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個商人交給老婆一項任務:每逢他做了賠本生意,就把房子布置得燈火通明。相反,如果他做了賺錢的生意,就隻點一支蠟燭。

“如果我賠了本,其他人也應該生氣才是。”他解釋說:“他們會生氣的,如果他們看到我家燈火輝煌。如果我賺了錢,我要讓旁人陪我高興。因為,他們會認為我日子過得很壞,連一些蠟燭也買不起,這樣他們就會高興的。”

風味小吃

一顧客想買豆麵涼粉,走進小攤前一看很不幹淨,便問道:“這麼大的風,為啥不蓋防塵罩呢?”售貨員說:“先生,你看廣告上寫的什麼,我賣的是正宗的風味小吃嘛!”

東京購物

羅西出差去了趟日本,回來後,朋友們問他,在東京不會日本話遇到過什麼麻煩。

“那是經常的。”羅西說,“比如有一次,我去商店想買條遊泳褲,跟售貨員比劃了半天,滿以為她聽懂了,可結果她給我拿來一把大刀,她以為我要剖腹自殺……”

新式還債

有個守財奴,做生意積下家產萬貫。他有一個兒子,揮金如土,放蕩不羈,並且經常宣揚一套高論,說什麼:“富人不敗家,富人的兒子也不敗家,這樣世代傳下去,豈不富得沒處放錢了?金錢是流通的東西,誰也不能獨占為己有。如果一個人隻知道積累,將金錢鎖在箱子裏,對自己可以說是節儉,而對社會來說卻是犯罪。所以,我揮金如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富商聽了兒子一大篇妙語之後,心也開了竅。一天,他把所有債戶都召集到他家說:“你們從前在我這裏借的債,都可以不還了。因為還了之後,還是由兒子一個人揮霍。債戶們立刻異口同聲地說:“承蒙先生厚恩,這世不能償還了,隻好待來世變做牛馬來報答您老人家吧。”

其中有個欠債最多的債戶,跪在守財奴的麵前,謝天謝地地說:“他們欠得少,還可以變牛馬償還,我欠得太多,下世隻好做你的爹了”。

富商聽了大怒道:“豈有此理,你敢這樣無禮!”“不!不!老爺請勿動怒。”那債戶說,“若變成動物,幾十世紀也報答不完您的大恩大德呀!唯有做了你的父親,才能把勤勞積累的錢,盡量供您揮霍浪費啊!”

我隻相信自己的手表

為了還債,某君典當了自己的手表。當天夜裏,他來到當鋪敲門。

“你想幹什麼?”被驚醒的當鋪老板吼道。

“我想知道現在幾點了。”某君答道。

“你就是為了這個來把我弄醒嗎?”

“對不起,”某君說:“因為我隻相信我自己的手表。”

算命先生的一個指頭

一個企業的老板十分迷信。凡做生意,都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並且,談生意都要等到“三、六、九”(意為往上走,六六大順)日,再不然就是逢“八”再行動(八八八,發發發諧音)。特別是遇到大生意時,他還非要抽上一簽不可。

有一年六月初八這一天,他來到聽人說算卦很靈的卦攤前,抽取了“財運”的簽。算命先生先是閉上眼睛,掐指數了數指頭,然後搖了一簽,便伸出一個指頭來。老板問這是何意,算命先生笑個不停,就是不開口,後來在一再追問下才吞吞吐吐地說:“此簽隻能意會,不能言明。”無奈,老板猶豫地走了。

算命先生的兒子正在跟隨父親學習算卦經驗。看見老板走遠了,便急忙問父親:“爸!你剛才伸出的一個指頭到底什麼意思?”

算命先生看看旁邊沒人,就悄悄地對兒子說:“記住點,我靈就靈在這兒,這叫‘一語雙關’。他要是生意做好了,我這是一帆風順;要是做賠了,這叫一敗塗地;要是不賠不賺,這是一無所獲。將來不管是他財運怎樣,我都能對答如流。”

兒子聽後高興地說:“原來,你都是這樣算的卦呀!”

討彩

相傳,有個財主蓋起了商行,經營糧油等。他讓仆人去請人來祝賀,想討個吉利話,高興高興。仆人上街請了4位客人。財主問第一個客人:“先生貴姓?”“姓趙”。“是‘吉星高照’的‘照’?”“不,是消滅的消,去了三點水,加上一個逃走的‘走’字。”

財主聽了皺了皺眉,轉問第二個客人:“先生貴姓?”“常”。“可是‘源遠流長’的‘長’字?”“不,是當鋪的‘當’字頭,加個吊死鬼的‘吊’字。”

財主鼓了一肚氣,又問第三個客人:“先生貴姓?”“姓屈。”“莫非是‘高歌一曲頌太平’的‘曲’嗎?”“不,是屍字底下加一個出殯的‘出’字。”

財主眼睛鼓了起來,又問第四位“貴姓?”“姓薑。”“是‘萬壽無疆’的‘疆’吧?”“不,我的姓是‘王八’倒著寫,加個男盜女娼的‘女’字。”

財主兩眼一翻,氣得昏了過去。

貓圖

鼠年春節快到了,一位畫家特意給做生意的朋友送去一張畫。商人朋友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幅大大小小各種姿態的貓圖,當下滿臉愁雲。畫家忙問:“怎麼明年是鼠年,給您送些貓還不高興?!”商人回答說:“你畫啥不行,怎麼畫起貓來了!”

於是,畫家和商人就一問一答對起話來:“那你不喜歡貓,又喜歡啥呀?”“我喜歡虎。”“虎有什麼好的,你沒聽人說‘狐假虎威’嗎?!我看還是貓好一些。”“為什麼?”“那我問你,你做生意最怕什麼?”“最怕天不好。”“那天怕什麼?”“天怕雲。”“那雲怕什麼?”“雲怕風。”“風怕什麼?”“風怕牆。”“牆怕什麼?”“牆怕老鼠。”“老鼠怕什麼呢?”“怕貓。”“這不就對了嘛!明年是鼠年,有了貓,人們就不怕狼群鼠輩,不怕老鼠成災。”“你用心良苦呀,我這裏多謝了!”

如此守孝

甲:“老同學,好事來了。我有一位外商朋友想要一批紅米,你可進一批倒賣給他,一轉手就幾十萬元到手了。”

乙:“你還是老同學哩,你是揣著清楚裝糊塗,還是有意捉弄人啊?”

甲:“怎麼了,你這是發的哪家子火呀?”

乙:“你不知道家父去世還不到3年嗎?這3年我這個店隻經營白米。你知道嗎,紅色代表喜慶啊!”

甲:“好家夥,看來你還真是個孝子!”

乙:“情深莫過於父子、母子嘛!”

甲:“照你說來,吃白米飯的人家裏也都死了老人啦!”

乙:“別人的事我管不著。”

甲:“那你兒子下個月結婚吃不吃紅米?”

乙:“兒子是兒子,我是我。”

無可奈何

司機駕駛著一輛滿載著貨物的卡車,大搖大擺地闖過紅燈,交警驚詫不已,忙驅車追趕,兩車前後距離越來越近。猛然,卡車一扭撞到一棵大樹上,內燃機才慢慢熄了火。警察跳下車質問道:“為什麼剛才讓你停車你不停?”

司機搖了搖頭無可奈何地說:“我讓它停都停不下,你讓它停怎麼能停下來呢?”

發財迷

從前,有一個生意人,小名正好叫發財。年三十晚上,他對老婆說:“明天是大年初一,得討個吉利,一早兒子喊我時,不要叫‘爸’,就叫我‘發財’。”老婆說:“行。”

第二天一大早,兒子到床前喊他起床,習慣了,張口就喊了聲:“爹!”財主一聽,把眼瞪得溜圓說:“不是告訴你叫我小名嗎?”兒子膽怯地說:“爹,我不敢叫你‘發財’呀!”

妙對輕浮商人

古時有一個浪蕩商人賣完菜回家,正走到橋的中間,迎麵來了一位女子。兩人誰也不願轉身返回,便發生了爭執。商人見姑娘長得年輕美貌,便起了挑逗之心。隨即說:“我出一首詩,你能給我對上,便讓你先過。不然,我得先過。”姑娘無奈,隻得應允。商人說:

“有木也念橋,無木也念喬。去了橋邊木,添女便是嬌。嬌娥人人愛,唯我更愛嬌。”

她聽了這話,覺得很不是滋味,臉羞得通紅,但她卻不肯退讓,隨即回敬道:

“有米也念糧,無米也念良。去了糧邊米,添女便念娘。世人皆罵母,哪有兒戲娘?”

言罷,那商人羞愧難當,連說:“佩服!佩服!”說完,諾諾退去。

人情大於天

一個從小就做生意的人,因不識字,不當官,受了不少屈辱,發誓老了也要上學。但是人老了記憶力就不好了,屢考不中。一年又要大考了,主考官一見,還是那個屢考不中的老童生,有些同情。他想了想,對老童生說:“我出一聯,你要能對得上,我便取你。”於是說:“上彎為老,下彎為老,考老的童生,童生考到老。”

那老童生一聽,正說的是自己一生的坎坷,大有感觸,聯想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順口就答:“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的人情,人情大於天。”

主考官很滿意,取了童生。

子背父願

從前,豫東有個做小生意的人,他總覺得自己的職業不太體麵,想改換門庭,便從外地聘請來一位先生,教他兒子讀書,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做官,高人一等。

他兒子的書讀得還不錯,但是不知為什麼,十分喜愛差役這個職業,對差役的工作十分熟悉。

有一天,差役的哥哥來到學堂,手裏拿一把扇子。教書先生見此情景,想顯示一下教學水平,就出了一個對子,讓差役的兒子,也是他唯一的學生對對:“大伯手中搖羽扇。”

學生對道:“家父頭上帶鵝毛。”

先生又說:“讀書作文臨帖。”

學生對道:“傳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了一個對子:“讀書宜朗誦。”

學生對道:“吆唱要聲高。”

先生又出對:“七篇古文。”

學生對道:“四十大板。”

先生見他句句不離開差役的行話,便生氣地說:“打胡說!”

學生忙接著對道:“往下站!”

先生氣急地說:“放屁!”

學生又對道:“退堂!”

先生:“哼!”

學生:“喝!”

沒有主見的生意人

有一個生意人,帶著孩子,趕著一頭小毛驢,進城趕集。走到半路上,一個小夥子看見他們爺兒倆緊跟在毛驢後邊走,就笑著說:“這爺兒倆真奇怪,有毛驢不騎,卻跟著毛驢後邊跑,也不嫌累!”

生意人聽了小夥子的話,覺得不無道理,就讓孩子騎上了小毛驢,他跟在後邊走。

走了一段路,一個老頭看到孩子騎著驢,父親跟在後邊跑,不滿意地搖著頭說:“年輕的騎驢叫老的跟在後邊跑,真是太不像話了,一點兒也不尊敬老人。”

生意人聽了老頭子的話,也覺得有道理,就讓孩子下來跟在後邊跑,自己騎上去。

又走了一段路,一個老太看見他們,指著生意人說:“老的騎驢,讓小的跟著跑,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孩子!”

生意人聽了老太太的話,也覺得很對,可是怎麼辦呢?想了半天,才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和孩子都騎上小毛驢。那頭瘦小的毛驢本來勁就不足,馱著兩個人,累得渾身冒汗,直喘粗氣。前邊有一條小河,毛驢吃力地走上小橋,再也支持不住了,晃了幾晃,撲通一聲,連人帶驢都掉進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