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養花的一般知識(1 / 3)

第一章養花的一般知識

一、花卉的分類

花卉種類繁多,範圍廣泛,為便於人們栽培、管理利用和研究,分類學家根據不同需要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與養花關係較密切的分類方法有3種:

1按形態特征與生長習性分

可將花卉分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兩大類。草本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多肉類花卉以及地被和草坪植物;木本花卉包括喬木、灌木、藤本、竹類。

2按觀賞部位分

可將花卉分為觀花類(以觀賞花色、花形為主,如菊花、牡丹等)、觀葉類(以觀賞葉色、葉形為主,如變葉木、龜背竹等)、觀果類(以觀賞果實為主,如金橘、佛手等)、觀莖類(以觀賞莖幹為主,如佛肚竹、山影拳等)和觀芽類(以觀賞芽為主,如銀柳等)。

3按栽培目的和用途分

可將花卉分為室內花卉(如君子蘭、竹芋等)、切花花卉(如香石竹、馬蹄蓮等)、庭園花卉(如月季、丁香等)、藥用花卉(如月見草、金銀花等)、香料花卉(如玫瑰、茉莉等)和食用花卉(如百合、石榴等)。二、養花的工具

要想養好花,首先要有必備的工具,下麵介紹的是養花需要的最基本的工具:

噴壺

壺身以能盛放8~10斤水為宜,壺嘴應細長。備粗眼、細眼活動噴頭各一個,葉麵灑水可用粗眼噴頭,播種或扡插盆噴水則用細眼噴頭,為了減弱水的衝力,在小苗噴水時噴頭宜朝上,讓水先向上再翻下,盆麵澆水一般可卸掉噴頭,將噴嘴靠近花盆,慢慢澆入。

噴霧器

防治花卉病蟲害時,用來噴灑藥劑;也可用作根外追肥噴灑稀釋的化學肥料,及扡插繁殖時噴霧用。家庭養花,向藥房購買滴滴涕筒,就能代用。在噴灑農藥及化肥後,應立即洗淨。

長柄水勺

給花卉施肥時,用來舀液肥兌水。

嫁接刀

草本花卉的嫁接可用單麵刀片;木本花卉的嫁接,則使用芽接刀和切接刀。花店有售。

小鏟子

花卉移植或上盆、翻盆時,用來裝泥、鏟土。移植镘花店有售。

鋼絲鉗

在木本花卉整姿攀紮較粗的樹枝時,用來扭轉鐵絲。

帶木柄的斜鑿

用來挑草及盆麵鬆土用。

鐵絲

用來過篩培養土,常以木條及鐵絲布自製。

剪子和彈簧剪

為花修剪整形時用。在嫁接和扡插時,也常用來剪取接穗、插穗,或剪除砧梢等。

陶缸或甕頭

要有蓋,主要用來存放液態的自然花肥。加蓋,既可防止肥料揮發損失,又比較衛生。

手據

用來鋸截木本花卉的粗枝。

花盆

花盆是栽培盆花或製作盆景等必備的容器,按用途可分為水盆及旱盆兩大類。

水盆一般為釉盆、瓷盆、塑料盆、玻璃盆、大理石盆,也有質地細膩的紫砂盆等,以盛水不漏不滲為原則,用來栽培水生花卉及養水仙花,或製作插花和水石盆景用。

旱盆的盆底均有排水孔,按質地可分為:

素燒盆又稱泥盆、瓦盆,是盆栽花卉中最常用、使用率最高的一種盆。尺寸依盆的直徑而定:一般的是13~33厘米徑的花盆;特大的也有盆徑40~46厘米等。素燒盆的特點是價格低廉,排水、通氣良好,適於花木生長。缺點是質地粗糙,不夠美觀。

釉盆常用作大株花木或耐濕植物的栽培。其優點是質地牢固,價格低廉。缺點是,排水、通氣較差,因此不適用於對排水、通氣要求高的花木。

磁盆常套在素燒盆外,作套盆用,以滿足室內裝飾的美觀要求。其優點是外形美觀,色彩鮮豔,花色品種多樣。缺點是排水通氣不良,不利於花木生長,且價格昂貴。

紫砂盆優點是:素雅大方,造型多樣,色彩調和,具古玩美感,逗人喜愛。缺點是:排水、通氣情況較素燒盆差,較磁盆略好,價格較貴,可用在名貴花卉上。

塑料盆一般用於種吊蘭、綠蘿、常青藤等的較多。其優點是輕巧耐用。缺點是:通氣、排水性能差。

水盆盆底無排水孔,內可盛水,質地可分為磁盆、釉盆和紫砂盆。淺的用於山水盆景;較深的用於培養水仙、水竹;大的為荷花缸,可栽培荷花和睡蓮等。

用水盆種植花木,盆底一定要多墊幾塊碎瓦片,這樣可以通暢排水,有利於花木的生長。另外,用水盆種植花卉,盆中的花土不易幹,切不可多澆水,免得過於潮濕,引起爛根。三、外界條件對花卉的影響

1溫度

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溫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溫度的高低,直接間接地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支配著花卉資源的分布、引種和栽培。

花卉對溫度的要求

各種花卉因產地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喜高溫的花卉,如果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死現象;喜低溫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習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成三類。

一類是喜高溫花卉,要求白天室溫20~22℃,夜間不低於10℃。例如,一品紅、仙客來、九重葛和大多數附生蘭花等。

第二類是喜低溫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溫度不低於0~5℃即可。一般長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蘭、蕙蘭、八仙花、杜鵑花、桅子花、蘇鐵等。北方室內種植。

最後一類是介於前二類之間的中溫花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經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廣東、廣西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白蘭花、茉莉花、木蘭、扶桑、大部分仙人掌類植物、秋海棠類、仙客來、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種花卉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對溫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溫度。若播種後長期處於低溫、泥土過濕的環境中,不但阻止種子發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種子黴爛。

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花卉播種和扡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溫度過低,生長明顯受到抑製。

原產高原及地中海地區的花卉,如大麗花、倒掛金鍾、各類報春花,在生長期間喜涼爽,不適應高溫、濕熱的條件。到了夏季,倒掛金鍾、報春花、仙客來便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大多數溫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溫度較高,例如茉莉花、白蘭花等隻在炎熱的夏季開放;冬季則需要室內溫度在28℃以上才可開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許多例外,如墨蘭、寒蘭在春節開花;杜鵑花、山茶花的多數品種,花期也是在比較涼爽的春天。另外,多數花卉在開花期間對低溫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時間的低溫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況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溫度過高,如球根、球莖、鱗莖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葉芋、馬蹄蓮、仙客來、繡球百合等這些種類的花卉需在低溫條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發育,這樣可以降低在貯藏期間的養分消耗。

土壤溫度

土壤的主要熱量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土壤溫度也就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對於土壤的表層,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溫度最低,日出後溫度升高,到午後1時左右,達到一天中的最高溫度,然後溫度逐漸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達最低溫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溫度來說,土壤表層的最高溫度在7~8月,最低溫度在1~2月。花卉生產主要根據年溫度變化來合理安排,采取有利的升溫降溫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溫度低,此時,播種繁殖要掌握土溫的變化,如過低,種子便膨脹不發芽。塊根類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過提高土溫,使塊根萌發的芽快且量多。最適合根生長的溫度是比地上氣溫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動早,樹液也流動早,對植物的嫁接、扡插、壓條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適宜溫度中,能較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若土溫過低,植物就會因吸收不足而出現生長不良現象。

夏季氣溫較高,土壤溫度自然也就隨之升高。此時一些不耐高溫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鍾等就要通過調整疏鬆的培養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溫,使根係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溫度的高低對花卉肥料的分解及養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溫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養分少;隨著溫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的,養分吸收多少與呼吸作用關係密切。通常情況下,溫度增加,花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時施肥數量和次數也應該隨之增加。

低溫會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當基質溫度低於10℃時,桅子花的幼葉便會產生失綠的缺鐵症狀,如果把基質溫度提高到28~32℃,失綠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可見,低溫會阻止鐵的吸收,從而使幼葉失綠黃化。高溫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多,非但影響對養分吸收,還將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對喜愛夏季涼爽、濕潤的仙客來、倒掛金鍾、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熱、幹燥的夏季應采取竹簾遮蔭、花盆附近地麵多淋水、中午前後用水噴霧等措施進行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