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結尾要具有高潮性(1 / 3)

第7結尾要具有高潮性

在演說中,不知你是否知道,有哪些部分最能顯示出你到底是一個缺乏經驗的新手,還是一名演說專家?是一個笨拙的演講者,還是一個極有技巧的演講者?我告訴你,那就是開頭與結尾。戲院裏有一句衡量演員的優劣的老話是這樣說的:“從他出場及下台的情形,就可知道他是不是一個好演員。”

對於任何一種活動,開始和結束都是最不容易純熟地表現的部分。例如,在一個社交場合,優雅地走進會場,以及優雅地退席,不就是最需要技巧的一種表現嗎?在一次正式的會談中,最困難的工作,不就是一開始就贏得對方的信任,以及成功地結束會談嗎?

不過,一般初學演說的人,很少會注意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他們的結尾常常令人感到失望。

就是林肯這樣傑出的演說者,在他第一次的就職演說的原稿中也犯有的錯誤。在發表這項演說的當口,形勢非常之緊張,衝突急速加劇,濃濃的烏雲正在頭上盤旋。幾周之後,血腥與毀滅的暴風雨立刻在美國各地爆發。林肯原本想以下麵這段話作為他向南部人民發表就職演說的結束語:

各位心存不滿的同胞們,內戰這個重大問題將如何解決,就看各位怎麼做了,而不是我說了算。政府不會指責你們。你們各位若不當侵略者,就不必為遭遇衝突擔憂。你們沒有與生俱來的毀滅政府的誓言,但我卻有一個最嚴肅的誓言,要我去維護、保護及為這個政府而戰。你們可以避開對這個政府的攻擊,而我卻不能逃避保護它的責任。和平或是大規模的戰爭?這個莊嚴的問題掌握在各位手中,而不是在我手裏。

他把這份演講稿拿給國務卿西沃德過目。西沃德很正確地指出,這段結尾太過直率、太過魯莽、太具刺激性。因此,西沃德試著修改這段結尾詞,並且寫了兩種供他選擇。林肯對其中的一種稍加修改之後,用來代替原來講稿的最後三句話。這樣一來,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就不像原稿那樣具有刺激性及魯莽了,而強調更多的是友善。這也展現了他的純美境界及如詩的辯才。

我痛恨發生衝突。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我們絕對不要成為敵人。強烈的情感或許會造成緊張情勢。但絕對不可破壞我們之間的情感與友誼。記憶中的神秘情緒,從每一個戰死疆場及愛國誌士的墳墓延伸到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每一顆活生生的心及每一個家庭,將會增加合眾國的團結之聲。到了那時候,我們將會,也必然會,以我們更佳的天性來對待這個國家。

你可以去研究一些成名演說家的方法。當年,威爾士親王在多倫多帝國俱樂部發表的演說的結束語就非常值得每一位演說者學習。

諸位,我很擔心。我已經脫離了對自己的克製,我已經對我自己談得太多了。但我想要告訴各位,你們是我在加拿大演講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批聽眾。我必須要聲明,我對我自己的地位的感覺,以及我對與這種地位同時而來的責任的看法——我隻能向各位保證,將隨時恪盡這些重大的責任,並為此竭盡全力,不辜負各位對我的信任。

我想無論是誰,都會“感覺”到這就是結束語。它不像一條未係好的繩子那樣在半空中擺蕩;它也不會顯得零零散散的未加整修。它已修剪得好好的了,它已經整理妥當,這應該是結束的時候了。

在國際聯盟第六次大會召開之後的那個星期天,著名的霍斯狄克博士在日內瓦的聖皮耶瑞大教堂發表演說。他選擇的題目是:“拿劍者,終將死於劍下。”下麵是他這次演講詞的結尾部分。讀了之後,你會感覺到,他所表現的是如此美麗、高貴而又富有力量。

我們不能把耶穌基督和戰爭混為一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這也是我們今天所麵臨的挑戰,並且應該激發起基督的良心。戰爭是人類所蒙受的最大及最具破壞性的社會罪惡!這絕對是殘忍無比的行為!就其整體方法及效果而言,它代表了耶穌所不曾說過的每一件事,也不曾代表耶穌說過的任何事。它非常明顯地否認了關於上帝與人類的每一項基督教義,甚至遠遠超過地球上所有無神論者所能想象的程度。假如能看到基督教會宣稱它將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道德問題負責任,並看到它有如在我們父輩時代所提出的明確的道德標準,以對抗目前我們這一時代的異教邪說,拒絕讓良心受製於一些好戰的國家,將上帝的國度置於民族主義之上,並呼籲這個世界追求和平,這豈不是極有價值的嗎?

此時此地,作為一個美國人,置身於這個高聳著自由女神像的屋頂下,我不能代表我的政府發言,但是我願以美國人及基督徒的雙重身份,代表我的幾百萬名同胞發言,祝福你們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任務,即讓我們信任你們的偉大任務。我們為它祈禱!假如無法完成,我們將深感遺憾。我們已經過了多方麵的努力,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即追求一個和平的世界。再也沒有比之更好的目標值得我們去奮鬥了。舍此目標,人類將麵臨有史以來最為可怕的災禍。就好比物理學上的萬有引力定律,在道德領域中的上帝法則是沒有種族與國家的界限:“拿到者,終將死於劍下。”

試想,如果沒有了林肯第二次就職演說結尾部分的那種莊嚴的語氣以及如鋼琴般優美的旋律,那麼,我們所選錄的演說結尾就不能算是完整的。牛津大學的校長厄爾·柯曾高度讚揚這次演說“不僅是人類辯才中的傑出代表,而且是超凡脫俗的神聖傑作。”且聽:

讓我們用真心去祈禱,用真誠去希望,願這戰爭的災難盡快遠離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要使這場戰爭持續到將250年來由那些無報酬的奴隸所積聚的財富完全耗盡,持續到受皮鞭鞭打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要用由刀劍砍傷而流出的血來賠償,那麼,我們也必須說出3000年前相同的那句話:“上帝的旨意和審判是公正嚴明的。”

不對任何人懷有敵意;對所有人都心存慈悲,堅守正義的陣營,上帝指引我們看見正義,讓我們努力完成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任務;讓我們來共同縫合戰爭的創傷;讓我們去關愛在戰爭變成寡婦的女人和變成孤兒的兒童;讓我們永遠珍視和維護本民族及全人類的和平!

在我看來,這是由凡人口中所曾經發表過的一段最美妙的結尾……你是不是和我的看法一樣呢?在演講文學的領域中,除了這篇演講稿之外,你還能找到一篇比這更具人性、更充滿愛意、更充滿同情心的段落嗎?

威廉·巴頓在《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一書中說:“葛底斯堡演講已經是典範之作了,但是這篇演講卻提升到了更高一層的地位……這是亞伯拉罕最偉大的一篇演講,它把他的智慧及精神力量發揮到了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