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梅笛來到寓所看望富蘭克林。他們對莫爾的做法感到十分氣憤,決心另開一家印刷所。富蘭克林十分擔心資金的問題,梅笛說他來想辦法弄到資金。
不久,梅笛就興衝衝地來找富蘭克林了,原來他的父親想見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跟著梅笛去見了他的父親,富蘭克林很快以他的精湛學識和不俗的談吐征服了這位企業家,當時就同意出資幫助他們開辦印刷所。富蘭克林將開辦印刷所需要的機械物品開了一張清單交給梅笛後,他的父親馬上就托人去倫敦采購了,辦印刷所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想著即將開始自己的印刷事業了,富蘭克林興奮得好幾天晚上都沒睡好覺。因為距離倫敦路途遙遠,機器買好後得需要三四個月的航程才能到達費城,因此富蘭克林盡管很焦急,也不得不耐著性子等候,隻好先做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這期間,梅笛仍然回到莫爾的印刷所工作,等候機器運回來。
有一天,梅笛照例來到了富蘭克林的住處,他告訴富蘭克林,自從他走後,印刷所繁忙的業務使莫爾應接不暇,已經特別後悔趕走了富蘭克林,尤其是最近接了一家銀行的印鈔票的大生意,但是由於不會製銅版,正想來給富蘭克林賠禮道歉請他繼續回印刷所。
富蘭克林起初堅持不再回去了。但他的朋友梅笛勸他說反正這段時間無事可做,還可以借機掌握鈔票的印刷技術,為什麼不做呢?富蘭克林覺得有道理,於是決定接受他的建議,可是他又不想便宜了狡猾的莫爾。就給莫爾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莫爾當眾向他賠禮道歉,二是自己以後有去留的自由。莫爾接到信後,為了自己眼前的這筆大生意,立即答應了,並親自來到富蘭克林的住處迎接他。於是富蘭克林第三次來到莫爾的印刷所,與他進行了最後一次的合作。
回到印刷所後,富蘭克林開始刻製印刷鈔票的銅版,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一批茬紋精細,色彩鮮明的樣品返回了銀行,反響不錯,銀行方麵非常滿意,莫爾也因此大賺了一筆錢,吸取了上次事件的教訓,這次他倒是沒有過河拆橋,沒有改變對待富蘭克林的態度。
秋天剛剛過去的時候,新買的印刷機械終於從倫敦運來了。於是富蘭克林和梅笛一起辭了職,在城西低價租了間房子,辦起了一個小型印刷所,以此為基礎,富蘭克林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由於他們做的活細致而清晰,深受顧客的好評,不久銀行印鈔票的生意也交給他們來幹了。富蘭克林靠著他精湛的技藝和正直的為人漸漸團結了一批好學上進的年輕人,第二年的秋天,富蘭克林和他的朋友們組建了一個青年社會團體“共讀社”,意為大家一起共同學習,互相切磋。參加者多為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大都來自於各行各業,有商人、工人、鞋匠、詩人等。他們決定每周五晚上舉行一次聚會,由每個社友輪流提出一個議題,然後大家進行討論,內容廣泛,涉及了科學、政治、經濟、文學、哲學等方方麵麵,富蘭克林作為“共讀社”的發起人,要求大家不問職業和宗教信仰的差異,互相敬重,以探求真理為目的,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固執己見,充分論述自己的觀點,以理服人。剛剛21歲的富蘭克林,從那時起就顯現出了他那出色的領導才能。
富蘭克林的印刷所在“共讀社”朋友們的多方支援下,再加上他們兩個人的努力,很快就換了一個寬敞的鋪麵,漸漸興隆起來啦。富蘭克林為此付出了他的全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