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 氨 酸

絲氨酸是一種非必需氨基酸,它在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陳代謝及肌肉的生長中發揮著作用,因為它有助於免疫血球素和抗體的產生,維持健康的免疫係統也需要絲氨酸。絲氨酸在細胞膜的製造加工、肌肉組織和包圍神經細胞的鞘的合成中都發揮著作用。絲氨酸可以從大豆、釀酒發酵劑、乳製品、雞蛋、魚、乳白蛋白、豆莢、肉、堅果、海鮮、種子、大豆、乳清和全麥中獲取。有必要的話,人體會從甘氨酸中合成絲氨酸。磷脂酰絲氨酸(PS)是在人體中合成的絲氨酸化合物,意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其他歐洲國家都廣泛應用磷脂酰絲氨酸補充劑來治療年老引發的癡呆症和正常的老年記憶損失。

鬆雞

鬆雞,脊椎動物,鳥綱,鬆雞科。以紅嘴鬆雞最為名貴。它不是家養的雞,而是生長在我國黑龍江省的一種留鳥。它是一種半樹棲半地麵生活的鳥類。鬆雞多生活在北方的亞寒帶針葉林中,鼻孔和腳上都被有羽毛,適宜在寒冷的氣候中生活。有6屬11種,我國有5屬8種,如細嘴鬆雞,黑琴雞,雷鳥和花尾榛雞等。雄鳥體長約0.6米,體羽近純黑色。翼羽、覆羽先端和下體雜有白斑。尾長大,呈楔狀。雌鳥喉部乳白色,具有黑色細斑。上體鏽棕色,具有褐色橫斑,羽毛先端灰色。多棲息於我國東北高山和稠密潮濕的白樺林、鬆林和雲杉林地區。

雙 孔 魚

雙孔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鯉形目,雙孔魚科,雙孔魚屬。雙孔魚一般個體體長為100~150毫米。身體近圓筒形,頭側具有2對鰓孔,在主鰓孔上角具一入水孔,通入鰓腔。鰓耙細小,排列緊密。側線鱗40~41。背鰭起點在胸、腹鰭起點的正中點;偶鰭與臀鰭均小;尾鰭叉形。體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略扁,背部和體側各具8~9個黑斑,有時成2行。尾鰭具點狀條紋,其餘各鰭灰色。頭背扁平,眼間隔寬大。吻部有凹陷,並有瘤狀突起。沒有口角須。上下唇連合形成一個碗狀的吸盤,其上密布環狀排列的乳狀突,使整個口部成為強有力的吸著器。正常鰓孔的上方還具一小鰓孔,故名之。雙孔魚是雲南特有種,僅見於瀾滄江下遊的猛海、猛臘。

雙孔魚喜歡棲伏於山區河溪底質多石的河流中,多棲息於急流處,是一種高度適應於急流環境的魚類。它的兩個鰓孔具有獨特的呼吸功能,呼吸時水經上鰓孔進入口腔,使口更專業化而不影響其吸附功能。用口吸附在石塊或其他物體的表麵,水流從入水孔進入,進行氣體交流,而後由鰓孔排出,以代替口的開合。可憑其強有力的口器吸附在水壩的護坡上,因此又有“爬牆魚”之稱。每分鍾呼吸230~240次,遠較其他魚類為多。以著生藻類、植物碎屑等為食。6~7月河水猛漲時在溪流中產卵。T

塔裏木裂腹魚

塔裏木裂腹魚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裂腹魚屬。俗稱尖嘴魚。塔裏木裂腹魚體長,略側扁,體背稍隆起,腹部圓。頭小,錐形,吻尖,口近馬蹄形。唇光滑,下頜內側稍具角質。下唇特別細狹,分為左右兩葉。須2對,等長或口角須稍長,其長度約等於眼徑。眼小。鱗細小,胸部裸露,腹部具臀鰭2行,側線鱗110~118個。背鰭硬刺發達,後緣有鋸齒,背、腹鰭起點相對;尾鰭葉端稍圓。體背藍灰,腹部銀白,胸、腹、臀鰭淺黃,尾鰭淺紅色。塔裏木河特有的經濟魚類。吻部尖而突出。下頜無銳利角質前緣。下唇分左、右兩葉,無中間葉。須2對,其長度約等於眼徑。背鰭最末根不分枝,鰭條強壯,具鋸齒。體鱗細小,胸部裸露。

塔裏木裂腹魚是冷水性魚類,生活於河流流水及湖泊環境,是新疆特有魚類,分布於塔裏木水係。原來是塔裏木水係特有的主要經濟魚類。肉味鮮美,深受當地群眾所喜愛,由於引種等人為影響,其資源日趨枯竭,現已十分稀少。

台 細 鯿

台細鯿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細鯿屬。台細鯿體呈長棱形,側扁,頭後背不顯著隆起,腹鰭基至肛門具棱。頭小,尖細。吻短而鈍,突出。口斜裂,無須,眼大,位於頭中央偏前。鱗薄而易脫落。側線位於體中軸之下,前端微下彎,側線鱗45~47。背鰭位後;胸鰭末端尖;腹鰭短;臀鰭條多,基部長;尾鰭深叉狀,體背灰色,下側麵和腹部銀白,體側中軸有灰色縱紋,尾鰭灰色,其他鰭微透明。生活在較清澈的靜水或緩流水的小河、小溪中。野生數量甚少。

天目鐵木

天目鐵木分布極窄,數量極少。僅產浙江西天目山,目前隻殘存5株,損傷嚴重,其中胸徑達1米的大樹主幹頂稍已斷,另高達18~21米的4株,其中下部側枝幾乎全部砍掉,生境受到破壞,更新能力很弱,幼苗極少,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將有滅絕的危險。

胎生樹

哺乳動物是懷胎繁殖的,而植物也有胎生的。在南美洲、非洲、馬來西亞、印度,以及我國的福建、廣東、台灣等地淤泥淺海灘上,生長著的紅樹林,就是胎生植物,在紅樹的枝條上,常常懸掛著一條條木棒樣的東西,它們是母樹結果實後,開始萌芽長成的幼苗。這幼苗長到一定時候,就會脫離母樹,落入海邊淤泥中,數小時內就會生根,開始長成獨立生活的小紅樹。如果幼苗沒能紮進淤泥中,還可以隨海水漂流到別的地方去紮根。

紅樹是紅樹科紅樹屬植物。我國的胎生植物除紅樹外還有紅茄冬、角果木、秋茄樹等。

跳豆

跳豆的外殼呈青棕色,形狀和顏色與普通的鬆子很相像。把它放到被太陽曬熱了的土地上,它一跳就是幾厘米高,而且跳個不停。

在花開時節,蓓蕾滿枝的時候,有種卷葉蛾科的小蛾,飛落到花朵的子房上產卵,子房長成果實,卵就自然而然地包在裏邊了。以後卵又慢慢地孵化成幼蟲,舒舒服服地在裏邊靠吃子實的仁活命。過了幾個月,跳豆跌落地上,它剩下的隻是一個空殼了,裏麵子實的仁都已被幼蟲吃光。跳豆裏麵的幼蟲最後一對腹足抓住堅果的內壁,迅速地向上躬起身子,因為幼蟲相當肥大,這麼一動,堅果的重心就往上移了,豆就跳動一下。環境越暖和,幼蟲就越愛動。幼蟲感覺到了手心裏散發的熱氣,就跳得厲害。在曬熱了的土地上,幼蟲在裏麵悶得不好受,就不斷聳動自己的身子,於是跳豆就不停地跳動了。

駝鹿

駝鹿是體形最大的一種鹿,約有2.5米高,820千克重。它們活動在阿拉斯加與加拿大的森林地帶,尤其是湖泊和小河邊。在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北部和中國北部也可以發現駝鹿。

夏天,駝鹿來到水邊吃水生植物,還經常潛入水下尋找植物的根與莖。冬天,它們吃小樹上的嫩芽、葉片和枝條。

在嚴冬,駝鹿會有一段時間很難找到足夠的食物。在冬天的這幾個月裏,它們總共要吃4~5噸的食物。因為沒有嫩芽,它們隻能靠吃樹皮充饑。雄駝鹿每年換新角。到8月份,角完全長好了,雄駝鹿就靠它來與同類爭奪異性。雄駝鹿會發出吼叫來呼喚配偶,吼叫聲在森林中回蕩。一旦得到回音,它們就在叢林中穿梭,以尋找雌駝鹿。

土 蜘 蛛

土蜘蛛並不靠織網捕食昆蟲,而是先在地上挖一個坑,裏麵鋪上絲。坑挖成後,它的深度可達30厘米,寬度達4厘米。然後,土蜘蛛會為它配備一扇牢固的圓形活動門,這扇門是由多層土、絲和絲製的鉸鏈做成的。在外部則用苔蘚與其他植物性材料掩飾起來,所以幾乎不可能被察覺。這樣做好了之後,土蜘蛛就靜候獵物的到來。

土蜘蛛在夜間捕食。它還會在坑外四周鋪上光滑的絲,用來絆倒獵物。然後它在半開的門後等待,同時它的足一直觸在蛛絲上。當一隻昆蟲穿過蛛絲時,土蜘蛛覺察到它的行動,就會立即衝出去,抓住它,把它拖進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