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別把自己裝進去

——英濤

我工作的那家私企是一家家族企業,我的很多手下都是與老板沾親帶故的人,所以很多明明很簡單的事,處理的時候卻總是讓我感到頭疼。

一次,由於OC檢測員阿楷的疏忽,把一批不合格的產品包裝了,好在那天我抽檢時查了出來,才沒有出廠造成更大的失誤。按道理我應該記阿楷的過,但我知道他是老板的親外甥,我怕得罪了他,最終還是放了他一馬。可是這樣一來,其他人都對我有意見了,我的工作越來越被動,被上司批評的次數越來越多。

那是個雙休日,我到一個工地裏找在那裏當技術員的同學小田。小田正在工地上轉悠,見我來了,就找了幾塊磚墊在地上讓我坐下。我和他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工作上的煩惱。

他聽了,笑笑,忽然指著前方正圍坐在一起聊天的工人對我說,你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原來是一個大個子在誇耀自己強壯有力,還嘲笑著他身邊的幾位老工人。最後,有個老工人忍無可忍地說:“夥計,我敢用一個星期的薪水跟你打賭,我可以用這輛獨輪車把一樣東西推到那堵牆那裏,而你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把這東西推回來!”大個子大笑:“哈哈!我賭!”結果那位老工人走過去,扶起獨輪車,微笑著對著大個子點頭:“來,坐進來。”大個子一下子漲紅了臉,愣在了那裏。看熱鬧的工人們一陣爆笑。我也笑起來:“把自己裝進去了,他還能推得動嗎?”

小田也笑著說:“是呀,把自己裝上車了,當然推不動了。你不覺得你的工作狀態和這件事很相似嗎?假設你的工作就是要推動一輛獨輪車,那你所要做好的應該是全神貫注地去推好它。可是,你卻把自己裝進了車裏,做什麼首先考慮自己的利弊得失,怎麼能做好工作呢?”

我的臉紅到了耳根。是的,推不好車不能怨路難走,更不能怪車上的東西重,重要的是,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隻考慮自己的私利,不要把自己裝進車子裏,否則,你再有力量,也將局限於一隅,無法大展拳腳了。

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詹磊

有這樣一個古老而動人的故事: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就是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內沒能給他尋找到一位最優秀的關門弟子。

在風燭殘年之際,蘇格拉底知道自己已時日不多,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身邊那位頗有才氣的助手。於是,他便把那位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燭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燭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馬上就心領神會,“您的思想光輝是需要很好地傳遞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繼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目前我還未發現,你幫我物色一位吧。”

“好的。”助手很溫順、很用心地說,“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尋找,以不辜負您對我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物色。可他領來的很多人,蘇格拉底都表示不夠滿意。有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回到蘇格拉底麵前時,蘇格拉底愛惜地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立刻言辭懇切地說,“就是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但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就在蘇格拉底彌留之際,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名師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耽誤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忍不住地掩麵歎息。不多久,他便永遠地離開了自己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後悔、自責了自己的整個後半生。

隻要心路不被迷霧遮住

——崔修建

一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幾度求職均告失敗,兜裏的錢幾乎花光了,連公共汽車的車票也買不起了。這時,熱戀的女友又突然離他而去了。一連串的挫折,讓他陷入了巨大的沮喪之中,他一度感覺到前路茫然,活著實在太累。

心中猶存不甘的他,決定再作一次努力,趕赴一家大公司的招聘考試。但那天早上起來時,彌漫天地間的一場大霧,已把整個城市緊緊地包裹起來了,使人們的出行嚴重受阻。

站在能見度極低的一個十字路口,看著打著燈緩緩而行的車流,他心裏盡管十分焦急,卻不敢向前邁步,生怕撞上什麼或被什麼撞上。

正手足無措時,一個小女孩走到他身邊,熱情地拉起他的手:“讓我來帶你過馬路吧。”

他感覺小女孩很有意思,應該是他帶她過馬路的,她卻……但他還是感動地牽起她的手,讓他驚訝的是,小女孩沒有左顧右盼地四下張望,而是輕鬆自如像進入無人之境似的帶他連著穿過了兩條馬路。

得知他要去那家公司,小女孩高興地說他們正好同路。於是,像一對親密的兄妹,倆人拉著手,快樂地穿行在霧靄之中。快到那家公司門口時,他才驚奇地發現——引領自己穿過濃霧、走過大街小巷的小女孩的那雙大眼睛,竟然沒有一點點的視力。

對於他驚詫的疑惑,先天失明的小女孩開心地笑著解釋道:“我是眼盲心不盲啊,我的眼裏沒有迷霧,我的心裏也沒有迷霧,自然會輕鬆自如了。”

小女孩的身影融入了還未散去的濃霧中,他的心裏卻霎時湧入了一縷光明——是啊,隻要撥開遮住心靈的迷霧,眼前自然會湧現一片光明,努力地朝前走去,就會走出一條大路……

於是,他第一次那樣自信地走進了招聘考場,第一次自如地把自己的優秀真實地展示出來。結果,他如願地加盟了那家大公司,並且由此開始成為那座城市裏的一位傑出的成功人士。

多年以後,麵對幾個抱怨人生不如意的年輕人,他深情滿懷地向他們講述了當年那個帶他穿過濃霧的小女孩的故事。末了,他由衷地感慨道——其實,漫漫人生路上,難免會彌漫一些意料不到的濃霧,一時間遮住目光和心靈。這時,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撥開遮住心靈的迷霧,在心裏畫出一條清晰的路,那樣,眼前就會突然一亮,所有的迷霧都會因堅定的跋涉而最終退去。相反,如果心裏的路被迷霧遮住了,縱然有再明亮的眼睛,也會茫然無措的。

永遠不晚

——孫盛起

日語學習班開學報名時,來了一位老者。

“給孩子報名?”登記小姐問。

“不,自己。”老人回答。

小姐愕然。屋裏那些年輕的報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

老人解釋:“兒子在日本找了個媳婦,他們每次回來,說話嘰裏咕嚕,我聽著急。我想聽懂他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