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3)

第五章

發揮優勢

讓心靈獲得解放

王樹彤充分把握自己的能力

卓越網總裁王樹彤沒有任何留洋背景,但她曾經做過微軟事業發展部經理、Cisco中國公司市場部經理。她做人的原則就是:“掌握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最好的”,“做我喜歡做的事,把握自己的能力。”

(1)在微軟中成熟

王樹彤學的是無線電通信專業,畢業於北京電子工程學院。畢業後,便在清華大學軟件開發中心當老師。1991年底,她考入了外企,在一家電子設計自動化的公司工作。後來,她又同時考上了IBM、AT&T及微軟。最後她選擇了離家最近的微軟。數年後王樹彤仍心存感激地說:“我有時相信命運的安排,因為在微軟的6年對我影響太大了。”

在微軟,王樹彤踏實肯幹的作風,經常受到上司的表揚和同事的認可。她擅長與各種不同的人溝通交流,從而學到不少東西。“那6年包容太多,讓我學會如何做一份工作,如何開始職業生涯,如何做一個很好的經理人以及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職業發展,然後慢慢去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將來的路應該怎樣走。”在微軟的經曆,王樹彤除了職業上的收獲外,最重要的是她學會了整套想問題的思維方法。“如果你有一個很正確的思維過程,它會帶著你得出正確的結果”。正是有了這樣的思維方法,1999年4月,王樹彤來到了另一家極不普通的外企——Cisco。

(2)定位INTERNET

然而就是在Cisco公司衝向市值最高的時候,王樹彤義無返顧地來到了金山和聯想共同投資的卓越網。“為什麼離開Cisco,我對這個問題想得很清楚。我一開始在外企工作時就想過,我不可能一輩子呆在這兒,有一天我一定要學以致用。看過也到過那麼多優秀的外企,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我們能有這樣的企業。這是我心底裏一直蘊藏著的一個願望,現在互聯網給了我實現這個願望的機會,我絕不能錯過。”她說。

王樹彤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所以不管是在當初互聯網的狂熱當中還是今天互聯網光環褪去的冷靜時刻,她都對互聯網的感覺一直很清晰:未來的大方向是一定的,接下來是怎麼踏踏實實去做。在分析了市場上Amazon、8848、當當模式後,王樹彤認為,電子商務在中國有很多障礙,除了經常提起的基礎設施薄弱外,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不可能一下子逾越障礙,並沒有許多人在需要商品時想到在網上購買。今天的網上消費還是一種消遣和嚐試。王樹彤決定一改8848、當當的模式,而是采取俱樂部的形式,以書籍、CD等文化商品為突破,嚐試做電子商務。簡單來講,卓越采用的商業模式是“小品種、大批量”,也就是說,商品品種經過精挑細選,隻有幾十種。這樣,一來可以減輕庫存壓力,獲得批量優勢;二來保證快速的配送速度,確保本市24小時內送貨,使得資金、管理成本大大下降,更避免了成為“網上書目”,而無真實庫存,避免了網民買書還要去上遊廠商進貨的尷尬境地,並且配送速度快捷,減少了配送時間。

(3)把握自己,走向成功

如今,卓越真的取得了不斐的成績,一天最多賣出近5000多套產品。而且,一套共11本書的《加菲貓》三個月的網上銷量就等於西單圖書大廈相同產品5年的銷量;一套由11張VCD組成的《東京愛情故事》一個月的銷量則是北京音像批發中心兩個月的總進貨量。王樹彤說:“其實我們都低估了互聯網的力量。我們也沒有想到會如此之快地取得今天的成績。”

成功後的王樹彤特別害怕被貼上“女強人”的標簽。她說:“對我來說,個人生活方麵可能比工作更成功,這是相輔相成揉在一起的”。在生活、工作任何一方麵王樹彤都不肯委屈自己,她很會調理自己,“周末完全屬於自己,不再想任何有關工作上的事情,而且,我每年休假都去旅遊”。王樹彤做人的原則特別簡單,“因為我的腦子沒那麼快,也沒那麼聰明,對我來說,掌握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最好的。生活對我來說就一件事情:做我喜歡做的事,把握自己的能力,不斷往前走,同時與我喜歡的人在一起”。

張璨從零開始邁進財富大門

十幾前年的張璨還是個一無所有的北大畢業生,而現今的她卻是聲名顯赫的達因集團的董事長。她擁有青春、美麗、愛情,除此之外,還擁有自己的大廈,多家分公司,以及上億美元的淨資產。她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了與眾不同的道路,她從電腦市場上起步,並隨時準備從零開始,體現了她的不懈的創業精神。

(1)北大求學

1982年,張璨考進了北京大學,就讀於國際政治係。在大學裏,張璨就是個活躍分子。1984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大學生演講大賽中,張璨以《我與中華同崛起》為題,獲得了第一名,當時20歲的張璨還當上了北大學生會中的副部長。那時,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名女大使。

但是,在大三的時候,張璨卻被告知,她的學籍被注銷了,原因是3年前張璨曾考上了某大學,但她沒去報到,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

這件事對張璨打擊挺大的,在學校裏,同學們都對她說:“你散散心吧。”兩個同學一邊一個攙著她,在城裏散心。“他們怕我想不通會做傻事,這種場景就像現在八寶山那些遺屬被人攙著從告別室出來。”

“這件事至少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遇到什麼事都不能哭,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張璨暗暗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堅定,一定要比別的北大同學讀更多的書。”

1986年7月,同學們畢業了,很多被分到中央國家機關當幹部,這讓張璨很羨慕。她自己也完成了學業,卻沒有文憑,隻得到一紙說明,大意是說被注銷了學籍,但堅持上課,成績合格,學校不管她的分配。在張璨的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給她留下這樣一行贈語:“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道路。”

(2)白手起家

由於沒有工作,一離開校門張璨就開始在中關村到處找工作。她鼓勵自己說:沒有工作也許會更有前途,因為自己麵對的機會更多。

一天,她揣著推薦信,到中關村的四通公司求職。路上遇見了大學同學,同學對她說:你為什麼不能自己幹?於是張璨被領到中關村一間不起眼的小平房裏,在那裏她見到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閻俊傑。

張璨由此下海。

房子是租農民的,公司是借別人的,他們拿不出錢注冊自己的公司。張璨辦公司的第一件事,是洗窗簾,粉刷牆壁,貼不幹膠廣告,把他們“英華經理部”的小門臉,收拾得幹幹淨淨。

沒有本錢,他們借上別人的電腦,拿到自己店當樣品。有人來買電腦,談妥價,交上錢,張璨他們便撒腿出門,飛快地買回台電腦,一點點地開始原始積累。

自己組裝電腦,經常熬到下半夜兩三點。累了,打個地鋪或在沙發上歇會兒。他們常到廣安門車站提貨,因為常去,車站的小夥子都認識張璨,一見她,老遠就喊:“大姐大姐,你又來了!”每回都先吊她的集裝箱。一集裝箱的貨,他們幾個人一會兒就卸完了,張璨說自己就是那會兒累的,落下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

張璨曾這樣說過:“該打水掃地時,就得打水掃地,該忍受和忍耐時,就得忍耐,你熬到一定地位,你才能夠有發言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磨煉、體驗,更是學習的過程,幹大生意,也要從小本經營開始。”

她同幾個夥伴從沈陽一家大公司的倉庫裏,以幾百元的價格買回了一卡車的印刷紙板、油印機、油墨等印刷設備。對於張璨,這一“破爛”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她吭哧吭哧地倒騰了兩天兩夜,才將那些寶貝運回北京。經過一番清洗、整理、油漆、上光,一下子竟賣了5萬元。這對於當時的張璨,是一筆天文數字的財富了。

不過,張璨說,她真正的第一桶金的獲取應該說是來自電腦。當時電腦在中關村還沒有品牌的概念,電腦的品牌概念應該說是他們給推出來的。

她把目光瞄準了當時正如火如荼的計算機市場。她注冊了一家電腦貿易公司,她給公司起名“達因”。達因,取自英文DYNE一詞,意即“力的最小單位”。那時的達因,當然很小、很輕,也很弱,但正因為小,才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而D這個字母,即有曲線又有直線,真是一個完美的結合。你可以說做人要外圓內方,也可以說人生的道路有直線也有曲線,還可以解釋世界上很多東西。

前幾年中國的電腦市場由於剛剛起步,如同一隻巨大的總也吃不飽的胃。張璨經常揣著上百萬元的支票到南方去進貨,一台電腦2萬元進,23萬元出,最多一天的銷售額就有30多萬元。

由於張璨的聰明、機敏而又踏實苦幹的風格,致使她的公司後來成了美國康柏在中國市場的總代理。到1994年,達因公司向國內客戶提供了10萬台康柏電腦。1995年,達因又進軍房地產市場。1996年,達因集團顯示器生產廠建成,每年出口達1億美元,內銷兩三億人民幣。

誰也預料不到“達因”這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如今,達因公司已經成為擁有40多家分公司、淨資產上億美元的大型集團公司。

(3)堅信成功

張璨自認不是最聰明的人,隻不過有一些“小聰明”。所以,讀書和學習永遠是張璨做不完的兩件事。1997年下半年,達因集團在北大經濟學院創辦了一個“國際金融”研究生班,學生都是集團下屬公司的總經理。離開北大11年後,張璨重又回到北大讀國際金融專業研究生。她之所以又選擇了上學,是因為她覺得房子、汽車、衣服,這些東西都靠不住,到頭來,人還是要找點精神支撐的東西。

張璨說,到現在她也不敢說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知道在理論和管理實踐上她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個職業來講,成功隻是一段曆程。

前些天她看電視裏的《東方時空》欄目講大宇公司的故事,對她很有觸動。1993年張璨還開著麵包車的時候,就特別想擁有一輛大宇車。但是現在怎麼樣呢,大宇公司的老板已經被通緝了,所以作為一個職業,作為一個人,就像孔子說的,必須修身養性。

張璨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以偉大,也可以很小,它由個人的個性與能力決定。然後你就可以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去努力,去奮鬥。

智力因素誠然比較重要,但張璨認為有些東西更不能丟掉:一個就是堅定,你一定要很堅定,當你設定一個目標以後,你一定要全力以赴,一定要不屈不撓,一定要非常的頑強,即使用任何表述堅定的詞加在你身上都不會過分。

其次就是你一定要善於感受東西,就是從生活中的每一點每一滴,從各個方麵去感受很多東西。另外,你隨時都要有從零開始的準備,而且時時刻刻都覺得你對你自己非常有信心。

張璨說,一天晚上,她跟幾個朋友聊天一直聊到第二天淩晨五點。她的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一直跟她說,她從零開始行不行?那個時候她還很不滿意,覺得那是烏鴉嘴,為什麼要咒她。

但現在張璨反而認為,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忠告,因為所有的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要隨時準備著從零開始,對自己有了這種準備,這種自信,那還有什麼好怕的?

堅信成功的張璨將繼續她那人生夢的開拓。

現代女性從心靈解放開始獲得全麵優勢

優勢被女人們視為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因此,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別人漂亮,比別人體麵,比別人有優越感。但是,優勢的獲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女人曾為此傷透腦筋,吃夠苦頭。研究婦女問題的專家們發現,女性優勢的獲得首先是從心靈開始的,沒有正確的心態,健康優良的心理,一個女人便無法取得其他任何方麵的優勢。

美國目前有三萬多所學校專門教人各種技術,從修指甲到操作重機械、燙頭發……等無所不教。但是除非你有正確的心態,否則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能教你如何出類拔萃。無可爭議,一件事能否成功,主要看做者的態度如何。簡單地說,態度比天資更重要。

態度這個主題有許多層麵,其中之一是與“樂觀”有關。樂觀的人穿破了鞋子,會慶幸自己很幸運又找到踏實的感覺了。羅勃·舒勒比喻得好,悲觀的人說:“我看見了才相信。”樂觀的人卻說:“隻要我相信,就會看見。”樂觀的人采取行動,悲觀的人卻隻會守株待兔。樂觀的人看見半杯水,會說杯子是半滿的;悲觀的人看見半杯水,會說杯子是半空的,無疑最後的結果是,前者會再加水進去,後者卻會把水倒出來。對社會沒有貢獻,隻知一味取之於社會的人,悲觀是必然的,而且通常都是宿命論者,因為他始終擔心得到的不夠多。盡己之力奉獻社會的人,則是樂觀的、自信的,因為他遇到問題時總是自己設法解決。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成敗往往隻是一線之隔。

事實證明,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是決定勝負、成敗的關鍵。例如手表慢了四小時絕對不成問題,因為一看就知道時間不對。但是如果隻慢四分鍾,問題可就大了。例如要乘十點鍾起飛的航班,你卻十點四分才趕到,那就絕對搭不上了。

在人生的各種競賽中,成敗之間往往隻有極小的差距,但是所得到的報酬卻有天壤之別。

“幾乎”談成的買賣拿不到傭金,“幾乎”要出行的旅遊根本沒有趣味,“幾乎”可以升級也沒辦法加薪。差之毫厘,失之千裏,而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正確的心態”。

看分數學習的學生,當然可以得到高分。但是為求知而學習的學生,在得到更高的分數的同時還會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如果你隻為薪水工作,雖然可以得到薪水,但是數目可能不大。如果你為了公司的前途而工作,不僅會獲得高薪,而且會得到個人的成就感及同事的敬重。

女性朋友,不要把目光局限於表麵、眼前,要想真正比她人擁有更多的優勢,首先應從“心”做起,這樣你的優勢就會無與倫比。

實際上,女人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女人,有異常靈敏的聽覺,更有耐力將愛情進行到底,具有高情商的企業精神……就是老掉了牙,仍是驕傲的長壽星。

(1)翩躚入舞池

女人踱著盈盈舞步,身體隨著音樂婀娜多姿,優雅輕巧。相比之下,男人就顯得笨手笨腳,誠惶誠恐,連連踩對方的鞋,尷尬之極。據研究證明女人在身體機械運動方麵控製力強,肢體靈活柔軟,整體協調能力好。

(2)超級目擊者

假如你和男友同時目擊了一壯漢搶劫一女士,當警察要求你們提供證詞的時候,他的回答往往是:“嗯……嗯……他身體好像很壯個子不高,穿了一雙皮鞋,不,是旅遊鞋。”你的回答呢?“他的身高隻有165厘米,染了一頭啤酒紅的頭發,穿一條假真維斯牛仔褲,鞋碼大約在40碼左右。”女人關注細枝末節,記憶準確。有行為學博士與警察學院合作,專門對目擊證人進行研究,結果證實:在回憶嫌疑人的明顯特征方麵,如發色、著裝、體態、身高等,女人普遍比男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