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書園散章 1.書香情(1 / 3)

第一輯書園散章 1.書香情

書香情

我與書結緣乃始於走進夫家,耳聞目染,潛移默化。後來又進入圖書館工作,不知不覺,十多年間,我與書成了親密的夥伴,有時拿起一本噴著墨香心儀的圖書,不禁擁在懷裏愛不釋手。

圖書館裏琳琅滿目的圖書,成了我工作與生活的樂章。寓工作於學習,寓學習於娛樂,三者的有機結合,成了我日常生活地地道道的三點一線。簡單的程式化生活,自詡是內心最為得意的精神索求。我們家庭,也有四千多冊藏書和十多份報刊。家裏大小數口,幾乎每個成人都是作家或文化工作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除了文化還是文化;對著孩子,掛在嘴唇邊的不是談學習,就是談成材。在單位裏,更不用說,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偶爾間有了相見恨晚的衝動,書到用時方恨少,感覺是心中的墨水永遠貧乏,於是便捧起書……熟悉的朋友往往都會問我同一個問題:以前不覺你是抓筆杆子的料,咋現在有這份閑情逸致舞文弄墨起來了?我笑著說:人會變,月會圓。大千世界,百樣米養百樣人,各行各業都需要人去操持,適者生存的人生道理每個人都明白。我想人生在世,大抵總應該為社會作點貢獻吧,這樣人活著才覺有點意思。於是我業餘時間便爬爬格子。這也表明近朱紅,近墨黑,近書香的道理。記得2008年一個金秋的早晨,本市新任市委書記到圖書館調研工作,他對圖書自動化管理很感興趣,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能不能通過電腦迅速為他查找到《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我想,書記不光是想考查一下我們的工作能力,看得出,他也是對書籍對知識有喜愛。我們順利完成任務。我把書鄭重地交到書記的手中。他一邊翻閱圖書一邊點頭,稱讚我們的服務到家。一句“辛苦了!”暖透了大夥的心,更堅定了我與書結緣,不斷進取的信心。

此後不久,也是金秋的收獲季節,我有幸代表家庭到省城參加一個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等單位舉辦的“第四屆廣東省優秀書香之家”現場評選暨頒獎會。會議在省婦兒活動中心的月亮灣酒店舉行。我抵達目的地時剛是一個華燈初上的時分,璀璨的燈光點綴著林立的高樓大廈,眼下的省城正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舉目可見“木棉盛放、五羊含穗”的宣傳廣告牌,大都會顯得格外迷人。透過輕紗帳外的玻璃窗,借著燈光,遠處美麗的堤湖隱約可見,平靜的湖麵偶泛點點星光,堤湖的兩岸掛滿了南方一年四季特有的綠意。在這樣一個溫馨怡人的夜晚,我們來自二十多個不同地方的家庭代表,在婦聯各界的引領下共餐,互相認識。可巧的是,安排和我住在一塊的是一位畫家,她是黎雄才藝術館的一名副館長,名叫譚映虹。更巧妙的是,她竟是我以前鄰居的同門姐妹兼老友。我們彼此心中添了股冥冥中緣分安排的巧合。藝術從她的嘴邊娓娓道來,我感受著,聆聽著。畫家擅長畫牡丹,筆下的牡丹千姿百態,形神俱備,一如她那線條流暢的外表。她讓我一口氣看完了她載在手機裏的幾十幅牡丹畫,在“國色天香”裏盡情享受了一回。聚餐時一位來自東莞書香世家的老先生猶為吸引大家的眼球。老先生乃東莞市文化局的退休老局長,名岑詒立,是東莞著名的書法家。岑老七十多歲,身材高大,頭發銀白,精神矍鑠,言談舉止無不彰顯他老人家的文化情結。他思維清晰,目光睿智,時不時笑稱自己已返回十多歲的孩童時代,要向大家學習,惹得我們頻頻向他敬茶敬菜。他夫人在旁不時為他擋駕,夫唱婦隨的情景,羨煞旁人。我想,女畫家和老先生他們,便是“書香”熏陶出來的人物吧!在會議上,我們暢所欲言,大家仿佛恨不得把自家的書香情全掏出來與眾分享。評選結果公布,我們家庭獲得“廣東省書香家庭”稱號。後來,一些媒體對此作了報道。我家公問我:你對此有何感想?

我說,我不敢誇口自己是一個嗜書人,但我願做一個愛書者。走進書的海洋裏,會讓你倍感充實。“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改變人的命運。而書能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希望。但願千家萬戶滿書香啊!

(2008年11月)

追求

身居城區一隅,除了上班時間,平日無甚消遣。閑來愛捧上一兩本書,在書的海洋中尋找一份心靈的共鳴與默契,充盈充盈肚裏的墨水,間或弄點文字,以此為生活添些姿彩。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培養一個人。我原本隻是一個在學校讀書時才與書本交友的人,自從嫁入了精神食糧頗為豐富的文化之家後,才逐漸與書籍結緣。家公與丈夫都是業餘作家,一家有幾人先後在文化部門工作。十餘年來,耳聞目染,沉浸於文化的熏陶中。同時也因我後來進了本市圖書館工作,更與文化結緣。在文化的潛移默化下,遂生了文學的情愫,動筆寫一些散文之類的東西。別人往往讚揚說:你真不愧是進了文化之家,能經常在報刊上見到你們一家人的名字,可算是為地方文化建設作貢獻了。每逢如此,我總是報以虛心的微笑。身在文化氛圍中,總該有點長進,何況,人生總是要有點追求的,人總要或多或少為自己添點社會責任感的。

與文字打交道,是樂趣也是苦戀。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人,日常除了工作,還要料理家務和孩子,這也夠忙的了,還有啥時間去弄文字?但我卻認為:偷得浮生半日閑,閑來有工夫,拾掇心情化作文字,偶然一次半次取得社會的認可,這可是一份無法估量的快樂。也許就是這股初衷,延續著我對文字的矢誌不渝。曾記得前些年我去海南一遊,回來後,第一次提筆,把我對海南海島風情的美麗感言化作文字,被《茂名日報》刊登出來,這給了我一個不小的鼓勵,從此,我時不時有東西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北京《伯樂》文學網還為我開辟了“化州情韻”散文作家專欄。舞文弄墨,還未是小女子的強項,但竊以為這是我與文字結緣後的一份快樂追求與精神奉獻。

“腹笥滿盈”,與文字打交道越久,我越感覺自己對文字的淺薄了。水裏行舟,不進則退。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取得進步。我原抱著與文字沾沾邊的態度,不料在文學這個多情繆斯的吸引下,我越陷越深了,現在如果不動動筆,心裏便不痛快,像是欠了誰的債。

要寫東西,就得有生活,就得不斷地充電。一個人隨著社會閱曆的增長,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但對知識的渴求更離不開書籍這寶藏。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倡導全民“快樂閱讀、享受閱讀”,就是這個道理。有人說,閱讀是一份美麗。我不僅自己享受這份“美麗”,也希望為別人創造一份“美麗”。自己拿上一本好書,手不釋卷,或者寫出一篇文章,寫成一本書,讓別人也“愛不釋卷”。這便是我與文字結緣後的人生追求吧!

(2007年4月)

感恩圖書館

(一)

今年六月中旬,我有幸參加了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的首屆廣東流動圖書館工作會議的學習。省城的天氣,異常悶熱,時而夾有陣陣小雨。也許是求知若渴,麵對這個又熟悉又陌生的大都市,我的心情卻是輕鬆愉快的,沒有受天氣沉悶的影響。

在學習期間,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不光是圖書館業務知識的學習,最讓我銘刻的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上上下下工作人員的那份敬業精神。走進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天地,這裏濃濃的讀書氛圍,結合了現代化的管理設施,我如走進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愛崗敬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在學習中,我很幸運,有機會聆聽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李昭淳館長的指導。據了解,建立廣東流動圖書館,是李館長連同劉斯奮等十幾個知名的省政協委員聯署提出來的。響應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號召,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為龍頭館,由省財政廳撥出專款,以大物流的方式,分別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以縣級圖書館為硬件依托,整合全省公共圖書館之間實質性的文獻資源共享。這一重大舉措的實施,將會給基層圖書館、廣大讀者、廣大山區人民帶來莫大的福氣!李館長向我們鄭重承諾:省館的資源,就是我們分館的資源。大家說,我們是吃了定心丸啦!

廣州學習期間,紫金一行,也讓我受益匪淺。剛踏進這小縣城,就讓人感覺到濃濃的客家文化氛圍,紫金人重視文化,紫金文化底蘊深厚,紫金人熱情好客。這給我這異鄉人在詫異中有如沐春風之感。我笑著對熱情招待我們的潘館長說,紫金是個好地方,客家人熱情好客,我早就聽說了,如今也真正見識到了。那風味獨特的紫金黃酒,食之留香的紫金辣椒醬,各具特色的美食特產,都那麼令人難以忘懷。在學習期間,我結識了一位非常有事業心、非常敬業的小夥子小王,流動圖書館紫金分館在他的帶領下,充分展示了紫金人對圖書館事業的執著和幹勁。從廣州到紫金,從總館到分館,取經學習是我們此行的真正目的。

從廣州回來,我想:圖書館,是人類精神食糧的寶庫,是人們汲取知識的第二課堂。在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圖書館更是充當了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角色。社會進步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的重要,圖書館這座知識的殿堂,很自然成了首選,成為人們身邊的好朋友。圖書館要發揮其作用,除了靠質量好、數量多的圖書來吸引讀者外,還需有良好的讀書環境、良好的讀書氛圍,還要有跟得上時代發展的管理模式。傳統的管理方式已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圖書館也麵臨著極大的挑戰,麵臨著各種壓力。將壓力變成動力,這是廣大基層圖書館的努力方向。廣東流動圖書館的成立,將會對圖書館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戰。“人氣旺,財氣旺”,這是李館長對我們圖書館行業的獨到觀點。我們作為基層圖書館,隻要努力,相信也能從一個“小天地”創出“大世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