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 變(三部曲)
吳伯樂著
前 言;
三字經曰:人之初,性本善。世人之所以人生百態,此乃與各人所經曆的不同時代,環境和機遇有密切關係。本書講述的主人公出身於貧苦階層,偶遇一個對的時機,得到貴人指引和提攜,走一條不為常人所理解的道路,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又巧遇百年不遇的機遇,經過艱辛奮鬥掘起,最後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但是巨大的成功讓主人公人性過度膨脹,性情大變脾氣爆燥目空一切,窮奢極欲追求權勢,看待事物唯財勢而論,最後導致眾叛親離反目為仇,可謂是,名滿天下,謗滿天下。本書雖然隻是一個平凡人生的故事,希望引起世人對人性探索和思考。
第一部:流經歲月之貧困線;
(1) 父母的年代;
(2) 成長的記憶;
(3) 愛神來敲門;
(4) 愛的甜蜜;
第二部:流經歲月之奮鬥掘起;
(1)風雨歲月;
(2)下海;
(3)創業;
(4)功成名就;
第三部:流經歲月之**;
(1)膨脹的心靈;
(2)風霜雪雨;
(3)親仇情結;
(4)早到的終點站;
聲明:本文故事情節與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敬請見諒!
第一部:流經歲月之貧困線;
故事地點:閩南泉州市磁鄉區;
(1)父母的年代;
濃厚的春節氣氛籠罩著閩南的小縣城,磁鄉縣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身著新衣的孩童,炮竹聲陣陣,煙花四射,嗆人的濃煙使來往的路人紛紛掩口鼻躲閃。“爸爸,爸爸帶我去放鞭炮!”小女孩手拉著正在忙碌的父親的衣襟,清脆的叫喚聲使正在忙碌的大人不得停下手中的生意,回身對著小女孩說:“家慧別鬧,爸爸正忙著呢”?順手從貨櫃中抓起一把龍眼幹塞進女兒的口袋說:“乖乖,自己去玩吧”,說吧又轉身忙碌起來。看到父親忙著做生意,家慧隻好轉身去找自己的同伴玩彈珠子遊戲。
午後,街市上的人漸漸散去,“家慧,家慧”隋著父親的叫喚聲,隻見父親推著自行車,叫喚和同伴正玩的起興的女兒說:“爸爸載妳去玩”,家慧撇下手中的玩具,飛快奔跑到父親的身旁,小夥伴們用著羨慕的眼神,目送著父女倆遠去的背景。在十九世紀50年代初期,擁有輛自行車是當代人非常奢華的財富。
時光如梭一眨眼就是十幾年的光景,磁鄉縣清花小學六年級一班課堂裏傳來陣陣的讀書聲,小學座落在縣城東南的柳氏大祠堂,背靠磁雲山,麵向大海,環境優美。大祠堂是座三進大殿的古建築,後大殿做學校辦公室,三大殿東西二旁各有四間廂房就是小學1-6年級的教屋,二邊各有廊房,廊房外的圍牆把整座祠堂圍得嚴嚴實實。祠堂外麵有個大廣場,廣場中央的旗杆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楊。椐說;祠堂正好座落在磁雲山的龍脈的龍頭上,所以磁鄉縣柳氏家族人才輩出,明清二代有過一門父子叔侄七進士的榮耀。聽說祠堂前的八角旗杆,椐說是皇帝恩賜所建。
課堂裏的於老師站在講台上,隻見六年一班班長柳家慧同學帶領同學們正在朗讀唐詩,於老師時時不自覺的點頭讚許。此時下課的鍾響起,於老師說:“同學們,下一課是自由複習時間,請同學把今天的作業做好後交給班長,家慧同學再把作業交到辦公室,現在下課!”,家慧帶領同學們起立齊聲向老師問候“老師好!”,老師回說:“同學們再見!”
。
柳家慧今年13歲(閩南習慣用虛歲計算年齡),長得眉清目秀,己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今年就讀小學六年級,學習成績在學校總是名列前茅,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深得老師們喜愛,早就被學校內定為保送泉州師範學校的學生之一。當時的泉州師範是閩南地區著名學校,所以考進泉州師範是極大的榮譽。家慧年齡雖小,但是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秀,在家是父母的好幫用,平時帶弟妹,作家務樣樣不落後。父母得知家慧在升學考試中得了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己被內定保送泉州師範學校也深感欣慰。校長說隻等通知,錄取泉州師範是板上釘釘的事。
58年8月下旬是學校錄取新生的日子,一天清晨於老師匆匆趕到校長屋,麵對著柳校長大聲責問:“校長,柳家慧怎麼沒在錄取名單上”,柳校長長歎了一口氣,順手在辦公桌上拿起一份學生檔案袋給了於老師,指著學生檔案上的學生家庭成份說:“我也感到十分意外,壞就壞在這個《工商業地主》的成份上”,於老師不解的問:“家慧的父親柳金鼎在縣城裏口碑極好,為人慈善,和藹可親,怎麼是個《工商業地主》的家庭成份?”柳校長說:“說來話長,於老師是外地人,對這裏的情況不了解,請坐下聽我慢慢與你說來-----”。
我家與金鼎家本是同宗族親,二家又是世交,金鼎是我看著長大的,他家的情況在磁鄉縣無人不知。金鼎的爺爺原是晚清秀才,隻因命運不濟,多次上京應試總是名落孫山,隻因家道貧寒,故在宗祠私塾教書,勉強維持生計。金鼎14歲其母死於難產,妹妹送人做童養媳,15歲弟弟銀鼎得了天花惡病而夭亡,16歲那年父親染病臥床,因家境窮困,無力醫治,不經數月就亡故,還背下200多元(銀元)的債務(當時社會上一擔米還不到二元銀元),天下所有的不幸事都降臨在一個16歲少年身上,隻留下繼母與他相依為命。繼母過門進柳家才六個多月,雖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婦女,但也是出生於書香之後,知書達理。進柳家後視金鼎兄弟如同親生,所以家庭和睦,甚為族人尊重。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少年毅然擔當起養家的重擔。在族兄的帶領下到族人家門分紅燭葬父(閩南有習俗,如果先人死後無力安葬,就在族親長輩的帶領下到族人家分紅燭,以求幫助),在族人與親朋好友幫助下草草安葬了父親,然後挑起貨郎擔走街串戶做起小生意。柳金鼎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天生聰明伶巧,小時候在私塾和爺爺讀幾年書,寫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盤,天生就是個經商的料。白天挑著貨郎擔奔走於大街頭小巷,晚上又幫貨行老板記賬,任勞任怨深得老板讚賞。20歲那年在族長幫助下,開了個小小的雜貨鋪,他為人誠實,經營有道,生意紅紅火火,不用幾年的功夫就償還了先父所欠下的債務,還略有的積蓄。又經幾年精心經營,慢慢積累了資本購置街市中一間三角店麵,開了一家南北貨行,家境也漸漸富裕起來。金鼎天生為人憨厚誠實,不論鄉親有什麼困難,從來是有求必應,樂於助人。由其是遇到鄉親有因貧困無力葬親時,更是全力相幫,所以在縣城裏裏外外都留下極好的口碑。25歲那年經人介紹娶埔東村湯氏為妻,繼母給取名:阿喜,次年生了女兒,當年還是我給取的名叫柳家慧。
四十年代中期抗戰剛結束,北方內戰又起,但是閩南這小地方似乎感受不到即將要來臨的颶風暴雨,隻有少數在外為官的大戶人家消息靈通,紛紛變買田產遠走它鄉。所以當時的田產價格非常便宜,在當地就刮起一股買田潮,金鼎與人家一樣也卷進了購地潮中,傾其所有的積蓄購買田產。當時我們這些讀書人,平日有看些報紙,對時局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所以也就勸過金鼎說:“椐說北方解放區正在搞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田地分給窮人,所以才有這些大戶人家才紛紛變賣田產,椐我看來是買不得。”金鼎胸有成竹的回答說:“柳先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北方解放區土改早有耳聞,土改分的是那些靠剝削窮人,不勞而獲大地主的田地。我柳金鼎三代清窮,在磁鄉縣無人不知,我靠自己勤奮儉省起家,那來得剝削他人,就是土改也改不到我頭上”。這番大道理出自個樸實人的口裏,當時我也覺得無言以對,但是總感覺得有些不對頭,就是講不出道理來說服他,所以也隋口勸說:“話雖如此,但是用這些錢去做生意,總是覺得更穩當”。金鼎說:“柳先生有所不知,有上頓沒下頓的窮日子我是過怕了,購置些田產是為了讓後代子孫最起碼不再餓肚子而已”。此時己是1948年的秋天,金鼎他也不懂田產的管理,自己忙著做買賣,把購買的田產都統統交給姐夫(繼母的女婿)經營,收上一年的田租也由繼母和姐夫處置,反正家境寬裕,衣食無憂,也不去指望靠那些田租過日子。
時光如梭不到一年光景全國就解放了,接下來的土地改革不但把所有田產都沒收充公了,而且還給載上一頂“工商業地主”的帽子,不但自己在政治上翻不了身,而且還連累子女也載上“地主囝”的帽子,真是天公不佑好人啊!1956年政府對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金鼎的店麵和所有資本也全部被納入合營企業,成了一名國營企業的職工,每月靠著28元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整理個家庭又跌入了貧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