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龐育梅
大學裏的女孩向往著能在校園裏演繹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我亦如此。但是,大學生活已經過了三年了,我的愛情故事裏依然沒有男主角。我身邊也有許多追隨的男孩,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可是沒有一個男孩能真正走進我的心底。我渴望的是真摯純潔的愛情,而不是那種為了排解生活空虛或追求大學時髦而玩的愛情遊戲。看著班上的女孩先後都小鳥依人去了,我卻獨守著這份清高與執著。直到他的出現。
大四剛開學,為了準備計算機等級考試,我去係機房上機。不巧,我用的那台機器壞了,就在我和機房管理員一籌莫展時,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孩背著一個沉沉的挎包走進機房。管理員叫他給我看看機器,他坐到機器前,不一會兒就把機器調好了。
就這樣,我們認識了,我知道了他是信息係機房的學生管理員,也知道了他那沉沉的背包中裝的全是軟盤、光盤和電腦書。後來,我就常常到信息係機房上機,他總是把最好的機器留給我,耐心地給我解答疑難。他為人誠懇、踏實,他對計算機有著迷戀的愛,這都深深地打動了我。那段日子,上機成為我最快樂的事情。
一轉眼,等級考試到了,我考得很好。為了感謝他對我的幫助,我決定請他看一場電影,也算是對這段朦朧感情的了結。雖然,我已發現自己是多麼喜歡跟他在一起,也讀懂了他看我時那灼熱的目光,但我們不可能再發展下去,因為我們已經大四了,他是北方人,我則是肯定要回南方去的。
我以為這是結束,沒想到他卻開始頻頻約我。他約我,沒有鮮花,沒有甜言蜜語,不去跳舞,不看電影,他喜歡的地方隻有機房和圖書館。我們一起上機,一起學習,一起散步。我們無話不說,卻從不談論感情。我們就像所有熱戀中的人一樣,被愛的幸福包繞著,盡享愛的甜甜蜜蜜,卻不願挑破即將來臨的分離的現實。
一天,晚自習後,我們在校園的葡萄廊下散步,無意中,他說起在大一時曾經追過一個女孩。這本來已經是過去的事,而且,在我倆之間並無愛的承諾,我無權“吃醋”。但是,一想到他曾愛過別人,心中抑製了幾個月的感情竟止不住釋放了出來,又難過又嫉妒。
在那月光籠罩的葡萄架下,我流淚了。我沒哭出聲,但他看到了我臉上的淚痕。他把我輕輕摟進懷裏說,對那女孩,隻是一時衝動,對我才是真的。他還說,在見我的第一眼,他就知道他那塵封已久的心被打開了。“可是,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要分離了。”聽了他的話,我更加難過:老天是如此殘酷,偏偏要讓我倆在即將分離時相遇,偏偏要讓兩個沒有緣分的人相愛。
“我去廣西。”他輕輕地說。
“你願意遠離你的父母,遠離你的家鄉嗎?”我問。他不敢看我,低著頭,沒有回答。
我想,這段本來就沒有緣分的愛,被我的一個質問,提前斬斷了。可是,他對我卻依然如故,而且更體貼,更嗬護。我給一家大公司做促銷,天突然冷了,他騎著自行車,跨過半個西安城給我送衣服;為等我一起去吃羊肉泡饃,他獨自一人在車站等了一個多小時。我無法不感動,隻有更加珍惜與他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離畢業越來越近,大家都急著找工作。幾經周折,我進了南寧的一家大公司,可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隨著畢業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我越來越難過,幾乎想撕毀協議書,跟他一起留在西安。可是,他卻從來不跟我談論未來,不談各自的工作去向。我隻聽說他母親正活動他進省教委。見他沒有一點離別的悲傷,我有一些絕望:也許,他和另外一些男孩一樣,隻是為了排解空虛才談戀愛的,畢業了,愛情遊戲也該結束了。
發派遣證那天,我哭了,我無法想象沒有他的日子該怎麼過。雖然,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愛,隻有短短幾個月時間,但我們似乎已認識了很久很久,彼此理解彼此珍惜,相依相戀的那份感情,我知道,我今生今世是無法割舍了。
如往常一樣,他從不會說好聽的話哄我,隻掏出手絹,輕輕為我擦幹臉上的淚痕。然後,他從包裏拿出一份協議書——一份他與南寧一家高校簽字的協議書。這是真的嗎?我幾乎不敢相信,他就這樣獨自決定了。
沒有甜言蜜語,沒有海誓山盟,隻輕輕地把我攬進他懷裏——這就是他對我的愛。
情為何物
——見君
時常為情所係,為情所牽,到底情為何物?
情是燦爛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兒就會枯萎;
情是跳蕩的火焰,瘋狂熾熱,令人心醉,但若不加製約,大火將吞噬一切;
情是晶瑩的露珠,美麗純淨,令人愛憐,但若沒有心靈甘露的不斷滋潤,大自然的陽光就會使之破碎;
情是蒙蒙的迷霧,籠罩萬物,神秘誘人,令人為之奮不顧身,但迷霧消散之後,才能擁有真實;
情是飄浮的白雲,純潔輕柔,嫋娜多姿,但其天性善變,對此隻能不斷調適;
情是滾動的春雷,瀟灑激越,震顫心靈,在電閃雷鳴後,平靜才是天空的本色;
情是明麗的驕陽、圓滿的月亮,不要企望時時擁有,因為陰雨的天氣常會出現;
情是快樂的精靈,痛苦的使者,它使人嚐盡人間悲歡,采摘成熟之果;
情是人體的維生素,不可缺乏,也不能過量,否則都將摧毀生命。
愛是……
——肖巍
愛是一種誠。坦坦蕩蕩,心底無私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托付給一個最可信賴的人,心地要像泉水那樣清澈透明,不含一絲雜質,在清清爽爽的無邪中自自然然地做自己。
愛是一種新鮮別致,物我兩忘的感性世界。愛的發展並不循某種邏輯和理性,當人們用世俗的浮躁和勢利剖析它時,愛情那種神秘而玄妙的感覺也就蕩然無存了。理性和邏輯永遠是愛的敵人,這也就是哲人和理性的時代難築愛巢的原因。愛的悲劇就在於人們對愛關於目的性的要求與它本身發展的無理性的衝突。
愛是一種飄乎不定,撲朔迷離的紫霧。它依稀可見在晨曦下,在黃昏裏,忽隱忽現,時而如彩虹般地絢爛,讓你感到波瀾壯闊的大悲大喜;時而又似海市蜃樓一抹而去,讓你在孤寂中感傷濺淚。
愛是一種淒涼。不論是愛人還是被愛都會有一種飽蘸淚水的感傷。哀哀怨怨,悲悲戚戚。愛令人敏感,令人脆弱不支,總有一絲被冷漠、被疏離、被拋棄的哀怨,即便這時你在熱戀中。
愛是一種分裂。愛把自我和他的人格組合在一個新的集體人格之內。人們期待著愛的完整,常自覺不自覺地把分歧和分裂掩飾進來,然而殊不知這種分裂或許並不代表一種失落,而恰恰是整合過程的一個環節,因為你以前似乎覺得已經雙雙融為一體了,並且深切地愛著,但很可能這種愛是朦朧的,外在性的和整體性的,而未深入到這整體的內涵中去,因而分裂恰好是打破虛幻的和諧,形成真正融合的契機。
愛是一種記憶。隻要你體驗過它,耳畔就會永遠縈繞著一曲不絕於耳的旋律。不管是聚還是散,往日的繾綣都不斷地如潮水湧向你的思緒,讓你在銷魂和感恩中細細地品味漲潮的歡快和落潮的繽紛。
愛是一種建構和摧毀一切法律、道德和秩序的原動力,也是人間悲歡離合的編導。愛使人類的生命超乎了大自然的天作地合,也為每個人的歲月譜上了樂曲。愛是連結天地人的樞紐,也是人世間的萬象。
天邊的星星亮晶晶
——葛振瑞
當兵第一次探親,娘說,和你父親商量了好多日子,你表嫂的妹妹同你差不多年紀,要是有意,我們就請人說媒去。
此話曾風一樣在耳邊刮過一回,那是先我探親歸隊後的老鄉說起的。老鄉說,你熟識的一個女孩子和我對象在一個廠子裏做工,那女孩是你表嫂的妹妹。我對象讓我捎個口信給你,說是你如果願意,就給那個女孩去封信,看著老鄉一副搖頭晃腦擠眉弄眼的酸溜勁,以為說著玩笑,也便沒有認真。
表嫂的妹妹叫秀兒。
一如她的名字,秀兒是一個長得很秀色的女孩。
秀兒比我晚一年出生,念中學的時候,我們雖不同班級,但在同一所學校,由於我們兩家離的不遠,又是同路,便常常結伴而行。且一邊走,一邊談說一些發生在身邊的新鮮事兒,或是裏外短長,南北東西。每次和秀兒在一起,我心便充滿喜悅。雖然我沒有真正接近過她,但我心裏總是感到有一種緣分:她是我的。
我沒有答應娘的話。我理解雙親的心思,然而,我更了解我自己和自己的這個家。做父母的意思是兒子身上還套著這身軍裝,娶媳婦不會費多少神,一旦哪天退伍,再想娶媳婦就傷透腦筋了。我曉得自己的底細,注定在部隊吃不上皇糧的。
秀兒不但有一個姣好的容貌,而且還有一個優裕的家,不是我不想擁有,而是寒酸窘迫的家境和看不見是暗是明的將來不容我享有過多的非分。由於這種壓抑的力量,以致使我每次碰到秀兒,心中總感到有一種距離,一種生疏,一種渴望之中的無奈。
歸隊後不久,家中來信,父親得了重病,巫醫說,要娶個媳婦衝喜,父親的病也許會好起來。還說家裏這些日子,又到鄰鄉為我物色了一個女孩。那女孩的家和我家一樣窮困,要是我不厭嫌,就把那女孩接回家住。想起雙親用心的苦楚和迫不及待,便回信:你們做主吧。
於是,等我懷揣著一本叫退伍軍人證明書的紅本兒,穿著褪了色的軍裝,回到村子的時候,那鄰鄉的女孩,早已成了父母的媳婦,成了我的妻。
既是生米煮成熟飯,我便用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摯愛努力對妻做著我所該做的一切。可是,在我回家沒幾天光景,那個成了我妻的女孩突然對我說,我倆合不到一處去,還是趁早解決吧。我有些癡癡地問為啥,女孩坦然說,我又不是沒有過夠窮日子,來你家之前,都說你能在部隊裏有個發展,我才來你家的。再說啦,會種田的人滿天下都是,我何苦非尋你來著?
女孩說的都是實話,我知道自己再多的懇望也是蒼白乏力的。
我心尷尬。我心苦澀。我心慘淡。
在那女孩走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一個傍晚,一貫沉默寡言的長兄對我說:“都是你自己不好,要是開始就和秀兒談,恐怕還不會這樣難堪呢。”我苦笑著歎一口氣說:“不見得吧。”長兄說:“不見得,今兒午後,她家一個鄰居還來說,秀兒到現在還一直在等著你呢。”
窗外,遍野一片暗色。遙遠的天際在一片淡淡的青色之上,有一條寬寬的銀河,寬寬的銀河兩岸,有兩顆遙遙相應的星星凝在天幕上,閃爍著光亮。
我知道那兩顆星,一顆叫做牛郎星,一顆叫做織女星。
初戀是誰並不重要
——瘦馬
她嫁給他時還是當時中文係的係花呢,他倒是再普通不過了。婚後好幾年他都想澄清這一事實情況。比如常常問她:初戀是誰?他每次問這個問題時心都要痛一次。他知道,她的初戀可能是其他什麼人,唯獨與他沒有關係。她總是笑著說:“就是你呀。”剛開始他有些惱火,怎麼能這樣開玩笑呢?後來次數多了也就不往心裏去。
一次偶然的事故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為此他哭了兩個晚上並發誓一輩子不再談婚姻之事。後來她在大學最要好的男同學(曾瘋狂地追求過她)趁出差的工夫看望她,不想她已經離開人世,非常難過。男同學得知他一個人和兒子這樣生活在一起已經兩年多了,很受感動:“她對你的選擇是對的,你沒有辜負她的一片癡情。”
他恍然明白了妻子一向恬靜而淡然的微笑,隻是晚了一步。初戀是誰其實並不重要,它也隻是開了個頭,關鍵是如何收場。
親密有間
——菩提
在婚姻中,有一種常見的誤區,那就是以為夫妻二人可以親密無間。
從美學角度講,有距離,才有美。
遠距離看山,重巒疊嶂,雲繚霧繞,神秘莫測;
遠距離看湖,微波漣漪,濃妝淡抹,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