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幻 夢(1 / 3)

第十部 幻 夢

為幻夢利令智昏 逐名譽道德喪失

一明出書了!

一明當作家了!

十萬人居的小縣城裏一傳十、十傳百,天翻地覆地沸沸揚揚。一明出書當作家無異於重磅炸彈,驚天動地的火爆了一陣子。

小縣城地處叢山之中,層巒疊嶂青翠蔥綠,一條小河繞城流過。真個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一明出生在市民家裏,一明的爹任職中學教師。父業子襲,一明接受著一明爹的知識熏陶,身上流淌著一明爹本科生的文化血液。一明出書當作家是父傳子的必然,也是順理成章的當然了。人們不是常叨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嗎?一脈單傳的一明爹是中學教師,自然調理一脈單傳的兒子倍加精心調教,成果出息一並兼收。一明子承父誌熱愛文學,一番努力奮鬥實現了作家夢,一明年輕有為自命不凡,洋洋得意地趾高氣揚的從此目中無人了。

出書當了作家的一明,有事沒事地拋頭露麵溜大街。大大咧咧地學著唱戲的台上作官的樣子昂首挺胸、搖頭晃腦。走路邁著八字步,桀驁不馴目空一切,嘴裏不停地胡亂哼哼。人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照麵自然是恭維一明了。

“真了不起你當作家了!”

一明頷首笑應:“唔!”

“神童你出書啦!”

一明自恃清高:“哦!”

一明走到哪,尊敬的目光送他到哪。一明來到何處,何處便響起了讚美聲。得意忘形了的一明一時間不知天有多高,水有多深了。

太陽朝起夕落,月亮東升西墜。整日個沾沾自喜的一明出書,隨著時間歲月的流逝人們將這事兒逐漸淡忘了。時間一長久,厭倦了的人們再不會提說一明出書當作家了。喜新厭舊是人的共性,吐故納新是人性常識,別怪人性無情。日久天長,自覺沒戲了的一明,自知之明讓他從此銷聲匿跡了。

再往後的日子,一明再也不敢張揚了。無所事事的呆在家裏足不出戶了。不是不願出戶,而是不敢出戶。偶爾出戶,不得不有事要出戶。如今出戶的一明,人們對他的看法不一樣了。過去是親切的目光,如今是關懷的目光,過去是讚賞的問候,如今是奇怪的盤詰:

“該出書了吧大作家?”

“啥時候出書呀大作家?”

……

麵對著語調不一的、層出不窮的詰問。一明麵紅耳赤地不回答不好,回答還是不好,窘迫加尷尬讓一明夠受的。就這樣,一明不敢輕易地拋頭露麵了,再也不敢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了。圓了作家夢的一明,無時不苦思冥想著繼續寫書。寫書容易嗎?若論文化水平,能說會道的一明有家庭文化底蘊的熏陶,有大學生涯文化的造詣,一明不可挑剔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一明太年輕了,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社會閱曆少,生活體驗少,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截然兩碼事。寫書難!一明初出江湖寫書自然難了。認識社會太膚淺使年輕的他江郎才盡了。

一明一心一意想著圓夢,想著寫書。畢竟想是人心裏邊產生的,幻想自然在心裏邊了。人活在世上不停地思想著許多事憧憬著許多事,許多事都是人想出來的。活著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醒過來便開始了想,睡夢裏也不安分地想,想著的太多太多了。兌現了的、實現了的畢竟太少太少了。人要是不想事情,他一定是白癡,要麼是植物人。不想問題又活著的人心還在跳動,呼吸仍在繼續。行屍走肉大概那寓語在裏邊。

一明惦記著寫書,切身體會寫書難。一明第一部書問世耗盡了他一生心血,生平所學。再寫!繼續寫!寫什麼呀?拿什麼來寫?題材在哪?故事內容在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明愁江郎才盡。

一明出書了,一明當作家了。

二十出頭的一明鶴立雞群,出人頭地的揚名顯姓了。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正值青春時代,青春的男子帥,帥在青春。青春的女子美,美在青春。青春就是春天,春天裏生機勃勃,萬物鮮豔。美在青春裏,美麗在春天。

一旦人老珠黃,美麗不複存在了。

人帶著疑問來到了世上,又揣著疑問離開了人間。人生一世,有機遇,有豔遇,有前途,有職遷,源源不斷的事物變化,竟然想不到的奇跡發生總是圍繞在人的身邊。

時光倒流,講故事是這樣的。

一明念大三時,一天夜裏,赴約學友家過生日醉醺醺地返回校園。接近校園的圍牆沿兒上,人行道旁的樹陰裏邊傳出來呼救之聲。乍一聽是斷續的女聲,猛一聽,是慘痛的呼救聲。酒壯人膽,壯著膽子的一明,聞聲撲上前去大聲嗬斥:“賊強盜膽大妄為我來收拾你!”

做賊心虛是賊人的共性,要不邪不壓正如何產生。流氓正在興頭之上聞聽救兵來了,慌不擇路地聞風而逃。夜光下一女子蒙麵哭泣,搖背抽肩地令人憐香惜玉。

“別哭了流氓已經滾蛋了。”

“謝謝您好心的人!”

“不必謝,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家吧。”

“俺是學校的學生,家就在校園裏邊啊!”

“哦!是這樣呀幸會幸會咱倆是校友呢。”

“俺姓一叫一欣,念大二的。”

“好啊,這麼巧,我也姓一,叫一明,大三的。”

“一明同學你這是打哪兒來呀?”

“我是給學友過生日去了。”

“真巧哇俺也是替學友過生日了。”

“學友你屬啥呀?”

“屬猴的,你呢?”

“我屬馬的比你大兩歲呢,走吧咱倆回校舍。”

一明、一欣,一次巧合認識了,認識了往後便熟悉了。人要是熟悉了來往便多了,常來常往日久天長便產生感情了。有了感情的青春男女什麼丘比特呀!伊甸園呀!憧憬中的向往讓好奇心產生著偷食禁果了。嚐到了鮮的青春伴侶,一發便不可收拾了。

一轉眼,一明大學畢業了,原計劃讀研,家裏的妹妹一瓊正念大一。一明家兄妹倆,兄妹倆念書這費用已讓一明他爹借下了親友的債務了。一明深知家境困難,說啥也不念書了。

屋漏遭遇連夜雨,行船遇上打頭風。人不走運喝水都塞牙。一明放棄了讀研,紅顏知己一欣的父親是富商,家資萬貫。富商聽說女兒與窮小子一明廝混大傷肝火,一怒之下將念大四的一欣轉學去國外念書去了。一欣離開了一明之後,兩人仍然藕斷絲連,時不時信息傳遞、網上訴說著別離之痛相思之苦。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富商得知女兒與窮小子一明仍有聯係,一氣之下將女兒嫁給了外商的一位公子。這外商公子與一欣門當戶對倒是次要,殊不知外商公子哥是多情種子處處討得一欣歡欣。一欣嫁給外商公子玩得高興生活得愉快,調情說愛正大光明,有家有業何樂而不為。男人喜新厭舊,女人也是。人啊人有人權,有生存地位。男女平等了的今天,女人見異思遷也是家常便飯。

一明與一欣,一段羅曼蒂克便沒聲沒氣的消亡了。樂了一欣,苦了一明。倆人的山盟海誓一瞬間冰消瓦解。別說情真意蘊豐富的一明接受不了,二人一年中建立起深厚情誼說斷便斷誰又能接受啊!

接受不了的你就學會慢慢地接受,就像食量過多一時半會接受不了,時間長了自然而然便消化了。為情所愛,為愛瘋狂,為愛付出生命,為愛殺人放火……鋌而走險為了一個愛字大動幹戈,不惜一切代價這例悲劇是人類的不幸。

一明遭遇了愛的拋棄,痛過、哭過,但又有什麼用?一咬牙,振作了起來,含著悲憤的一明將深情摯愛發泄在文字中。是呀!我怎麼想不到,罹難中的羅曼蒂克原本是一部書啊,一部感人肺腑的故事書。一明想到了書便想到了寫作,自己不是久已渴望過作家夢嗎?這不是大好的圓夢機會嗎?自個兒身經曆行地演繹著故事,為什麼不將這催人淚下的悲劇講述給天下人聽啦!

青春男兒具備著熱血心腸,朝氣蓬勃便是這樣產生的。年輕人有作有為,愛的悲劇這部書,出現在一明的方格紙中遊龍走鳳、龍騰虎躍地一蹴而就。經曆了愛的喜怒哀樂成全了一明轉憂為喜,一鳴驚人地圓了作家夢。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明的母親一天天望著兒子長大,兒子長大了又操心著兒子的婚事。一晃二十八年過去了,如今的兒子一明二十八周歲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兒子一明執意不結婚,當母親的撫養了兒子的身,卻不能了解兒子的心。

暗地裏,一明的母親暗箱操作著兒子的婚事。介紹人前前後後過門相親了幾個女子,一明不是搖頭,便是不吱聲。急得一明的母親日夜裏忐忑不安、坐臥不寧,真不知如何勸說兒子成家立業了。

知子莫如父,一明的父親一邊關心著教學事業,一邊操心著兒子事業。原打算砸鍋賣鐵讓兒子繼續念書,鐵的事實擺在麵前,為兩娃念至大學已經債台高築了。兒子一明固執己見要走自己的路,一明爹對兒子的概念認識是清楚的。首先,一明輟學之後成天足不出戶,專心致誌地爬格子。一明爹心裏明白,兒子執著的精神具備著強烈的事業心,矢誌不渝地追求一定會圓滿成功。事實證明了兒子一明成功了,出書了,作家夢畫圓了。一明爹對兒子的婚事仍然作壁上觀,抱著水到渠成的心態順其自然,從不幹預兒子的自由選擇。

話說小縣城裏有一青春女子遠近聞名,這青春女子姓啖名青青。啖青青出身商業世家,祖祖輩輩世襲經商。六十年代初,一場罕見的、史無前例的文化革命席卷神州,啖青青經商世家的家族同樣受到衝擊。啖青青的父親遭受到了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噩運,遊街、批鬥,受盡了淩辱,一時想不通上吊離開了人間。啖青青剛出世幾天,一無所知的啖青青的母親同樣遭受著不正當待遇,掛牌反革命身份接受著群眾監督改造。可憐啖青青的母親年輕守寡、忍辱負屈地以淚洗麵打熬日月,千辛萬苦拉扯著啖青青長大成人了。

黨的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神州大地春風拂曉雲開天青。啖青青一家受到了認真對待糾錯改錯,冤死的啖青青的爹得到了昭雪平反。文化革命不當對待沒收了的私有財產,重新退還了啖青青的家。黨中央召開改革開放政策,像春風日暖萬物複蘇,各行各業重振旗鼓飛越向前。

十二歲的啖青青認準了大好形勢,小學都沒念完輟學下海經商。一開始,白手興家的啖青青人小誌氣大,練地攤、拾破爛,風風雨雨苦盡甘來。十多年的拚搏奮鬥,獨樹一幟在縣城裏建立起了啖氏商貿公司。忙了事業的啖青青,忘了個人的婚姻大事。一是一時半會尋覓不出中意的人,二是忙於商務兒女情長顧不過來。啖青青二十八歲了不結婚不足奇怪,如今的年輕人求生存,謀發展三十歲以上不結婚的比比皆是,見怪不怪。

這一天,啖青青無意之中聽人們議論縣城裏出了一位作家,又聽說這作家是個帥氣的年輕人,為了事業至今孑然一身,還聽說這作家大學畢業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無風不起浪,道聽途說事出有因。一開始,這風傳信息啖青青並不在意,接連幾天的家喻戶曉一明當作家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傳說不得不引起了啖青青的留意。是夜回家去看望母親,想不到母親也欣喜地對啖青青講道:“青青啊,一明是位好後生,你願意媽替你作主托人說媒去。”

“媽!”啖青青羞紅著臉對母親說,“女兒不嫁嘛,侍候母親你一輩子。”

“啥話呀?這是我女兒講的話嗎?”啖青青的母親大驚失色半嗔半怨地說道,“傻女子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古往今來如此。再說了女大不中留,留下來讓人愁啊。”

“媽!……”

“別媽了!這事媽拿主意,你就放心地等候好消息吧。”

說心裏話,啖青青自從風聞這件事之後,內心裏早已蠢蠢欲動。啖青青出身商業世家,身上流淌著商人的血液。商人說話做事、走路睡覺、坐馬桶蹲廁所心裏惦記的都是商。怪不得不懂世故的啖青青未成年便輟學經商。如今而立之年的啖青青腰纏萬貫,逆反心理產生了覬覦文化知識了。啖青青從商多年深有感觸文化是經商之寶,知識是商業命脈。由於自己沒文化,缺少了知識,商戰中錯失良機不計其數,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作家便是文化人,沒文化便當不上作家。如今城裏出現了作家,正是天賜良機千萬不可錯過。何況那一明作家與自己同歲,人不是常說誌同道合嗎?取長補短並駕齊驅多好的姻緣啊!

啖青青腰纏萬貫,不愁吃、不愁穿,愁自個兒沒文化。商人的大腦是靈活的,靈活地應付不足是拿手的,啖青青深思熟慮善於運用填空補虧。再三斟酌之後決定了羅曼蒂克,選擇一明作伴侶鐵定了心。

一明為了不負母親的期望,也為了不食所言答應過母親三十歲前成家立業。何況啖青青商界名人一明早有耳聞,一明心裏清楚這是錢多了的人覬覦文化的突出表現,用文化知識來填補內心空虛的虛榮。一明應邀赴約,手裏拿著出版的書走進了一家茶樓裏。

茶樓地方不大,環境別具一格。茶樓設在公園裏,別開生麵風景優美令人賞心悅目,真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茶樓裏,品茶聊天的,下棋搓麻將的。一明走進茶樓,一眼便認出了靠近窗戶的一張茶桌上,一位青春貌美的女子手裏拿著一部書,那就是約會見證的自個兒的書。惴惴不安的一明,主動上前坐在女郎同桌的對麵,桌麵放著同樣的兩壺蓋碗茶。一明亮出了自己手裏的書。

“請問你是啖青青嗎?”

“你是一明對嗎?”

“是啊!鄙人正是一明了。”

“有幸認識你真高興!”

“我也是!久聞巾幗女強人果然氣度不凡,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行啦我是粗人,拙嘴笨舌的又不會講話,今兒個大作家光臨我也感激不盡了。聽人說大作家相屬也是屬馬的嗎?”

“是啊!不才生在正月。”

“好哇!大作家比我年長半歲,小女子也是屬馬的。今兒與大作家相會,是想聆聽大作家對小女子賜教呢。”

“學生賜教不敢,不敢班門弄斧,啖經理非同凡響氣質過人,風姿秀逸令人敬畏三分。啖經理傾國傾城之貌又讓人羨慕三分,啖經理馳騁商場叱吒風雲人物確實讓人尊敬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