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那場電影,而且大衛·克勞克特說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如果你確定你是對的,就勇往直前吧。”我那年8歲,獨自坐在新澤西的電影院,但我知道這句話很重要,它們會改變我,10年後我有機會去實踐大衛·克勞克特的忠告。
那時候我在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學習英語,但是我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做自己的白日夢了。我找到一間空屋子,建起一個自己的公司,然後假裝在這裏編劇本、混合音響和修正顏色,我把自己學的東西全部用上了。
我自己製作電影,其中有個短的叫作《流產》。然後我把這個片子拿給我一個做編劇的朋友看,他設法把這個片子交給了宇宙電視的總裁斯德·辛博格先生。
不久我收到辛博格先生秘書的電話:“辛博格先生看了你的電影,很想見見你。”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啊!
那天赴約的時候,我開著車邊開邊想自己已經準備好要加入這個龐大的機構了:這是電視節目的權威機構,是所有重要決定的核心,而這個地方能幫我擺脫一切束縛。
我走進大廳,獨自一個人坐電梯去14層辛博格先生的辦公室。辛博格先生的秘書帶我進到一間休息室,讓我坐下,然後說:“辛博格先生在開會。”15分鍾以後我被帶到他的辦公室,那時候我已經很緊張了。
辛博格先生的辦公室可以看到455英畝的攝影棚搭景的西街、斯巴達克斯廣場、鄉村和音響組合,真像是夢一樣,當我從窗戶往外看的時候,我意識到我走進了亞瑟王的房間。
辛博格先生誇獎了我的電影,然後說可以和我簽一個7年電視導演的合同。我很想說:“好的。”
但是突然,我想到對我爸爸來說,我能從大學畢業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接受這份合同,那麼我就得離開大學,放棄學位,因為我還差47個學分畢業。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這樣做,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做了個正確的決定,我猶豫了。
辛博格誤解了我的猶豫,他想我是不是在權衡他的條件,雖然一個年僅21歲的男孩恐怕不會這樣做。
於是他用他低沉、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說:“先生,在這行,有很多地方是你第一次失敗,就完全將你拒之門外的。但是如果你在我這裏失敗了,我不會放棄你。你永遠都能在這裏擁有一份工作。”這句話讓我覺得我值得做這樣的決定,用我剩下的人生去做這個工作,我於是下定決心。
我接受了辛博格的條件,我告訴爸爸實情,獲得了他的諒解,一周以後我有了一份合同,一個代理商和一個真正的辦公室。我做了正確的選擇,而33年後我獲得了我的學位。
(佚名)
心靈感悟
在當前的社會,到處充滿了競爭,沒有紮實的內功和長久的堅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因此,如果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並且確定選擇是對的,那就勇往直前吧!不要畏懼別人怎麼說,一直堅持,總有一天會成功。夢想決定你未來到達哪裏
他出生於金融世家,1927年,他隨父親調職舉家搬至上海,就讀於上海青年會中學。在學校裏,由於他口才出眾,同學們都認為他長大後最適合去當律師。
在中學讀書時期,每逢禮拜六、禮拜天,這位貴公子沒什麼事可做,就去離家不遠的大光明電影院附近玩打彈子遊戲,玩累了便躺到電影院裏舒舒服服地看場好萊塢電影。
打彈子和看電影,幾乎成了他中學時代消磨時光的最重要的兩大娛樂活動。應該說,那時候的他談不上有什麼遠大理想,甚至可以說有些安於現狀、隨波逐流。還好,他天資聰慧,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不過他的父親常常引導他要樹立一些理想。但或許因為太年輕的緣故,他一直說不清自己長大後該幹些什麼。
他一會兒覺得自己適合當律師,一會兒覺得自己說不定也可以做個很好的銀行家,一會兒又覺得自己什麼也幹不了。
1934年,也就是在他17歲的那一年,他的生命中突然出現一件影響了他一生的事,在他家附近,又有一座大樓破土動工了!
按說在高樓林立的大上海,一座大樓並沒有什麼稀奇的,但和別的大樓不同,這座大樓據說要建26層,並宣稱建成後將成為“遠東第一高樓”。
26層,這怎麼可能?這位年輕人根本不相信大樓能夠建成人們傳說中的26層的高度,他覺得這是吹牛。也難怪,那時的上海是個十裏洋場,是冒險家與吹牛大王的樂園,他雖涉世未深,但類似的牛皮故事他一定有所耳聞,因此他怎麼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決定前往建築工地一探真偽。
為此,他放棄了以前的愛好——打彈子和看電影,每到周末就準時趕往施工現場。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隨著大樓像變魔術一般拔地而起,他漸漸相信了眼前的事實。
這座大樓叫國際飯店,是由一位外國建築師設計的,采用青島花崗石作外牆,有著深褐色的建築外觀,僅從外觀上看就與當時別的大樓大為不同。
當大樓終於落成的那天,仰望著這座高聳入雲的龐然大物,他激動得“哇”地一聲跳了起來。
他深深地沉醉在這個神話般的奇跡中,與此同時,一個自己也要建造一座和國際飯店一樣高的大樓的夢想也從他的心中冉冉升起。
他認定,這就是他的理想,這理想雖然像國際飯店一樣高不可攀,但他相信隻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
他整天沉浸在這個理想中,很快就到了中學畢業的日子,他的銀行家父親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從事金融業,二是去學醫。但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因為這時候他心中最向往的就是建一座像國際飯店那樣高的高樓。
父親對他的理想雖然有些意外,但最後還是同意了他的選擇。不久,他就被父親送到美國學習建築。
50年後,當他重新回到上海的時候,已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了。他一生所建造的那些數不清的高樓的高度,早就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國際飯店!
現在,他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他叫貝聿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