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口中的愛(2 / 3)

令他泄氣的是,這個創業分支是他當年不屑於爬的一棵細小的樹枝。

第三條毛毛蟲

接著,第三條毛毛蟲也來到了樹下。這條毛毛蟲相當難得,小小年紀,卻自己研製了一副望遠鏡。在還未開始爬時,就先利用望遠鏡搜尋一番,找到了一隻超大蘋果。同時,它發覺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隻有一種爬法。

它很細心地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於是,它開始往上爬,當遇到分支時,他一點也不慌張,因為它知道該往哪條路走,不必跟著一大堆蟲去擠破頭。譬如說,如果它的目標是一隻名叫“教授”的蘋果,那應該爬“升學”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板”,那應該爬“創業”這分枝;若目標是“政客”,也許早就該選“厚黑之道”這條路了。

最後,這條毛毛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它己具備了先覺的條件了。但也許會有一些意外的結局出現,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緩慢,從預定蘋果到抵達時,需要一段時間。當它抵達時,也許蘋果已被別的蟲捷足先登,也許蘋果已熟透而爛掉了。

第四條毛毛蟲

第四條毛毛蟲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蟲,同時具有先知先覺的能力。它不僅知道自己要何種蘋果,更知道未來的蘋果將如何成長。因此當它帶著那“先覺”的望遠鏡時,它的目標並不是一隻大蘋果,而是一芽含苞待放的蘋果花。它計算著自己的時程,並估計當它抵達時,這朵花正好長成一隻成熟的大蘋果,而且它將是第一個鑽入大塊朵頤的蟲。

果不其然,它獲得了所應得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第五條毛毛蟲

毛毛蟲的故事本來應該到此結束了。因為所有故事的結局都必須是正麵的且富有教育意義。但仍有不少讀者好奇:第五條毛毛蟲到底怎麼了?

其實它什麼也沒做,就在樹下躺著納涼,而一隻隻大蘋果從天而降。因為樹上某一大片樹枝早就被它的家族占領了。它的爺爺、爸爸、哥哥們盤據在某一樹幹上,禁止它蟲進入。然後蘋果成熟時,就一顆顆地丟給底下的子孫們撿食。

感悟心語

如果你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撿到大蘋果,因為反而會被砸死的。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隻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感悟心語

一個人隻有尊重別人、不把痛苦當痛苦、相信自己、同情別人,才能做到一生的快樂。

傻瓜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