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董遇是個好學之輩,又勤於勞作,便把讀書習文的事兒放在三個時間段,即:“夜為晝餘,雨為晴餘,冬為歲餘”。由此可知,董遇是個北方農民。“夜為晝餘”不必多言。雨時不能耕作,便是“晴之餘”。冬天大地封凍,無農活可做,又近年關,便是“歲之餘”。 我喜歡這“三餘”,因為我做不到利用所有的“餘”來讀書習文。於是,我給自己的書房掛匾:“三餘堂”。 有了“三餘堂”,我的那些“餘”,依然被我隨意揮霍。不是事務繁忙,不是紅塵猛烈,是我沒野心或無大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