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明變天(2 / 2)

其實方孝孺也和朱允炆一樣,支持恢複相製,卻不願意看見李維正以強勢的姿態登上相位,隻是他比朱允炆更清醒一點,也看得更清楚。

“陛下,臣這幾天一直就在考慮此事,臣認為讓李維正為相其實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能確定下他的臣子名份,以防止他用武力來篡明,

陛下也應該想得到,以他的實力,如果有意取大明而代之,也完全可以辦到,臣最擔心就是他的身份久拖不決,恐怕他會生出異心,相反,把他定在相國之位,如果那時他再生出異心。那他也會被天下人所不容。”

朱允炆背著手在房間裏來回踱步,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幾乎要使這個年輕的皇帝崩潰了,外麵數萬太學生的請願代表著民意,朝廷重臣的施壓代表著文武百官的意見,而現在他的師傅也這樣勸他,讓朱允炆的最後一點點防線,也逐漸被攻破了。

“好吧!朕去見一見眾位大臣。”朱允炆長歎一口氣,便向太和殿方向走去。

太和殿的偏殿上,朱允炆再最後和幾位重臣商討恢複相製的具體事宜。宰相恢複容易,難的是君權和相權的劃分,這也就是問題的關鍵,但沒有李維正參與的這個討論是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李維正不能接受權力的劃分方案,那最後的結果極可能他用實際行動來劃分君相之權,可李維正的底線又會在哪裏?眾人都一時陷入了迷茫。

最後,齊泰呈稟道:“陛下,李大人口口聲聲說恢複唐製,

那我們不如用唐高宗時的君相之權來劃分,成立中書省,以中書令為右相統領百官,三品以下官員皆由相國任免,凡軍國大事,當先稟相國,再由相國轉呈皇上,最後聖旨以加蓋禦印和中書印後方才生效,陛下以為如何?”

朱允炆心中十分悲傷,他能以為如何?三品以上官員他可以任免,可實際上他能任免李維正嗎?莫說李維正,別的重臣他又能輕易任免嗎?朱允炆已經看出來了,改製後的格局不僅李維正是得益者,而且各位重臣也是得益者。連以前的皇祖父也尚要借助大案才能除掉胡惟庸,現在,他又有什麼力量去罷免大臣。

就在這裏,殿外忽然傳來了侍衛的高喝聲,“五軍大都督李維正求見陛下!”

主角終於來了,偏殿裏一片寂靜,良久,朱允炆才低聲道:“請他進殿吧!”

片刻,李維正大步走進偏殿,他躬身施禮道:“臣李維正參見皇帝陛下。”

“李愛卿,我們正在討論大明恢複相製的問題,不知李愛卿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維正就是為這個而來,他早就胸有成竹,又施禮道:“陛下,臣一直以為丞相並不是君王的輔助,它其實是對君權的一種製衡,以防止君王濫用權力而造成國民的重大損失,所以臣一直建議恢複唐製,或許全麵恢複唐製尚須時日,但一些基本的製度應該定下來,首先是中書省、門下省和政事堂須成立,中書省事草擬詔書之所,這樣詔書就不能出自禁中,而是應由中書舍人撰寫,其次是政事堂,政事堂是討論和決定軍國大事的地方,軍國大事並非是相國或君王一人所定,而應該是朝廷重臣共同協商決定,最後由中書省轉呈陛下批準,這才是真正的相製,臣不希望出現漢末一相獨大的局麵,也不希望像先帝一樣,軍國大事都由帝王獨裁,請陛下考慮。”

應該說李維正這些話是非常大逆不道了,比如說防止君王濫用權力,再比如說由帝王獨裁等等,換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把李維正推出去千刀萬剮,李維正也知道這會傷害到朱允炆的帝王尊嚴,但他認為自己有必要把他的製度講清楚,這不僅僅是講給朱允炆,也同時是說給各位大臣聽。

他李維正不是要大權獨攬,而是要建立一種真正的君相製度,當然,這並不是李維正的最終目標,不過,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急不得。

李維正的意見贏得了各位大臣的一致同意,尤其是他那句:‘軍國大事並非是相國或君王一人所定,而應該是朝廷重臣共同協商決定,’就是這句話引起了在場所有重臣的共鳴。

大勢已經定了,朱允炆已經再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得正式同意大明恢複相製。

建文三年四月初一,也就是朱允炆容易恢複相製的次日,大明朝廷正式向天下宣布:‘自即日起,大明王朝正式恢複相製,成立中書省、門下省和政事堂,加封五軍大都督李維正為右相國中書令,兼任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另外,齊泰、陳迪、暴昭、景清、鐵鉉以及葉天明六人皆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入政事堂議政,取消臨時軍務參議會,另外,加封禮部尚書陳迪為左相國、門下侍中。’

大明王朝從此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