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放棄的勇氣
——楊友學
有一個孩子,他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就是那五顏六色的氣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裏總是拿著各種各樣的氣球,因為那是他最貼心的玩具。
有一次,他母親帶他出去玩。在公園玩耍的間隙,他的母親從包裏拿出了一個精致的口琴,吹出了一首首動聽的樂曲。他有心要母親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棄手中的氣球,左右為難之際,母親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看他。就在這一瞬間,他做出了選擇——他鬆開了手,毫不猶豫地放飛了氣球,然後撲向母親索要口琴。
這一天,他學會了吹口琴,更重要的是他從這件事上獲得了一個對他一生影響深遠的啟示,那就是:當人生需要做出選擇時,該放棄的就必須勇敢地放棄。這之後,他考上了音樂學院,雖然這對他無異於遊魚得水,但是當他發現自己對音樂並不是那麼鍾愛時,他毅然選擇了放棄,轉而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學習,學習自己更感興趣的經濟。1950年,他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並得到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的機會。在這所大學裏,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良師益友,後來曾在尼克鬆總統麾下效力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亞瑟·博恩斯教授。從此,他放棄了一切該放棄的東西,一心一意關注經濟學,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對經濟學的研究上,並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高手。1987年,當裏根總統任命他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時,他一下子便成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就是艾倫·格林斯潘。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像小格林斯潘那樣,手中抓滿各種各樣的氣球,比如金錢、權力以及已有的成績與地位。這些既得的利益與成果,雖然能給我們一種保障與安全感,但同時也很容易消磨我們的鬥誌與勇氣,阻礙我們去追求更遠大的人生目標。因為當更好的發展機會來到我們麵前時,麵對已經取得的利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棄的。
本來就如此
——皓明
我的同學家裏很窮,為了省電,他每晚在學校自習到十一點鍾才回家,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後才緩緩地關上,春夏秋冬,天天如此。
可是突然有一天,這個同學晚自習後被鎖在了校園裏,他這才知道,其實學校大門是每天十點鍾就關的,而原來每天等他關門的老大爺這天生病住院了。我的同學流淚了,因為他猛然醒悟:自己在這個學校已經讀了五年,五年來,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自己開著方便之門……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些開門的老人,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本來就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