
試卷結構:設計團知識、政治法律常識、曆史基礎知識,學校可自行設定內容比例。
獎項設置: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鼓勵獎4名。
母親節活動的設計指導
節日由來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母親節”,都以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母親節”,以歌頌世間偉大的母親,紀念母親的恩情,發揚孝敬母親的道德風尚。
“母親節”的創始人是美國的安娜·賈維絲。1906年安娜·賈維斯的母親突然去世後,她決定實現母親的遺願,為創立母親節四處奔走。191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並由威爾遜總統親自簽署,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並以康乃馨花作為母親節的象征。
節日期間,家庭成員都要做使母親歡心的事,並向母親贈送禮物,表示祝賀。當年的美國總統威爾遜還規定:母親節那天,家家戶戶應懸掛國旗,以示對母親的尊敬。
我國廣東省婦聯於1988年倡議: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也得到了全社會的響應。近年來,全國各地逐漸開始過“母親節”。
活動設計
母親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學校可以開展紀念母親節感恩教育主題活動。
通過調查訪談、評比展示、親情交流、體驗感悟等一係列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理解、關心父母開始,弘揚孝敬父母、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培養感恩的心,學會關愛他人,尊敬師長,與他人和諧共處。並從親身體驗感悟中,培養對家庭、對父母、對親人有熱愛、有責任、願奉獻的良好情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1、慰問活動
開展慰問母親活動,讓所有成為母親的教師感到作為一名母親的光榮與偉大。
學生可自製一份感恩母親親情檔案,送給媽媽一個開心!每一個母親都記得孩子的生日愛好,以及其他每一個重要的日子,又有多少孩子了解媽媽的生日和愛好呢?把《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媽媽》中的內容仔細地收集起來,把它記錄在自製的親情卡上,送給媽媽一份意外的開心!
向母親道一聲感謝和祝福,送給媽媽一份溫馨!母親節前夕,對媽媽說一句真誠感謝和祝福的話,媽媽不在身邊的,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短信、寫信、發郵件等形式向媽媽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媽媽一個舒心!給媽媽倒一杯熱茶,為媽媽洗一次腳,給媽媽捶捶背,或者幫媽媽做一頓飯,擦一次玻璃,拖一次地,洗一回碗,疊一次衣服,整理一回房間等。
搜集一個我和媽媽的故事,送媽媽一份歡欣!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飽含著媽媽的深切關愛和無私付出。搜集一個和媽媽間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講給同學、老師和家長聽,讓他們感到你長大懂事了。
2、小型演出
以“母愛”、“歌頌母親”為主題,舉辦一次小型文藝演出,以發揚尊重母親的好傳統、好風尚。觀看紀錄片《生命》,使學生知道“我”是從哪兒來的,讓學生從紀錄片中感受到母親孕育、生育、養育孩子的艱辛和不易,從而懂得感恩。有條件的班級可以邀請部分學生家長一起觀看。
3、朗誦比賽
挑一些以歌頌母親為主題的文章詩詞,舉辦一次朗誦比賽,以激發尊重母親、愛戴母親的良好風尚,或者齊唱歌頌母親的歌。
4、聯歡會
專門為一定範圍內已成為母親的教師或者學校職工舉辦聯歡活動。
相關知識
1、孟母斷織教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孟子的成才,與他母親的關心教育是分不開的。
有一天,孟子逃學跑回家來。孟母正在織布,見兒子逃學回家,很生氣。為了教育孩子,她拿起剪刀把剛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見狀非常驚訝,便問母親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說:“你中途停學,和我中途斷織是一樣的事。君子隻有經過學和問才能有廣博的知識,以後做事才順利。現在你未到放學時間就跑回家,將來怎麼會有出息?好比我們家是靠我織布為生一樣,現在我把布機上的布剪斷了,全家吃飯和穿衣的來源也就都斷了。”
母親的勸告給孟子很大的震動。從此,他下定決心,刻苦學習,並拜子思為師,以繼承孔子學說為己任,終於成為了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田母訓子
戰國時期,一個下級官吏想從齊國丞相田稷子那裏得到好處,於是花言巧語,將二千兩黃金“送”給了田稷子。田稷子將錢拿回家,田母覺得可疑。
當母親問明原因後便對田稷子說:“我聽說,讀書人應當有道德修養,行為要純潔,不取不應得的報酬,不拿不義之財。現在,你身為齊王寵臣,俸祿也很優厚。你應當把國家的事辦好。作為一名大臣,應當把所有的能力都拿出來治理國家,忠於職守,至死不變,同時,還要廉潔公正。這樣辦事才能順利,自己也可以避免災禍。而你的做法,正好相反。你怎麼能對得起齊王對你的信任呢?”
田母還說:“做大臣不忠,和做兒子不孝一樣。不義之財,我不能要;不幸的兒子,我也不能要!”
田稷子聽了母親的這番教訓,非常慚愧。他當即把受賄的錢全部退回,並當麵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知道後,對田母大加讚賞,並赦免了田稷子的罪。
兒童節活動的設計指導
節日由來
每年的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毒害兒童,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理事會議上做出決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我國自1932年起,由中華慈幼協會提議,曾以每年的4月4日為兒童節。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做出決定,把我國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將每年的6月1日定為兒童節。
兒童節這一天,全國小學的少年兒童放假慶祝,開展各種聯歡活動,讓我國的少年兒童與全世界兒童一起,歡慶自己的節日。
活動設計
在孩子們迎來自己的節日即“六一”兒童節之際,讓孩子擁有一個好心情,相互得到美好的祝福。學校可以舉辦活動引導孩子們一起用真心換友誼,快樂過“六一”。
1、聯歡活動
組織各種形式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特點的聯歡會,如遊藝聯歡會、趣味聯歡會等。
將自己最真心、最真情的祝福傳遞給親密的同學、陌生的朋友、遙遠的地球小公民……所有你想祝福的同班級、同年級、同學校甚至同一片藍天下的小夥伴或大朋友們。可以用書信、卡片、短信、圖畫等形式傳遞自己的美好祝福。
2、電影晚會
學校可以選擇適合少年兒童特點,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而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放映。
3、文藝演出
組織一場有歌舞、曲藝、戲劇組成的文藝晚會,最好是少年兒童自己演出的節目,富有親切感、趣味性。
4、英雄見麵會
邀請部隊戰鬥英雄和模範先進人物,讓少年兒童與他們見麵,或舉行英雄報告會,用英雄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英雄事跡教育少年兒童。
5、小發明展覽會
收集少年中的小發明、小科技、小革新、小創作,舉辦“少年科技成果展覽”,可培養他們重視科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操。
相關知識
1、最早的幼兒園
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兒園是1802年由英國最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在蘇格蘭的紐蘭納克建立的,當時稱為幼兒學校。這所學校的指導思想是愉快而健康的生活條件和有趣味的活動。到19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相繼設立了幼兒園。
2、愛迪生“孵小雞”
愛迪生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發明家。他自幼好問,勤於動腦,喜愛琢磨,遇事愛尋根問底,好奇心特強。
在愛迪生5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看見一隻母雞在雞窩裏,便問媽媽:“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坐著幹嗎?”媽媽告訴愛迪生說:“這是雞媽媽怕蛋著涼,給它們暖和暖和。”
“蛋為什麼要暖和呢?”
“這是為了孵小雞。”
聽了媽媽的話後,愛迪生想:母雞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可以孵出小雞來,那人坐在蛋上也能孵出小雞來。他決心試一試。於是,他從廚房裏拿了幾個雞蛋,躲到鄰居家的倉庫裏,用碎布、爛草做了個小窩,把蛋放在裏麵,自己蹲在上麵,認認真真地孵起小雞來。
教師節活動的設計指導
節日由來
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早在商代,甲骨文裏已有“師”字,是“掌教者”之稱。《尚書》說:“天降下民,作為君,作之師。君、師並列可謂職業之崇高。”荀子認為:“禮有三本,天地者,治之本也。”他把“師”作為五尊之一。可見,那時,尊師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我國的“教師節”曆經了四次。
第一次是1931年5月,由教育部邰爽秋、程其保等發起,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擬定每年的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了《教師節宣言》。同時提出改良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地位、增進教師修養三大目標,並於1931年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了第一次慶祝活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雖然沒有承認,但也沒有反對。這在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同時“蘇區”也曾集會慶祝教師節。
第二次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決定以中國教育家孔子的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同時頒布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後來因為進入全麵抗戰,未能在全國推行。
第三次是1951年,由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廢除“八·二七”教師節,將教師節與“五一”國際勞動節合並。但因某些原因,“教師節”政策沒能很好地施行。
第四次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國務院為提高教師的地位、發揮全國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向人大提議重新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將每年9月10日作為我國的教師節。
活動設計
通過隆重開展教師節係列慶祝活動,營造尊師重教和改革奮進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全校教職員工“愛我學校,無私奉獻”的精神,充分體現學校對教職員工的關懷和對建設傑出教工隊伍的重視。
1、教師大聯歡
教師節前後學校可以舉辦規模較大的教師遊園會。開展體育、遊藝、舞會、娛樂等多種形式的聯歡活動,使活動具有知識性和娛樂性。校內懸掛橫幅:“感恩師德,祝福老師!”專設慶祝教師節專題廣播。包括先進集體、個人事跡、尊師歌曲、古今故事、老師寄語、學生及家長賀詞信件,播放歌頌教師的歌曲等。
2、舉辦展覽會
舉辦《優秀教師事跡展覽》,宣傳優秀教師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和精心培育下一代的先進思想和事跡,並做好參觀者的組織工作。組織慶祝教師節以“感謝師恩”為主題的書法、繪畫和賀卡作品展。
3、學生感恩活動
早晨組織校禮儀隊和學生幹部在校門口迎接教師到校,祝福每位教師。每節課前,全班同學起立向老師問好、送出節日的祝福,為老師們送上親手製作的小禮物。
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校園留言活動。將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寫在形狀不同的小卡片上,貼在放置在學校文化處的宣傳板上。下午班會課,組織“感恩老師”主題班會。各係德育主任和各班班主任負責。
4、文藝晚會
演出的節目內容要突出,形式要活潑,最好由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以及教師同台演出,以製造尊師重教氣氛。也可以每個年級組一個節目,音樂老師每人一個節目,或者新進教師每人一個節目。
國慶節活動的設計指導
節日由來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光輝日子,是舉國歡慶的盛大節日。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到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9月2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主席在開幕詞中豪邁地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10月1日下午2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宣布就職,同時,任命了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首都有30萬軍民參加了大典。
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親手升起了第一麵五星紅旗。這時,54門禮炮齊鳴28響,萬眾歡騰,廣場上響起了春雷般的歡呼聲。接著舉行了閱兵式,朱德總司令檢閱了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決議,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為了歡慶這個一年一度的日子,全國各族人民都要舉行各種極其熱烈、豐富多彩的慶祝聯歡活動,表達對祖國的熱愛。逢五逢十年份,還要舉行閱兵式或群眾遊行的盛大活動。
活動設計
國慶節期間舉辦活動,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增強集體的凝聚力,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陶冶愛國主義情操。
1、國旗下講話
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都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契機。隨著國旗的冉冉升起,奏起雄壯的國歌,全體學生行規範的隊禮,洪亮的歌聲,學生雄壯有力的講話,可以使愛國主義情感在學生心中升騰。
2、唱國歌比賽
唱國歌比賽可以掀起國慶係列活動的高潮。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地體會團結與合作、互相配合的精神。無論從上場到下場,那些一絲不苟的動作、雄壯的聲音、微笑的麵孔都可以展示學生的風采。
3、圖片的展覽
學校可以運用形象化的形式,以照片、圖表、文字等方式宣傳現代建設成就和全國人民建設現代化的熱情;也可舉辦品種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題郵票展覽。
4、作品書畫展
舉辦歌頌祖國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的詩歌朗誦會;也可舉辦表現祖國新風貌的書畫展覽。
學校可以舉行手抄報比賽和畫畫比賽,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畫麵的精美、布局的合理、字體的端正等方麵,對學生都可以有很好的提高。
5、辦焰火晚會
國慶晚上選擇合適的場地,燃放五彩繽紛的焰火,可增強節日氣氛。注意一定要有安全措施。
相關知識
1、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由當時的上海市合作總社調研科長曾聯鬆設計的。
國旗由紅色的旗麵和黃色的五星組成,長與高比為3∶2,旗杆套為白色。紅色表示熱烈,似紅霞一片,象征革命;黃色表示五顆金星閃閃發光,象征光明。5顆金星鑲嵌在紅旗的左上方,一星較大,居左;4星較小,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寓意為全國人民心向共產黨。
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4個小五角星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5顆五角星的相互關係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團結和人民對黨的衷心擁護。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色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2、國家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相結合,行使國家元首職權。
3、國歌
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
當時,《義勇軍進行曲》是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決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曲調激越,節奏鏗鏘有力,歌詞反映了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勵著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4、禮炮
禮炮起源於前膛炮時代。前膛炮從炮口裝填火藥與炮彈,裝一次放一下。當戰艦進入外國港口時,為了表示友好,要把艦上的炮彈全部放掉。當時的旗艦有21門炮,戰艦19門炮,全部放完就是21響或19響。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在國慶大典或迎送外國元首時,一般也鳴禮炮21響或19響。
我國的開國大典鳴禮炮28響,是對中國共產黨28年曆史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