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民工(1 / 3)

有了大家的支持,張誌強到了武漢,老表李榮華介紹他做了一名臨時工,工錢是每月六十六塊,每個星期一天休息,李榮華在紅霞染織廠做業務員,了解廠裏的情況,介紹了現實情況:“臨時工不比正式工,叫你做啥,隻管多做事,少說話,不過,早前請了二個人,照樣子做,相信,你做得好。”

張誌強說:“放心吧,不會給你為難,窮苦的鄉村生活,過了大半輩子,算不得什麼。”

隨後,認識了廠長肖五毛、臨時工躍進、柳子文,啞巴,是個正式工。頭天午餐時,張誌強提出,請三個人一同吃飯館,躍進一時不敢接受:“謝謝,心情領了,看你老遠來,為了賺錢,反而,花費你的錢,不敢當。”請了又請,躍進推辭不得,“看你人,蠻誠懇的,聽我一句,飯館不要去,廠裏食堂,三角錢一份,不足一塊錢,算我們認識你了,看你年長一些,該怎麼稱呼?要叫到你心裏舒服,才算好。”

張誌強說:“隨便吧,我們鄉下都是直接喊名字,到了城裏,有的喊師傅,有叫小張,有叫老張的,依了城裏的規矩,還覺得喊小張好,給人年輕的感覺。”

幾句客套話,變得親近,跟啞巴不話可說,打了個手勢,他笑了,伸出手掌,擊了一下,大家跟著笑了一回,飯後,張誌強趁休息時間,參觀了工廠,染布的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走到一處,都是新鮮感,再回了鄉下,自有人問你這個,感覺到,比起鄉下人,高出一截,變得神呼呼,見了一個女員工,正發愁,看了場麵,猜出個八成,當麵放著大鐵桶,一把大鐵錘,小青工沒力氣,就想賣弄一番:“看你不高興的相,需要我來幫忙?十幾大錘,定能打開。”

女的是配料工,轉而間笑了:“謝謝,求之不得,為了打開桶裏的火堿,請了躍進、柳子文、啞巴,一個上午,不知溜進那個洞裏,不見一個人影,等不及,請來小青工,他力氣不大……”

張誌強問:“聽了不明白,往日裏,是怎麼過來,照著原來的路。”

女配料員說:“記得,這些日子,都是躍進、柳子文、啞巴輪換著幫忙,在以前,是請了多少個工人,一人幫上幾大錘,不容易,說起更遠的日子,那時,我不在。”

張誌強接過大錘,用了二十幾下,打碎了火堿,女的連喊‘謝謝’他回道:“不謝,日後,有我在,打個招呼,行了,我趁空閑時間,幫你一把,算不得什麼,我們鄉下人,習慣了體力活,沒得事情做,渾身的不自在。”

一邊幫忙收拾火堿,看了一回配料房的工序,想著,找個話題,拉個家常話,再一步的套近乎,傳來叫喊聲,一位工人在遠處亂叫:“喂!這邊來,農民工。”張誌強聽了,感覺到,是在喊他,毫無禮貌的語氣,跟著窩氣,他板起臉,敵視著對方,沒個人應答,那工人走近張誌強,發了一通氣,“沒聽見嗎?廠裏有個啞巴,又來了個聾子,了不起啊!是個農民工,喊你不答應,那邊地溝漬水,漫在地上,走路不方便,臭死個人。”這麼個舉動,在張誌強心裏無故生出一股氣憤,僵硬地怒視著,工人再湊近些說,“我是看準你了,這種活路,你幹,是獨一無二,我真的是受不了,臭得我隻想吐。”

這人的話,加之那樣個動態,張誌強心裏跟著一陣難受,不由得瞪了他一眼:“我不信,你真的會吐出來,我親眼看你吐了,才會相信,你說的確實是人話。”

感覺話裏帶刺,工人更加生氣:“你就是個農民嗎,本是個掏大糞的手,我說的不對嗎,這種活路,就歸你做,要不,你還得回老家,照樣掏大糞。”

張誌強又回了一句:“你住城裏,了不起,你家的就沒有在農村的親戚,你家父母、祖宗肯定也是個農民,看不起我們這樣的農民工,是你忘了根本,就等於,看不起你家祖宗。”

工人聽了,直瞪白眼,半天擠出一句話:“看你蠻老實個相,不想,蠻壞呢?問你做不,我告你去。”

張誌強氣憤地回道:“呸!去你的,發財去。”對抗中,看出他個傻氣,報複地回了一句,“是個正式工,比起農民,高貴些,別忘了,如今,已經改革開發,說不準,我那天做起老板,看不上你這樣的幫工,你個人渣,等著死去吧……”

原來,食堂下水道堵塞,發生漬水,已有幾天,到了今日,是賴不過,老規矩,食堂全部人員,一起動手,缺一人不可,掀開蓋板,打撈起淤滯物,眼看就要疏通,進來一女工,多了一句:“你們呀!真是不會享受,現成的搬運工,專來幹這個,早些時候,聽廠裏這樣說了……”

正打撈淤滯物的工人,一下卸了勁,急忙甩開:“臭死我,叫人隻想吐,不幹了,多了臨時工,我們正式工,就是高一等,早聽說,鄉下人喜歡泥臭味,用來做肥料,當成命根子,說不準,他能吃下一口。”

一人回應道:“誰知道?喊得來他們,隻有廠長、業務員,喊得動,早前,他們來吃飯,招呼一聲,好了,現在來不及,這樣子,怕別人見了,又說我們幾個人邋遢,不中耳的話語,看人家怎麼說。”

女工圓上一句:“怕你不曉得,這回,來了一個好人,才喜歡做事……”一口氣,說了大堆的好話。

食堂工人早有埋怨:“說了,不該我們的事,臭、臭……”一連說了幾個臭,自覺得,高出一截,精神極了,快些喊人,又看了眼前,隻差二把手,便宜他了,連忙鏟下淤泥,鋪好蓋板,還了原處,餘下幾個人,坐到一邊。

不想,發生了這樣的事,走了問個由頭,張誌強回道:“問他人好了,怎樣的衝人說話,再說,這事不該我做,幫忙做一回可以,講個禮貌,心裏舒服,隻因為,剛才這人的話,傷害了我,還羞辱到種田地的農民兄弟,所以,自有怒氣,對不住大家,請包涵。”

團長出麵圓場:“哦!是他衝撞了你,對不起,首先,我替他向你賠禮,請你原諒,話說回來,講禮貌這個問題,出自各人文化修養,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什麼樣的人,都有,需要各人高姿態,文化高、修養好的同誌,多多包涵,希望,個人問題,不影響工作,幫我們一把……”

張誌強說:“今天啊?氣給脹飽,改天再說,走了,做自己分內的事,少得冤枉氣。”

走不了,工人圍住他說事,鬥氣的工人,有人幫腔,理由大了:“你個臨時工,不知道矮一截,說白了,是請來的傭人,少得廢話,隻管多做事,明白嗎?”

一人上前,推了他一把,發氣地狠道:“是你?沒得吃虧,讓人看了不順眼,再敢狡辯……”竟然,揮動起胳膊,一副打人的氣勢,有人喊‘給他一點虧吃,認識一回城裏人。’

團長連忙解圍:“你們都走,說二句可以,敢打人?人家做工,是有關係來的,自有廠長管。”

聽說,這邊有人打架,肖五毛趕來,問明情況:“工作放在首位,先去疏通地溝,事情緊迫,工人的問題,自有領導批評教育。”

張誌強說:“我累了,給一點時間,休息一會兒。”為了尊嚴,支吾著開脫。

肖五毛認真地說:“說了,不要鬧情緒,做工不是請客吃飯,講究禮儀,隻有服從,我安排你去疏通地溝,你不配合工作,那就是你的錯誤,不服從分配,讓我們失望,你應該認識到,你領取的工資,比普通工人工資高,為什麼?因為,農民工能吃苦,能協調無人肯做的雜事,說白了,臨時工就是不比正式工,沒人幹的活,就是你的事,由於,國家給了工人更多的福利及權益,反而,讓工人養成個壞習慣,如今,正拖累著經濟發展,各個方麵,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正在爭論,打算多招收幾名農民工,借助他們對勞動的積極態度,帶動工人發生變化,擔心這種做法,是在犯錯誤,政策上還不允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都走了,張誌強的思想鬥爭,還在進行,同樣是人,為什麼?臨時工不如正式工,為了什麼來,目的呢?賺錢?話說得很清楚,明白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工廠是工人的,唯一屬於自己的,是鄉裏頭分給自己的幾畝田地,想繼續做下去,必須服從領導,做一切工人不願做的事,這種格局,就是現實道理,他很快想通了,不再管別人怎麼說,隻管做自己的事。

一晃幾個月,張誌強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一天,老表李榮華來探望,順便帶來一個信息,廠裏打算招收幾名農民工,充當勤雜人員,因頻繁請用臨散工人,很不方便,回家心切的他,不等問個明白,就答應下來,真要感謝神仙,又能見到家裏人,真的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