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四章 燕王之死(二)(3 / 3)

得知父王被殺的消息,朱高熾悲痛萬分,他下令滿城舉哀,並檄文天下,揭露朱高熙弑父的罪惡,同時在大將朱能的擁立下,朱高熾繼位燕王,這樣,北方出現了兩個燕王,他們已經勢不兩立,朱高熙搶先一步,他親率六萬大軍從井陘進攻河北,朱高熾也急令大將朱能率五萬軍迎戰,內戰的風雲在激蕩在燕地上空。

政事堂天寶閣內,七位平章事正在商議放開匠籍和向琉球大島移民的事情,放開匠籍是新任工部尚書卓敬的建議,這也是順應商業發展的要求,隨著商業的蓬勃發展,大明王朝已經漸漸形成了五大商業中心,京城、杭州府、成都府、武昌府和遼東金州府,商業的發展帶動了手工作坊的興盛。

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工坊已經出現了規模性經營,蘇州府的絲紡業便是其中的代表,全城手工作坊遍布,其中超過千張織機的人家就有二十戶之多,這樣不僅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而且對能工巧匠也是極為需求,而目前大明依然實行著嚴格的匠戶製度,僅在京城一地,就有數十萬人之多,這些匠戶都被官府控製,沒有人身自由,即使能接一點散活也必須要得到官府同意,然後子襲父業,代代相傳。

工部尚書卓敬侃侃而談:“各位大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福州林家是有名的造船世家,他在去年夏天便申請了我大明的第一家私人船廠,專門為貿易商打造海船,現在他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五年之後,他幾次對我說想擴大規模,希望我能放一些造船匠戶給他,他願意出高薪聘請,但我大明律令,匠戶不能被私人工坊雇傭,這樣就出現了民間苦無工匠無法擴大規模,而京城匠戶又無活可幹,生活貧困,同時也不能收徒傳授技藝,這一切就是被一個小小的戶籍所限製,所以工部正式提出取消匠戶限製,以促進我大明工商的繁榮。”

“可如果放開了匠戶,官府的定量怎麼辦?”禮部尚書齊泰有些擔憂道。

李維正笑了笑接口道:“這一點齊大人不用擔心,我們隻是放開了匠戶的人身自由,這並不是說能工巧匠們就消失了,官府的活可以交給一些大工坊去做,材料、工人都不用官府再去操心,成本帳私人工坊比我們會算,我們最後隻管結帳付錢。”

他站起身又對眾人道:“其實太祖皇帝給官員們定的俸祿並不低,一個官員需要無數農民來養活,可最後大家卻依然一貧如洗,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朝廷的稅賦太少了,大家想想宋朝,工商業發達,朝廷一年的稅收甚至超過一億貫,這是何等富裕,也沒有見什麼農民吃不飽大規模造反的事情,所以我主張以農為本,以工商富國,以海外擴張強國,這樣二十年後,我大明民富國強,又何懼草原北戎!”

眾人皆連連點頭,這時,門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官出現在門口,他低聲喊道:“相國,有大事!”

李維正見他神情緊張,不由一愣,便走上前問道:“出什麼事了?”

侍衛官在李維正耳邊低語幾句,李維正的眼睛一亮,他點點頭,走回了會議中,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對眾人道:“最新消息,太原發生兵變,燕王被其子高熙所殺!”

所有人都被驚呆了,瞬間,天寶閣中歡聲雷動,消息迅速傳到各大朝房,到處都是激動地歡呼聲,整個京城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