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有脊椎動物18(2 / 3)

腹蛇殺手

蝮蛇很怕黃鼠狼,一遇到黃鼠狼,就會把前半身縮回來,裝出一副進攻的姿態。黃鼠狼看到這個情景,開頭雖然呆了一下,但很快就迅速後退,使蝮蛇撲了一個空。當蝮蛇準備再次攻擊時,黃鼠狼出其不意地以閃電般的動作衝向前去,一口咬住蝮蛇的頭部,盡管蝮蛇扭動身體,百般掙紮,仍然逃脫不掉被撕碎、吃掉的命運。

惡臭

若遇敵害,黃鼠狼能從肛門口的臭腺分泌出一種惡臭的氣體,使敵人不戰而逃走。如果它遇上了刺蝟,隻要放一個屁,刺蝟就會被臭液麻醉,它就可以乘機把刺蝟吃掉。我們在野外常發現完整的刺蝟皮,就是黃鼠狼吃了刺蝟剩下來的。

毛皮

黃鼠狼皮有天然細密的針毛,豐富的底絨,色澤鮮豔光潤,是製裘的上等原料。尾毛瀝水耐磨,彈性好,是製作高級狼毫毛筆的原料,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品。捕捉黃鼠狼一般在嚴寒的冬季,這時的毛皮最好。由於黃鼠狼能大量消滅鼠害,在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有一定作用,因此不宜過量捕殺,應進一步開展飼養工作。

41、紫貂

食肉目鼬科,軀體細長,四肢短健。頭部較扁,鼻吻鈍圓,耳大而直立。尾毛篷鬆呈帚狀。四肢均具趾,蹠行性,爪尖利而彎曲,能伸縮。全身毛色棕褐色,麵部、喉部和胸部較淡,喉部有橙黃色斑。築巢於石堆或樹洞中,每年4~5月發情,妊娠期9~10個月,每胎大都產2~4仔。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新疆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東北三寶

大家都知道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從這一說法中人們便了解到我國的東北產貂。其實這裏說的貂,隻指紫貂一種。此外還有鬆貂、石貂、水貂、漁貂、北美貂等等。

紫貂的皮之所以成為東北三寶之一,是因為紫貂皮毛光潤,毛絨軟柔豐厚、致密輕細,皮麵耐磨而富於彈性,是皮毛中的珍品。皮質的出類拔萃,再加上紫豹數量又極稀少,就使紫貂皮成為寶中之寶了。

黑貂

紫貂的外形與黃鼬相似。它的體重在0.5~1.5公斤之間,飼養於動物園中的紫貂形體可能還大一些。一般雄性紫貂又較雌性紫貂個頭大些。它的體長在40厘米至60厘米之間,尾巴長達15厘米以上。紫貂的毛色並不呈紫色,它的毛色由黃棕色至棕褐色深淺不一,背部毛色較深,胸腹部毛色較淺。有的紫貂毛色近乎黑色,因而人們又稱它為黑貂。

棲息地

紫貂生活於寒冷地帶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深處,尤其喜歡活動於原始森林中。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長白山,內蒙東部和新疆的阿爾泰山一帶,正具備這種地域特點,因而紫貂棲息於此處。

紫貂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並且善於登攀樹木,但是它卻不住在樹上,而是活動於山林的地麵上,隻是當雌性紫貂生兒育女時才住到樹洞中去,為的是保護幼仔安全成長。另外,在受到驚擾或覓食時偶爾上樹,一般紫貂是不上樹活動的。它的窩大多安在樹根下或亂石堆中。紫貂喜歡夜間活動,每當夜幕降臨時它就忙起來了。一會奔跑於密林之間,一會兒覓食於樹木的枝幹之上。但是當食物缺少時,為了生存,它也會在白天頻繁活動的。一般情況下,在白天紫貂大多酣眠於自己的窩巢裏,養精蓄銳,以便夜間大顯神通。在嚴寒到來之前,它把食物儲備得好好的,因而,在嚴寒的日子裏,紫貂極少在白天出來活動。

“雪上飛”

紫貂的性格極為孤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單獨活動,隻有當交配期到來的時候,繁殖後代的本能才使雌雄紫貂短暫地生活在一起。紫貂的行動非常機敏,在密林中跑動跳躍十分靈活迅捷,可謂稍縱即逝,人們因此送了它一個“雪上飛”的美稱。因此,捕捉紫貂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獵人們等待、跟蹤,常常數十天而一無所獲。紫貂的脾氣很暴躁,獵人們捕到它之後,如果不能順著它的習性管理、飼養,它雖不會生氣而死,至少也會氣得數日滴水不進,餓得生命垂危。捕獲、飼養一隻活紫貂的難度之大,由此可見。

食性

紫貂的食性比較雜,生活在森林中的蛙、鼠、蟲、鳥、蛇、鳥蛋以及植物的漿果都可成為它的食物。甚至奔跑快速的野兔也會被它逮住,成為它的口中食。然而紫貂也有成為其他動物的口中食物的時候。它的天敵主要是黃喉貂和雕鴿,其次是猞猁、狼、狐狸有時也捕食它,但是狼、狐狸不善於攀援樹木,所以對紫貂的危害小一些。

繁殖

紫貂的珍稀,還因為它的繁殖率極低。雌雄紫貂一般兩年才交配一次,它們的發情期在6至7月,雌性受孕後孕期長達9個多月,有趣的是受精卵在雌貂的子宮中有七個月左右的時間不見發育,直到最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迅速發育。紫貂每胎產1~4仔,剛產下的幼仔毛色發白,但數小時後就變成灰紅或向紅色。幼仔無視覺,一個月後才有視覺。幼仔的哺乳期約40~50天,經過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長為成貂,性功能發育成熟。每隻紫貂的壽命6~10年不等。

野生紫貂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極為珍貴,如今已數量日見稀少,幸運的是我們已經取得了人工飼養繁殖的經驗,在東北、新疆的毛皮獸飼養場中,已經人工養育紫貂。但短期內不會出現數量激增的情況。

42、海獺

海獺是海獸中最小的一種,雄海獺身體隻有1.47米左右,約重45千克,與狗相仿;雌海獺長約1.39米左右,重33千克。它那小小的腦袋,不大的耳朵。吻端裸出,上唇長著胡須,肥而圓的軀體,形態像鼬,因而專家們把它歸人食肉目鼬科。

遊泳行家

它的前肢裸出並彎曲,尾巴扁平,很長,約占體長的四分之一;後肢又扁又闊,從外表上看好像魚的鰭,可內部卻沒有鰭的結構,而是由趾骨構成。海獺也有5個趾,第一趾最長,骨頭外邊包裹著皮膜,形成了無與倫比的劃水槳片。當它們在水中遊動時,流線型的身軀像魚一樣起伏運動,身體十分柔軟,同時再用兩個後肢交換著劃水,拖在後邊那扁平的尾巴隨時起著槳和舵的作用,因些轉身穿浪都十分靈活。海獺不僅是潛水和遊泳的行家,而且是優秀的跳水運動員。它們常常爬到岸邊岩石上,縱身跳人大海,其空中動作非常優美;然後以螺旋形的軌跡悄然人水,甚直沒有什麼水花飛起。若是哪個國家的跳水運動員達到這個水平,那肯定得到滿分。

使用工具

海獺的攝食方式非常巧妙,以海膽、鮑魚、貽貝、牡蝸等動物為食,有時也吃海藻的芽和行動緩慢的底棲魚類。牡蠣、海膽等的殼很堅硬,海獺用牙齒是咬不動的,所以它將潛水覓食時找到的食物挾於前肢下帶回,在前肢下鬆弛的皮囊裏一次可裝下25隻海膽,同時揀回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當它浮出水麵時,仰遊水麵,將腳部當飯桌,用短胖的前肢夾住海膽等食物往石頭上猛擊,待殼破肉出時再吞而食之,吃飽後它把剩餘食物和石塊放置胸前休息,雖經濤卷浪打而不失落一個。它可以一連幾次潛水,出水後都用同一塊石頭砸食物,因而被稱為巧用工具的動物。它不僅能使用工具,而且還會保存工具反複使用。海獺每天所吃的食物量占它的體重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說明海獺的新陳代謝功能是很強的。

毛皮

海獺全身披有剛毛和絨毛,絨毛致密而柔軟,剛毛起著保護絨毛的作用。我們知道,生長在海水裏的哺乳動物必須有一種防寒。保暖的機製,因為海水的溫度總是低於海獸的體溫,而海水的傳熱比空氣的傳熱要快4倍。有些海獸靠著厚的皮下脂肪保暖,散熱很少,如鯨魚,身上幾乎沒有毛。海獺的皮下脂肪僅占它體重的1.8%,與鯨魚和海豹的脂肪層相比,微不足道,起不到絕緣、保溫的作用,因而它“必須”有一層天衣無縫的厚厚的皮毛,同時全身皮毛上不時塗有一層脂肪,以達到滴水不沾的程度。

打扮

海獺十分喜愛梳妝打扮,它在飽食之後要花上很多時間用爪子梳理皮毛。梳理時從頭至尾.十分仔細,其實這種打扮並非為了漂亮,而是因為毛皮蓬亂汙髒之後,如不疏理清潔,就會失去絕緣、保溫作用。此外,梳理毛皮時的機械運動還可以刺激皮膚下的皮腺,加強脂肪的分泌,使毛皮上保持塗有豐富的脂肪層,以達到既防水又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