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營養 1.新生兒消化功能的發育(1 / 2)

第一章飲食營養 1.新生兒消化功能的發育

新生兒消化功能的發育

剛出生的嬰兒就會躺在媽媽懷裏吃奶了,這個本事早在媽媽肚子裏就學會了。生後吃奶使吮吸和吞咽更加熟練協調。力不從心的是這麼小的嬰兒他的消化能力有限,唾液腺中消化澱粉的酶少,除了消化蛋白質、脂肪的酶外,沒有消化澱粉需要的酶,所以,月子裏的小兒光吃奶就足夠了。如過早地喂米糕、米粉等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

小嬰兒食管和胃的肌肉發育不全,尤其是胃的出口(幽門)比入口(賁門)肌肉發育得好,吃完奶後立即搬動孩子會出現溢奶,就是這個原因。小兒腸的吸收能力好,腸的蠕動較強,排便次數也多。

母親尚未開奶前新生兒的喂養

有些媽媽生下小寶寶後沒有馬上開奶,或者奶水稀少,這個時候如果寶寶餓了該怎麼辦呢?在很多愛嬰醫院裏禁止喂除母乳之外的任何東西給寶寶,哪怕是水。這是為什麼呢?會不會餓壞了寶寶?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1至2周後媽媽才會真正下奶。但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周必須讓他多吸吮、多刺激媽媽的乳房,使之產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媽媽盡快盡早下奶,直至足夠寶寶享用。如果此時用奶瓶喂寶寶吃其他乳類或水,一方麵容易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不願再費力去吸媽媽的奶,另一方麵因為多數衝製的奶比媽媽的奶甜,也會使寶寶不再愛吃媽媽的奶。這樣本來完全可能母乳喂養的媽媽會因寶寶吸吮不足,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甚至停止泌乳。

那麼,寶寶一時吃不飽,會不會餓壞呢?不會的。因為寶寶在出生前,體內已貯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而以維持到媽媽泌奶,而且隻要盡早給寶寶喂奶並堅持不懈,那麼在寶寶吮吸的刺激下,母乳足以夠其享用,而且會越來越多,不要輕易失去信心。

母親開奶前新生兒水的喂養

水的喂養

人體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年齡越小,體內水分比例越高。滿一個月嬰兒體內水分約占體重的75%,早產兒占80%左右,成人占60%。由於新生兒體表麵積較大,每分鍾呼吸次數多,使水分蒸發量較多,而他們的腎髒為排泄代謝產物所需的液量也較多。因此,嬰兒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所需液體較多,在第一周以後,新生兒每天需要液體量為每公斤120~150毫升。

人工喂養大多數是用牛奶,從牛奶的成分來說,牛奶中的礦物質即鈣、磷、鉀、氯等物質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這些礦物質吸收到體內後,多餘的礦物質就需要通過腎髒由尿中排泄。為了保證體內礦物質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腎髒排泄多餘的礦物質。從嬰兒的腎髒功能來看,嬰兒的腎髒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換句話說,要讓腎髒排出多餘礦物質,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證完成任務。水分不足,腎髒就完不成任務,如果勉強完成,就會使腎髒受損。

所以,除了喂奶,千萬不要忘記喂水。用牛奶喂養者或炎熱夏季出生的新生兒,尤其要注意喂水。但喂水也不要過量,以免使嬰兒心髒、腎髒增加負擔。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小兒,在4個月以內隻需少量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養的小兒則應在兩次喂奶之間喂一次水。到了炎熱的夏季,小兒最容易渴,除了喂奶外,還應多給一些水喝,使得寶寶獲得充分的水分。

喂養果汁

寶寶天生喜歡吃果汁,喜歡果汁的那種甜酸味,多吃果汁可以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習慣各種味道,習慣用匙子吃東西。

開始時可用溫開水將果汁稀釋一倍,第一天每次隻喂1湯匙,第二天每次喂2湯匙,第三天每次喂3湯匙……,這樣一天天逐漸增加,滿10湯匙時,也就是第10天開始,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寶寶習慣以後就可以不用溫開水稀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