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兩黃金買死馬(2 / 3)

一位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穀底,消靡殆盡。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教導教授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麵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習了幾個星期,第二月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月。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兩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繞,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份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分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感悟心語

人,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因為,人,確實有無限的潛力!

裁縫與攝影師

英國倫敦的一條街上有三家裁衣店,為了招徠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先後在自己的店鋪前立起一塊廣告牌。其中一家最先掛出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上寫“本店有倫敦最好的裁縫”。另一家見了生怕落後,馬上掛出一塊同樣大小的廣告牌,上書“本店有英國最好的裁縫”。人們以為第三家裁衣店一定掛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縫”的廣告牌,然而,第三家栽衣店的老板來了個逆向思維,不但沒有再往大吹,而是反往小說,掛出一塊極為普通又非常絕妙的廣告牌:“本店有這條街最好的裁縫”。此牌一經掛出,立即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

有個攝影師想到這個問題:每次拍集體照都有睜眼的,有閉眼的。閉眼的看見照片,自然不高興,心想,我90%以上的時間都睜著眼,你為什麼偏讓我照一副沒精打采的相?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嗎?

拍照時,顧客往往在等攝影師喊:“一!二!三!”但堅持了半天以後,恰巧在“三”字上堅持不住了,而閉上眼皮。

這位攝影師換了一個思路。他請顧客們全閉上眼,聽他的口:令,同樣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齊睜眼。果然,照片衝洗出來一看,一個閉眼的也沒有,全都顯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時更精神。大家皆大歡喜。

感悟心語

要想超過別人不是沿著“原路”返回,而是跳躍到一條新的道路上反向前進,從相反的方麵斫抵達同樣的目標,或者達到新的目的,或者從相反的萬麵超越他人。

一瞬間

鮑羅奇是美國的一位食品生產商,他以製造罐裝食品著名。

有一次,在專家食品鑒定會上,他打開一罐自己公司生產的“青菜罐頭”請專家們品嚐鑒定。然而,他剛剛掀開罐口,就瞟見青菜葉裏卷著一隻小螞蚱,這肯定是揀菜工人的粗心造成的。這隻微不足道的小螞蚱肯定會讓他的產品聲名狼藉。

怎麼辦?鮑羅奇乘專家們還沒有注意到小螞蚱的一瞬間,頭腦中迅即閃出一連串的應急辦法:……給專家們解釋摻雜小螞蚱的原因……小螞蚱是一種特殊調味料……小螞蚱是一種營養添加物……可是考驗專家們眼力的……是故意開玩笑逗樂……不讓專家們看到小螞蚱……把小螞蚱攪到罐底……把這一罐故意失手潑掉……想辦法再換一罐……如此等等。而鮑羅奇最終實際采取的應急方法是,迅速抄起勺子,舀起那片卷著小螞蚱的菜葉,閃電般地送進自己嘴裏,還一邊故作幽默地說:“這麼香的菜,我都忍不住要先嚐一感悟心語

從應急型創新思維的角度來說,思維的快速推進主要靠橫向轉換,就是不斷地從一條思路跳到另一條思路,直到找出合適的方法。

說明書

有一個老太太用盡心思,想把一件廚房用品拚湊起來,她翻閱著說明書,弄了老半天,徒勞無功,她隻好將這堆東西丟在一旁。過了一段時間,她意外的發現家裏的女傭,竟然將那件複雜的東西拚裝完成,而且使用的極為順手,驚訝之餘,問道:“你是如何完成的?”女傭回答:“我不識字,隻好盡量用腦筋了。”

感悟心語

我們太習慣在傳統或知識中打轉,以致反而失去單純的想法或意念,結果凡事都太有章法,卻無法靈活變通。回到最基本、最單純的起點,重新思考我們和親朋好友的關係,不是用外在規範和約束,乃是內心最直接的體認。

減少獎金

某公司成立以來,事業可謂蒸蒸日上。但因受國際上恐怖活動的影響,今年的利潤卻大幅滑落。

董事長知道,這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為公司拚命的情況,絲毫不比往年差,葚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幹的比以前更賣力。

這也就愈發加重了董事長心頭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照往例,年終獎金最少加發三個月的工資,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