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悲劇(3 / 3)

轉念一想,又下了樓,走進院子,找了個陰暗角落,把一塑料袋大智大慧深深地埋入土中。

感悟心語

智慧是從別人送不來的,隻有自己慢慢領悟才能得到。

比追求更重要

好久沒見的朋友忽然打電話來說要請客吃飯,我很納悶地問她是個什麼緣由?她笑道:“想聚一聚非要一個理由嗎?如果要,我就告訴你一個,即我們家置換了幾件舊家具,我覺得有種幸福感,可以嗎?”

這樣的理由讓人無法拒絕。席間談笑中我和她說起我看到的一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大意是分析在今天一個家庭需要多少的月收入才能夠得著幸福。以該文作者的眼光推斷大約得在八千左右。一時舉座大笑,有人說,如按這個標準我們別說幸福了,連痛苦都差著檔次呢。

朋友是個商場的營業員,她愛人是個出租車司機,兩口子有個上小學的孩子,一家三口住著很早期的小區的一室一廳。月收入我沒有打聽,估計距離那個幸福的標準應該還有些距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一家人的幸福,他們會為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高興。

在告別了朋友回家的路上,我忽然覺得自己長期以來可能都陷在一種誤導之中,以為幸福是需要追求的,而幸福比追求更需要的也許隻是一種感悟。就像朋友今天的幸福,它如此的簡單,卻無比地真實!

感悟心語

幸福究竟是個什麼概念?無論你是去物化它還是神話它,對於絕大多數過著尋常日子的芸芸眾生來講,它其實就是一些細節和瞬間。遺憾的是我們看見有太多的人將目光聚焦在遙遠的憧憬裏,而恰恰忽略了自己的身邊,有太多的人將幸福囚禁在數字的計算裏,而忘了數字以外的文字和歌聲。

鐵釘與鑽石

台灣著名作家吳淡如在《自在一點、勇敢一點》一文中,寫出了她學舞的可貴經驗。

她學的是佛朗明歌舞,這種舞最注重腳法,練了半天之後,好不容易記熟動作,但跳起來時,卻隻有一個“拙”字可以形容。她緊張兮兮地盯著自己的腳,生怕一步踏錯,全盤皆輸。她的朋友是職業舞蹈員,忍不住提醒她:“像你這樣一直看著自己的腳,全然沒有辦法放鬆肢體,根本就享受不到跳舞的快樂。最糟的是:一個人如果跳舞時一直看著自己的腳,觀眾也會跟著注視你的腳,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反之,如果你臉帶微笑,大家便會看你的臉。”吳淡如得了啟示,接著下來,便把注意力從腳部移開,隨著音樂節拍,抬頭挺胸微笑,整體效果果然大有改進。

吳淡如指出:人人都有缺點,如果對自己缺點太過在意,太想遮掩,反而會以瑕掩瑜;相反的,承認它,麵對它,慢慢地就不在乎了;而一旦你能以淡然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缺點,學習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讀了這則散文,摯友阿丹的臉,突然浮了上來。

阿丹有個18歲的兒子阿雄,她口裏的他,有千種不是、萬般不對,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可是,在別人眼中,阿雄偏又是個彬彬有禮而又能言善道的人。一回,在朋友的聚會中,有人稱讚阿雄,阿丹生氣地虎起雙眼,尖聲銳氣地說:“你們知道不知道,他是個雙麵人哪!外麵的人對他印象不錯,可他在家裏卻是神憎鬼厭。”

這時,好友阿葉冷靜地開口了:“阿丹,你對阿雄,處處看不順眼,事事聽不順耳,最大的症結,其實不是阿雄,而是你本身!”

阿丹怏怏地瞪著她,阿葉不慌不忙,繼續說道:“你的雙眼,有兩枚釘子;你的雙耳,有兩根長刺。你看他時,看到的是自己眼中的釘;你聽他時,耳中的刺又在作怪。你試試看,拔去眼中的釘和耳內的刺,再去看、再去聽,也許,感受便完全不一樣了。”

感悟心語

是的是的,老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但自己不快樂,也會給別人永遠地貼上錯誤的“標簽”。承認別人的優點、發掘別人的優點,最重要的是:看別人時,把著眼點放在別人的優點上,便能將那一枚一枚既弄痛自己又刺痛別人的鐵釘,變作兩顆鑲嵌在眼珠裏的鑽石,這樣一來,落在眼中的世界,將變得更璀璨、更晶亮、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