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內科常見疾病 1.何為急性支氣管炎?(1 / 3)

第一章內科常見疾病 1.何為急性支氣管炎?

何為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由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以及過敏反應等因素所引起的支氣管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一種常見的呼吸係統疾病。多發於寒冷季節,以老年、幼兒及體弱者患病較多。本病屬中醫“咳嗽”範疇。

【臨床表現】

1初起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鼻塞、噴嚏、咽痛咽癢、聲音嘶啞、頭痛、周身不適或肌肉疼痛,輕度畏寒、發熱等。開始時咳嗽不明顯或輕度刺激性咳嗽,無痰或少痰,1~2天後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由粘液轉為粘液膿性痰,較重時呈陣發性咳嗽或終日咳嗽。

2如伴發支氣管痙攣時可有氣急和哮鳴。

【治療方法】

1西醫藥治療

〈1〉止咳化痰:複方甘草合劑10毫升,1日3次;或咳必清25~50毫克,1日3次;或沐舒痰30毫克,1日3次。兼喘者,茶堿控釋片01克,1日2次;或舒喘靈24~48毫克,1日3次。

〈2〉抗感染治療:口服:阿莫仙膠囊05克,1日3次;或交沙黴素04克,1日3次;或希刻勞05克,1日3次。肌注:青黴素160萬單位,1日2次;或克林黴素600毫克,1日2次。

〈3〉發熱者,給於APC或百服寧治療。

2中醫藥治療

〈1〉風寒襲肺: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中成藥:通宣理肺口服液。

〈2〉風熱犯肺: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咽痛,痰粘色黃或黃白相兼,常伴鼻流黃涕,頭痛肢楚,惡寒發熱,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中成藥:羚羊清肺丸,百部止咳衝劑。

〈3〉風燥傷肺:幹咳少痰,連聲作嗆,喉癢咽痛,唇鼻幹燥,口幹,或伴鼻塞,頭痛,惡寒發熱,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中成藥:止咳橘紅丸、二母寧嗽丸。

〈4〉痰熱蘊肺:咳嗽氣急聲粗,痰多色黃質粘,麵赤身熱,口幹欲飲,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肺化痰,肅肺止咳。

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祛痰靈。

〈5〉肺熱陰傷:幹咳,痰少粘稠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口幹咽燥,或午後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夜寐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中成藥:養陰清肺膏。

【注意事項】

1注意氣候變化、避免受涼。

2患感冒後及早治療。

3多飲水、忌煙酒及辛辣之物。

何為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症、纖維變化及萎縮變化由感染或非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臨床以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要症狀。早期症狀輕微,多在冬季發作,晚期症狀加重,可長年存在。疾病進展可並發肺氣腫、肺源性心髒病。本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病,老年人多見,吸煙、寒冷地區及環境汙染較重地區發病率高。本病屬中醫“咳嗽”、“喘證”範疇。

【臨床表現】

1反複發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表現,一般咳嗽、咯痰以晨起為著,呈白色泡沫狀粘液痰。

2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時,症狀迅速加劇,痰量增多,呈白粘痰或黃膿痰。

3隨著病情的反複發作和進展,終年咳嗽、咯痰不停,冬秋加劇,並發生喘息。

4患者有反複發作的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病史,並除外由心、肺腫瘤、結核等其他可導致咳嗽、咯痰、喘息的病症。

5每次持續發展最少為3個月,並連續發病2年以上者。

6肺底可聽診到幹、濕羅音,喘息型可聞及廣泛哮鳴音。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抗感染治療:口服:阿莫仙膠囊05克,1日3次,或希刻勞05克,1日3次;或安美汀375毫克,1日3次。肌注:青黴素160萬單位,1日2次;或丁胺卡那黴素02克,1日2次;或克林黴素600毫克,1日2次。靜脈滴注:青黴素320萬單位,1日3~4次,或環丙沙星200毫克,1日2次,或西力欣150毫克,1日3次。

〈2〉解痙平喘:口服:茶堿控釋片01~02克,1日2次;或全特寧8毫克,1日2次;或複方氯喘1~2片,1日3次。噴霧吸入:喘康速、必可酮、愛喘樂氣霧劑等。肌注:喘定025~05克,喘甚時肌注1次。靜脈注射或滴注:氨茶堿025克入4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或氨茶堿05克、或喘定05克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1日1次。激素治療:氫化考的鬆200毫克,靜滴,1日1~2次,喘息減輕後減量停藥或改為強的鬆口服,維持治療。

〈3〉止咳化痰:複方甘草合劑10毫升,1日3次;或沐舒痰30毫克,1日3次;或強力稀化粘素300毫克,1日3次;或蒸餾水40毫升、α糜蛋白酶5毫克、慶大黴素4萬單位霧化吸入,1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