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與年輕人(1 / 3)

上帝與年輕人

一個年輕人,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去問上帝:“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

上帝聽了沉默不語,隻是撿起了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並把它扔到亂石堆中。上帝說:“你去找回我剛才扔掉的那個石子。”

結果,這個年輕人翻遍了亂石堆,卻無功而返。

這時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後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

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閃閃的金戒指。上帝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他卻一下子便醒悟了:當自己還隻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感悟心語

上帝給誰的幸運都不會太多,麵對不佳的際遇,一時的坎坷,一些人總是抱怨命運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卻不能正視自己,冷靜地審視自我,問一問是否已經將自己磨煉成一塊金子,一塊熠熠生輝的足以讓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登上月球

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有個年輕的母親正在廚房裏洗碗,她才幾歲的小兒子獨自在灑滿月光的院子裏玩耍。年輕的母親不斷聽到兒子蹦蹦跳跳的聲音,感到很奇怪,便大聲地問他幹什麼。天真無邪的兒子也大聲地回答:“媽媽,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這位母親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責怪兒子不好好學習,隻知道瞎想!而是說:“好呀!隻不過一定要記得回來呀!”這個小孩長大後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時間是1969年7月16日。

感悟心語

隻要有夢想就能變為現實,隻要有希望相信自己就能成功。

發生在生活中的事

湯姆和傑克遜是鄰居。他們的家坐落在離小村二裏遠的山坡上,那裏空氣清新,景色怡人,而且每到春夏交替的那段日子,山花與鬆葉所散發的清香就會彌漫整個山穀,愜意極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通往他們兩家的路上,有一棵胡楊樹檔在路中間,每次開車路過時,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繞過它。

一天湯姆和傑克遜在路上相遇了,他們商量要把這棵樹砍掉,以免麻煩的蔓延,最好明天就動手。“可是……可是我明天要到明尼蘇達去,我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工務!”湯姆說。

“那麼就過幾天好了,我想我們會幹得很好的!”傑克遜聳了聳肩說。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傑克遜所預想的那樣。幾乎每次談及此事,他們都會有一些意外的事情要去處理,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當他們已是須發斑白的時候,一天,兩個老人再次在樹旁相遇了。“老夥計,我們真的應該把它砍掉了,要不然琳達和凱森他們會在這出事兒的。看,這家夥的體形越來越大了,占據了半條路的空間。”傑克遜望著已經長得粗壯如柱的胡楊樹說。

“是啊,這麼久了,我們還是沒有砍掉它,這回我們該用鋸子鋸嘍!”湯姆邊說邊蹣跚著向家裏走去,他決心用那把小鋼鋸鋸斷它。可是,由於他們已老邁,根本拉不動那把小鋼鋸!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為一點點小理由而放棄今天工作的事比比皆是,要知道,那些由“可是”而找出來的理由,隻會讓我們失去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除此以外,不會給我們帶來其他任何好處。

“我很想辭職,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可是……”

一位朋友苦惱的告訴我,她的工作令她如何筋疲力盡。我細心地聽著她的苦惱,忍不住打斷她,問她:“既然這個工作令你這樣痛苦,那你想改變它嗎?”“改變?你是什麼意思?”朋友迷惘地問著。

“辭了這份工作,去做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我肯定地說著。

朋友咽了一下唾沫,吞吞吐吐地說:“可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且工作那麼難找,我還得養家。”

“可是?問題是你不喜歡這個工作,那何必令自己痛苦?生命不該是這樣的!”我說。

“可是我得生活啊,生活是很無奈的,為了生活總得傲一些自己並不想做的犧牲。”朋友愁苦地說著。“我倒認為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才能發揮特長。”我告訴朋友有關我的意見。

朋友恨恨地說:“你不同啊!你當然可以這樣說,說得這樣輕鬆,有幾個人能像你這樣幸運,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能賺錢!我也想啊,可是……”

我沒有再和她說下去,因為她給自己太多“可是”,而忘了別人也同樣有許多的“可是”。

我並沒有她說的那樣幸運,在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前,我也做了許多我並不喜歡的工作。

在努力的過程中都是辛苦的,這些辛苦她沒看見,卻把自己不努力,怪罪在別人的太幸運裏。這樣的人,活在自我設限的生活太久,也太習慣了。她要的不是改變,她要的隻是一些認同,要別。去認同她自己也無法認同的事,來安慰軟弱的自己。當一個人隻:埋怨,隻會說出一堆“可是……”時,就是他自己也難以接受任改變,他所擔心的一切,隻會繼續而不會得以解決。

這種人很可憐,但這種可憐是自找的。試著走出“可是”的理和借口,改變現狀,而不是活在現狀中!

感悟心語

當一個人不相信自己,隻會不時地埋怨命運的不公,那他將會一事無成。

潑灑的墨水

一天,一個小男孩在家裏照顧他的妹妹莎莉,他無意中發現了幾瓶彩色墨水。母親不在家,那些瓶子對他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小男孩忍不住打開瓶子,開始在地板上畫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他把室內各處都灑上了墨水汙漬,家裏變得髒亂不堪。當他母親回來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但她同時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張畫像——準確地說是一片亂七八糟的墨跡。她對色彩淩亂的墨水汙漬視而不見,卻驚喜地說道:“啊,那是莎莉!”

然後她彎下腰來親吻了她的兒子。這個男孩就是本傑明·威斯特,後來成了一個著名的畫家,他常常驕傲地說:“是母親的親吻使我成為畫家。”

感悟心語

想想我們自己平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可以說是司空見慣,可是我們怎樣做的呢?

采訪林肯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一位叫馬維爾的法國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們有這麼一段對話。

記者:據我所知,皮爾斯和布坎南(注: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