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奇襲關中(1 / 3)

從漢中入蜀道路艱難。但從漢中到關中也一樣難行,須翻越茫茫的終南山(也就是現在的秦嶺),一般有三條道路,一是走褒穀,二是走駱穀,三是走子午穀,其中最近也是最便捷的道路是子午穀,三國演義中魏延獻計諸葛亮,就是走子午穀奇襲長安,子午穀故名思義,就是半夜子時出發,到次日中午午時走出,一共隻需走六個時辰,當然這隻是一種籠統的說法,但用時最短卻是不爭的事實,用時最短必須要同時滿足兩種條件,一時峽穀呈直線,距離最短,第二是道路平坦,能走騎兵,否則隻能走步兵的話。半天時間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穿越終南山。

這天半夜,夜色漆黑,烏雲遮蔽了月亮,遠方是黑黝黝地終南山巨大山體,一支犀利的騎兵在子午穀裏疾速行軍,這是一支龐大的騎兵隊,約兩萬餘人,而且它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支騎兵隊的裝備,它由三萬匹戰馬組成,其中一匹戰馬不是馱人,而是馱著一門虎蹲炮,沒錯!這就是遼東軍中最威名顯赫的炮騎軍。

這支騎兵由大將鄧戩率領,奉李維正之命奇襲長安,應該說這是繼出兵四川滅掉藍玉後的最重要一步棋,趁燕軍南下進攻山東,又以同盟的誘餌將關中之軍調至潼關,然後對秦王下手了。

隊伍在崇山峻嶺間疾速行軍,他們是從下午時出發,應該在第二天天亮時抵達西安城,三更時分,隊伍停下來休息片刻,鄧戩立刻命隨軍參謀拿來沙盤地圖,鄧戩是在李景隆第一次戰敗時投降了遼東軍。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他卻是所有投降將領中運用遼東戰術最靈活的一人,因此被李維正任命為這次奇襲關中的主將。

遼東戰術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情報和地圖的運用,情報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軍事情報,包括駐軍、人數、裝備、將領、戰鬥力等等情報,另一種則是政治經濟情報,人口、稅賦、官員的人心向背等等,關中的這兩大類情報都有收集,全部都報往京城,其中軍事情報則錄副本轉送給鄧戩一份。

在這些軍事情報中就有子午穀的駐兵情況,子午穀中自古就有三個重要的堡壘,大明建立後,子午穀成為了民商道,失去了軍事機能,大明便在其中一個堡壘中設立了巡檢司,以盤查往來的民眾,同時收取商稅,而秦王占據關中後便將巡檢司改成了駐軍堡壘,最多時曾駐紮了千人,但隨著關中軍腐敗盛行,大量士兵逃走,但軍官們卻隱瞞不報,以便於吃空餉,所以子午穀的駐軍名義是千戶所,應有一千名駐軍,但實際上已剩下不到二百人。

這些重要的情報都全部傳到了鄧戩的手中,甚至在子午穀的守軍中還有兩名遼東軍的斥候,使他對這次行軍了如指掌。

一隻臨時搭建的小帳篷裏露出一絲微弱燈光。帳篷中兩名隨軍參謀將一麵小黃旗插在子午的尾段,“將軍,這是我們的位置,離子午穀口還有不到三十裏,離西安城還有五十裏。”

“子午穀的防禦堡壘在哪裏?” 鄧戩問道。

“在這裏!”另一名參謀將一麵紅旗插在不遠處的一座山腰上,“離我們還有十五裏。”

鄧戩呼地吹滅了蠟燭,站起身對帳外的親兵道:“傳令繼續前進!十裏後停下。”

大軍繼續前行,大約又行了五裏後,兩名探路斥候返回稟報:“子午堡內十分安靜,守軍並沒有發現南麵大軍前來,而且已經和潛伏在堡壘內的探子聯係上了。”

一個不到兩百人的堡壘鄧戩是不會放在心上,但他擔心堡壘中有人會走脫前去西安城報信,從而使他奇襲的行動失敗,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他立刻命令一支千戶軍以步行的方式疾速前行,繞到子午堡的前方截斷子午堡守軍的退路,其餘兩萬大軍繼續前進,終於,在距離子午堡還有三裏時,大軍終於被子午堡的守軍發現了,城堡內頓時一片混亂,鎮守堡壘的守將,一名姓劉的千戶將一麵吼罵著命士兵準備戰鬥,自己卻收拾貪汙的白銀黃金逃跑,但此刻已經沒有人聽他的話了,在遼東軍兩名暗探的煽動下,近百名憤怒的士兵將他包圍在院子裏,用亂刀將他砍死,數千兩白銀被士兵們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