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繼續向前趕路。然而料想不到的是,他接著又掉進了貪欲的鏈環、妒忌的鏈環、仇恨的鏈環……待他從這一個個痛苦之環中掙紮出來,青年已經沒有力氣再走下去了。抬頭望望,前麵還有漫長的一段路,他再也沒有勇氣走下去了。
“老人家!老人家!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還是帶我回到原來的地方吧。”青年呼喚著。
長髯老者出現了,手臂一揮,青年便又回到了路邊。
“人生雖然有許多的痛苦,但也有戰勝痛苦之後的歡樂和輕鬆,你難道真願放棄人生麼?”長髯老者問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歡樂和愉快太短暫太少了,我決定放棄人生,還是去做我的泥像吧!”青年毫不猶豫。
長髯老者長袖一揮,青年又還原為一尊泥像。“我從此再也不必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一場洪水侵襲,泥像便成為泥沙,四處流散去了。
感悟心語
在人生的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要有二萬五千裏長征的精神去走這條路。懦弱的人不能支配命運,隻能成為命運的傀儡。生活的芬芳隻有堅強樂觀的人才有權利體味和擁有,對膽小悲觀的人來說,他隻能品嚐苦澀。而在探索和征服的進程中,挫折是邁步走向成功的一個個起點。
你的夢
38歲的印度女作家阿蘭德哈迪·羅伊以其第一本小說《人物的上帝》榮獲英國布克獎,從而在英語文學圈中嶄露頭角。
羅伊出生在印度南部克雷拉的敘利亞人基督教社區。她曾學過建築,在寫她的第一本小說前曾從事電影劇本的創作。
羅伊碰到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在對友人極其親密的同時也直率得叫人受不了。他對羅伊說:“我一直在想你的《小人物的上帝》,在想這書裏究竟有什麼,在書之外又有什麼。”朋友說完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時羅伊感到很不自然,不知道自己是否想聽這位朋友繼續說下去。
可朋友還是接著往下說:“在過去的一年,你得到的太多了——名譽、金錢、大獎、別人的阿諛逢迎、批評、指責、譏諷、愛戴、仇恨、憤怒和忌妒等所有的一切。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完美絕倫的故事,太神奇了。可問題是完美的結局隻能有一個。”.
朋友說完這話,用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羅伊。她心裏明白羅伊知道她接下去會說什麼。她會對羅伊說,今生今世不會再有如此輝煌的時刻,未來的日子將在一種欲望無法滿足的狀態中度過。這個完美故事的惟一完美結局隻能是死亡。
其實用不著朋友問,羅伊自己已經想過這個問題。掌聲、鮮花、攝影師、裝出對自己的生活十分感興趣的記者、那些向自己獻殷勤的衣冠楚楚的男人們以及賓館裏豪華的浴室等等,所有這一切都一閃而過,不會再來。
羅伊問自己:“我會懷念這一切嗎?難道我已經變得沒有這一切不行了嗎?難道我是榮譽收藏家嗎?難道我離了這一切會像藥物依賴者離了藥物一樣痛苦難耐嗎?”她愈想愈覺得名譽如果長久與她同在一定會毀了她。
羅伊承認她的的確確感受到了瞬間的快樂,但那隻是一瞬間。因為她知道一旦對一切厭倦了,她可以回家,在自己家裏一天天變老,不再有責任感。在月光下咀嚼芒果,或許寫一兩本沒有人讀的書,來感受一下寫了最不暢銷的書是什麼感覺。羅伊一年來一直在世界各地走動,但無論停留在哪裏,她都在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終究會回歸的生活。
許多人以為羅伊會移民到西方,有些人甚至直接去問羅伊是否有此打算。然而,羅伊認為家是自己終將會回歸的。生活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她力量的源泉。羅伊告訴自己的朋友,其實世間根本就沒有完美的故事。就其朋友對羅伊的個人生活所發表的見解,羅伊認為那隻是局外人的看法。羅伊認為,源自偶然成功的幸福或成就感必然是短暫的,視財富和榮譽為必需之物的想法本身缺乏想象力。
羅伊對她的朋友說:“你在紐約住得太久了。人間還有許多其他的風景,夢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羅伊認為,在有的夢裏失敗亦是輝煌的,因為有些榮譽值得去奮爭。她說在許多領域獲得承認並不是衡量成功人生的惟一標準。
感悟心語
人的美麗夢想是在經曆苦難後才能實現的,世界上一些人被稱為傑出的勇士,之所以被稱為勇士,是他們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盡管他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