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祖國醫學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對精神性疾病有所研究了。雖然從理論上對疾病的形成機製有了明確的闡述,但是治療效果卻很差。當然了,西醫的治療效果其實也不怎麼樣。在祖國醫學中,精神分裂症屬於中醫內科學癲狂症的範疇,中醫理論認為:痰迷心竅,大腦陰陽平衡失調是導致本病產生的根源。《黃帝內經》早就有癲狂病的記載,在症狀的描述方麵,如《靈樞?癲狂篇》說:‘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其作極,已而煩心,狂始發,少臥,不饑,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言,日夜不休’。在病因病機方麵,《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躁狂越,皆屬於火’。《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他頓時又回複到了專家的狀態。但是我卻聽不大懂。
“你說具體點吧。我古文不好。”我直接對他說。
他看著我,笑了:“現在的年輕人古文好的可沒多少啊。我也真擔心我們國家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也因此而被漸漸遺忘啊。”
“我今後一定加強這方麵的學習。”我汗顏道。
清雲卻在旁邊笑了起來。
“別笑,我出醜你很高興嗎?”我悄聲責怪他道。
“我看你是天性就喜歡偷懶、不愛學習。”他仍然笑著說。
“好了,好了。我具體地給你們講一講吧。”院長急忙止住了我們之間善意的爭吵,說,“祖國醫學認為,精神性疾病的發病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氣滯。惱怒傷肝,憂思傷脾,氣機拂鬱,升降逆亂,而發精神分裂。如《黃帝內經》曰:‘驚則氣亂,恐則恐則氣下,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我們在實際的臨床病例中也發現許多病人在發病前往往都有爭吵、忽然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等等的誘因;其二就是痰結。七情不遂,氣機失暢,或先天受損,脾氣虛弱,致痰涎內生。痰與氣結,迷蒙心竅,神誌則亂。也可因五誌化火,煉液成痰,痰火相搏,上擾神明而病癲狂;其三呢就是火鬱。火邪可因髒火本熾,陽明熱盛,也可由五誌不遂,氣滯痰濁鬱而化火產生。火熱之邪不得發越,或與痰結,或與氣搏,上擾清空,則病神亂;還有就是血瘀。氣機不暢,陰陽失調,可導致氣血凝滯。髒腑生化的氣血精微不能上榮元神髓海,而致靈機混亂,神誌失常。”
我仍然聽得是是而非。清雲卻連連點頭,說:“有道理。”
我很慶幸我當年沒有去學中醫。以我那點古文的底子,不把我學瘋才怪呢。
“既然那麼有道理,可是為什麼治療效果不好呢?”我問。
“不知道。”院長說,“從中醫的角度講,其實就是由於情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引起氣、火、痰、瘀等病理產物,造成陰陽的偏盛偏衰,不能相護維係,以致神明逆亂是本病的發生的主要原因。神明逆亂,就當然不好治了啊。”
“還不如說是失魂或者魂魄受損。”我說。
院長歎道:“以前我不相信,現在我相信了。現在我才知道,其實西醫治療的僅僅是病人的肉體而已,也就是采用藥物去麻醉病人的最後一點靈識。也許還是你說得對,哪來那麼多的理論,說不一定真的就是失魂或者靈魂受損呢。”
我急忙說:“王院長,這些話可不能在外麵去講啊。畢竟當代社會的主流是以科學為主的。更何況我的這個想法也沒有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