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商買畫(1 / 3)

畫商買畫

有一年,在比利時某畫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美國畫商看中了印度人帶來的三幅畫,標價為250美元,畫商不願出此價錢,於是唇槍舌劍,誰也不肯放鬆,談判進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惱火了,怒氣衝衝地當著美國人的麵把其中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看到這麼好的畫燒了,當然感到十分可惜。他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願賣多少錢,回答還是250美元。美國畫商見毫不鬆口,又拒絕這個價格,這位印度人把心一橫,又燒掉了其中一幅畫。美國畫商隻工好乞求他千萬別再燒這最後一幅。當他再次詢問這位印度人願賣多少錢時,賣者說道:“最後一幅畫能與三幅畫是一樣的價錢嗎?”結果,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後一幅畫竟以600美元的價格拍板成交。

當時,其他的畫的價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間,而印度人這幅畫卻能賣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燒掉兩幅畫以吸引那位美國人,便是采用了“以退為進”的戰略,因為他“有恃無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燒掉了兩幅,剩下了最後一幅畫,正是“物以稀為貴”。這位印度人還了解到這個美國人有個習慣,喜歡收藏古董名畫,隻要他愛上這幅畫,是不肯輕易放棄的,寧肯出高價也要收買珍藏。聰明的印度人施展這招果然很靈,一筆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在商談中,賣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買方則會提出種種借口,以圖達到最高利益,此時,以退為進的戰略便會大奏奇效。

當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必須有一定的後盾的,把握好分寸。“不打無準備之仗”,心中沒有十分的把握而輕易使用此計,難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印度人不了解美國人喜愛古董的習慣,不能肯定他一定會買下那最後一幅畫而去燒掉前兩幅,如果最後美國人沒有買那幅畫,印度人可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感悟心語

在與別人交往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妨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

抉擇

在一個村莊裏,住著一位睿智的老人,村裏有什麼疑難問題都來向他請教。有一天聰明又調皮的孩子,想要故意為難那位老人。他捉了一隻小鳥,握在手掌中,跑去問老人:“老爺爺,聽說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過我卻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鳥是活還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視著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數,如果他回答小鳥是活的,小孩會暗中加勁把小鳥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會張開雙手讓小鳥飛走。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著說:“這隻小鳥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感悟心語

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就像那隻小鳥一樣,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升學也罷,就業也好,創業亦如此,隻要奮發努力,均會成功。一位哲人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隻要努力,終會有成。

修塔

山,緊挨著小城。雖不高,卻清清秀秀。滿山是爭綠鬥翠的小樹,遍坡是萋萋芳草。山腰間,立著幾座小巧的涼亭,雕梁畫棟,飛簷高翹。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徑盤旋而上,直通山頂。

晨曦微露,山雀脆鳴,便有人聲喧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結伴而行,說說笑笑地沿石徑而上,找塊開闊地,老人打太極拳,少婦扭起秧歌,小孩踢毽跳繩……小城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這一天,人們走近山腳,忽然發現碼著一排磚塊。

幾個工匠模樣的抱起幾塊磚,吃力地上山了。一位麵白、小眼、精瘦的小夥,穿著皺巴巴的西服,指間夾著煙卷,黑亮的眼睛骨碌骨碌亂轉,大聲吆喝:“老少爺們,學學雷鋒,幫個忙,帶上幾塊磚吧!”

行人眼光怪怪的,望著搖唇鼓舌的瘦小夥,像躲發臭的垃圾般地繞開磚塊上了山,誰也沒有理睬他。

第二天,磚旁豎起一塊木牌,上貼一張紅紙,寫道:山頂要修塔,請各位行善積德,帶上兩塊磚!

於是就有老頭、老太走過來,抱一兩塊磚,上山了。

第三天,那瘦小夥剃了一個閃亮的光頭,穿一件黃色的寬大衣褲,站在磚前大聲吆喝:“快來行善積德,造福子孫呀!快來幫忙搬磚呀!”

奇怪!晨練的人,一看瘦小夥這副行頭,忽啦啦圍過來,二話沒說,抱起磚就走。有幾位老太太抱起磚,似乎年輕了許多,步履還很矯健。

這天早晨,磚全都運上了山頂。

月餘,又一個晴朗的早晨,人們爬上山,看見一座漂亮的白色水塔矗立在山尖。

一位老太對老頭嘀咕:“不是說修佛塔嗎?怎麼是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