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洪晃對阿城(1)(1 / 3)

談話人:

○阿城

□洪晃:洪晃,《iLOOK世界都市》雜誌和《樂》廣告周刊的出版人;十二歲赴美國,大學畢業後曾做過貿易、投資谘詢等一大堆事,都和洋務有關。

□:你知道披特兒嗎?

○:披特太多了,哪個披特?

□:原來駐北京的一個德國記者,老婆是瑞士的。

○:不認識。怎麼了?

□:中風了,不會說話了,明天要到我家來住著。

○:看中醫?

□:就別提了。他那瑞士老婆不管他,自己找了個三十幾歲的情兒,把老頭兒送中國來了。

○:噢,寄來個包裹。

□:剛才一個美國人打電話來,一聽就急了,說買張票再把老頭兒運回去。我心說,噢,這麼著把人運回去,不也是把人當包裹了嗎?

○:而且很可能那邊兒他老婆不接,變成無法投遞,退回來。真是包裹還好,人可是要死了。

□:這個披特兒當年在北京可是個人物,愛開party,吃,喝,去的人可多了。這一中風,不會說話了,去年還自殺了一回。被老婆送到中國來,先在朋友那兒住了一陣兒,明天到我這兒來。我們那電影兒明天不是還要補些鏡頭嗎?他就要先去現場待著,之後再把他運回來。你從旁觀者,你覺得披特兒這件事兒怎麼辦?

○:責任和義務。我感覺你們是道德上的義務,不能不管他。但是你們有責任必須管嗎?

□:沒有。

○:就是這兩個的矛盾。還有是就是慣,中國人說把這孩子慣壞了。我從旁聽,他可能從前有點兒被中國朋友慣壞了。

□:這倒是。

○:他老婆可能意識到他們是外國人,在西方無論責任或義務都不能解決的,就扔到中國來。中國人好客。

□:大家都是覺得有這個義務但沒這個責任。美國人就特堅決,送回去。

○:還是要找有責任的那一方,他老婆有責任,還有就是他們的政府。他們的政府在北京有常駐機構,也就是大使館,要告訴他們你們有一個公民在這兒是這種情況,你們怎麼辦?大使館管不管不管,我先知會你。

如果披特兒真的在這兒有什麼狀況,你就說不清了,披特兒自殺過,再出事兒,查不清的話,你就有法律責任了。大使館那時候就來了,我們的公民怎麼回子事兒?你把他怎麼了?

□:披特兒剛過來的時候,是個香餑餑兒,他原來不是好開party嗎?而且他又特喜歡在人尖子裏頭做社交,所以他周圍那些人都是什麼大使二使的,所以他頭一次回來的時候,這大使請他那大使請他,都覺得人家會說話的時候,也沒少到人家家裏吃啊喝啊的,現在人家這樣了,總得請一回,所以有點兒像搶小媳婦兒似的,我還覺得這外國人還真雷鋒啊。現在就都不理了,要打包送回。

○:中國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義務如果變成責任,事情就起變化了。

孔子有個學生子貢,他有一次在齊國吧見到一個魯國人做了奴隸,就出錢把這個人贖回來了,子貢是經商的很有錢。結果這件事兒在魯國成為美談,子貢成了雷鋒。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兒,就對學生們說我不要再見到什麼狗屁子貢了。子貢聽說了就很慌,跑到老師那兒去。學生們攔不住啊,子貢見到了孔子就問老師為什麼不要再見我了呢?

孔子說,你難道不知道魯國有個法律是如果見到魯國人在外為奴,回來報告,國家出錢去贖回來?你子貢有錢沒錯兒,但是你這麼做,魯國的窮人怎麼辦?他們見到魯國人在外為奴而無力贖回,豈不是要在心裏承受很大的道德壓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