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娩決定法
一、選擇有利於胎兒智力的產前檢測
1用“B超檢測胎頭雙頂徑
用“B超”檢測胎頭情況即準確,又安全,但對胎兒、孕婦無不利影響,是產科測量中應用最早、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胎頭雙頂徑的測量是中、晚期妊娠中估計孕期、胎兒體重和成熟度的有效指標。
首次胎頭雙頂徑(BPD)——胎頭最大橫徑的計測最好在孕26周前進行,因此期生物學變異小;第二次胎頭雙頂徑的測定應在首次計測6周後,多在孕30~33周間進行,胎兒絕大部分生長遲緩發生在此期。孕36周以內,如果每2個星期胎頭雙頂徑增長小於2毫米;或3個星期增長小於4毫米;或4個星期增長小於6毫米,均提示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妊娠晚期最後一個月內,胎頭生長率下降,雙頂徑增長每周少於1毫米。如果胎頭雙頂徑增長過快,則提示胎兒可能有腦積水畸形,應遵囑隨診。
通常,胎頭雙頂徑為85厘米,胎兒體重約2500克;若胎頭雙頂徑超過10厘米,胎兒可能為“巨大兒”(體重大於或等於4000克重)。胎頭的形狀常常影響其雙頂徑的測量結果,圓頭形者,雙頂徑值往往偏大;而長圓形者,雙項徑值則多偏小。因此,僅根據胎頭雙頂徑值估計胎兒體重,準確率不是很高,僅在50%左右。
2用“B超”檢測胎兒畸形
“B超”可以對胎兒大的發育情況進行監測,但對於軟組織和小骨骼的病變比如無眼球、少耳朵、兔唇、狼咽、齶裂、多指、並指等畸形則難於被發現,因此B超僅能發現胎兒畸形的90%左右,而且,畸形的發現率常取決於檢查者的實踐經驗。B超檢查即使未發現胎兒有畸形,也不能絕對肯定胎兒的發育完全正常。若B超檢查可疑胎兒存在某種畸形時,往往需要進一步動態觀察,即反複進行B超檢查後,始能確診。
嚴重的胎兒畸形往往需要人工終止妊娠——引產。
如果一旦知道自己所懷的孩子是畸形兒時,孕婦萬不要情緒過於悲觀、緊張。在提倡一對夫妻生一個子女的當今社會情況下,生一個有缺陷的孩子,遠不如生一個十全十美的孩子為好。打掉“壞孩子”是不足惜的,一般也不會給母體帶來什麼危害。因為任何一種引產的措施均是以“保全母體”為最根本的原則的。分娩後養壯身體,將來還會有機會生一個“好孩子”。一次妊娠胎兒畸形,並不意味著以後懷孕胎兒還會有畸形。孕婦最應該做的是:,配合醫生查清此次妊娠導致胎兒畸形的原因,為下次妊娠成功做準備。
3羊水檢查無腦兒等疾病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
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兩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以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肺透明膜病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
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現象。
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4診斷先天性胎兒畸形
胎兒發育遲緩、持續胎位異常者,都有可能是先天性胎兒畸形的前兆。應及時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對於可疑胎兒神經管畸形者,可做羊膜穿刺取羊水查甲胎蛋白(AFP),也可取母血查血清甲胎蛋白,一般於妊娠16~18周進行。
孕婦於妊娠16~20周進行B超檢查,可監測出無腦兒、腦積水、開放性脊柱裂、肢體畸形、內髒膨出和內髒外翻、多囊腎和巨膀胱、胸腹腔積液及胎兒水腫、胃腸道閉鎖、成骨發育不全、隔疝、聯體畸形、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等畸形。但B超的功能畢竟有限,對於兔唇、隱性脊柱裂等畸形卻難以發現,有些先天性畸形在妊娠早、中期不易發現,需在懷孕第28周時複檢一次B超。
5檢測胎兒的成熟度
胎兒成熟度主要指胎肺成熟度,除此之外,還可包括肝、腎、皮膚等成熟度。
胎兒器官發育以肺髒最重要,胎兒出生後能否存活,要看能否建立呼吸功能,胎兒期,肺泡表麵有一層活性物質,在胎兒35周後這一物質迅速增加,它能使肺泡張開,呼氣時保留一定量的肺泡內殘氣而不致萎陷。若表麵活性物質不足,則肺泡萎陷引起缺氧,缺氧後肺泡表麵滲出透明物質形成透明膜,可阻礙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最後使胎兒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據統計,有50%~70%的早產兒是死於肺透明膜病。
高危妊娠中大約有半數以上孕婦的宮內環境對於胎兒來說較差,因而不能等到自然臨產,不得不提前分娩。但如果判斷胎齡不夠準確,出生了髒器功能不成熟的早產兒,其多半預後不良。所以,測定胎肺成熟度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測定的最簡便方法是羊水泡沫試驗,泡沫越多越成熟,另外羊水中卵磷脂與鞘磷脂比值大於2也表示胎肺已成熟。再結合胎齡、B超檢查綜合分析,既能做到計劃分娩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早產兒出生,以達到優生目的。二、選擇有利於胎兒大腦的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