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正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了,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開了窗,一股寒氣撲麵而來,他默默凝視著院子裏的一株臘梅,樹上小小的花苞已經出現了。
一個月前燕王的求和。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為什麼會答應,為什麼不直接困死燕王,雖然他以燕王不會坐以待斃、危難時他會大舉進攻河南為由說服了眾人,可事實上他有著更深的計劃,為了這一天,他已經整整策劃了五年,現在時機終於成熟了,剪去了燕王最得力的姚廣孝,朱高熙開始坐大。
李維正不由想起當年在老家時,呂思遠趕來尋找他的情形,那年他被朱元璋罷免,在鄉間種田養雞,呂思遠從山東千裏迢迢來了,他心中充滿了憂慮和對前途的迷惘。
‘雖然話有點難開口,但我還是得實話實說,我就想問一問,你究竟有沒有複出之心?如果有,我願意再跟你,可如果你真的看破官場,從此做個富家翁,那我就是來向你告辭,我要另投新主。’
‘本來我的打算就是想讓你投靠燕王,準確一點說不是投靠燕王本人,而是想辦法去輔助燕王次子朱高煦,他今年十二歲了,此人頑劣孔武,心術不正,你這個陰謀者去輔佐他,正符合他的本性。’
‘大人深謀遠慮啊!’
李維正的嘴角浮起了一絲會心的笑容,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當時的情形依然曆曆在目,現在,他當年種下的種子終於生根發芽了,還有十三郎,自己答應他的事情也辦到了,現在該是他兌現承諾的時候了。
想到這,李維正走回書桌。展開一張信紙,寫下了兩個字:‘可行!’
他又命人喚進了送信者,把信交給他道:“你即刻回去,把這封信交給呂先生,不得有誤。”
“遵令!”
李維正點點頭,又命人賞他一百兩銀子,信使感激不盡,磕頭去了。
辦完了這件事,書房裏又安靜下來。李維正輕輕地揉著太陽穴,思路又回到今天的一個重大決策上,今天的朝堂上,他提出了廣勸學的提案,要求各地官府三年之內不準建立新官署用省下來的錢進行勸學,在全國各地廣建學堂,凡六歲以上男女童皆要入學,男童學十年,女童四年,所需費用由官府統一承擔,凡有違令父母不遵從者杖一百,稅賦翻倍。
這個提議得到了朝廷百官普遍的支持,但在女童入學一事上卻引起極大爭議,雖然女子將來相夫教子是有必要讀一點書,成立女校也算是可行,但李維正原來提出的方案是男女都要學十年,就是這一點讓朝廷百官大都反對,認為女童讀十年太長,最後幾經磋商,大家達成了妥協,男女學堂分開,女童讀書四年,如果極少數人確實有意再繼續讀書。且家庭也允許,則可進各省的女子中等學堂繼續讀書。
雖然沒有事先李維正原先男女平等的設想,但他也知道,能達成這個妥協已是不易,要改變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的君主立憲製也一樣,關鍵並不在於他推行什麼措施製度,這個很容易辦到,難的是君主立憲製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樣即使他李維正不在了,君主立憲製也會永久的流傳下去,正如他要把高麗並歸大明需要用一代人的時間一樣,讓君主立憲製的觀念深入人心也需要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時間,從孩童時就要用這種觀點教育他們,讓君主立憲製的觀念伴隨著他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