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百花館(1 / 3)

林玉剛奔進百花館就大喊大叫起來:“人呢?人呢?人到哪裏去啦?”文欣和楊傲晨吃了一驚,也趕緊奔進去。

百花館內,空無一人。隻見百花館內的大梁是一根根雲頂檀木,每盞燈是水晶玉璧製成,每間屋子的簾幕是珍珠所串成,每根柱子塗著金漆。六尺寬的沉香木闊床邊懸著鮫綃寶羅帳,帳上遍繡灑珠銀線牡丹白蓮花,風起綃動,仿佛墜入雲山幻海一般。床榻上放著青玉色抱香枕,上麵繡著片片向上的蓮花瓣,微微收口,顯得十分莊重。整張床鋪滿了軟紈蠶冰絲的床簟,疊著玉帶疊羅絲衾。殿中寶頂上懸著一顆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板不是普通的青石,而是鋪滿白玉,內嵌金珠,鑿地為蓮,朵朵成五莖蓮花的模樣,花瓣鮮活玲瓏,連花蕊也細膩可辨,赤足踏上也隻覺溫潤,居然是以藍田暖玉鑿成,直如步步生玉蓮一般。

雖然窮工極麗,但渺無人煙的肅殺也讓一片暖玉溫香變得冰冷淒清。

文欣叫住如沒頭蒼蠅般亂竄的林玉:“別找了。也許那個旋轉木馬的裝置是自動開啟的。一旦人多了,裝置感覺到重量不對,就自動運行,把人轉到別的地方去了。”

文欣扶著楊傲晨睡到沉香木床上,拉起絲衾蓋在他身上。

屋子中間有一尊東漢越窯褐釉香熏,它造型生動,質樸自然,不帶托盤。這尊香熏有上下兩層,可以自由開啟,上層的圖案是三層含苞欲放的蓮花瓣圖案,每排蓮花有十四瓣,抽象成三角形狀,每個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莖,十分清晰。蓋頂裝飾著一隻雕刻精細的不死鳥,亭亭玉立,眺望遠方,下層是圓柱形空心支柱。文欣本想用這尊香薰烤衣服,但是覺得小了一點。她再一看,屋內還放著博山香爐,不禁心中一喜。博山香爐也稱博山爐,又名熏爐,是西漢時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來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穢。這個博山香爐高約20厘米,直徑大約15厘米,分為上下兩層,可以自然啟合。上層的做工精細美觀,旋轉螺紋狀雕刻,像燃燒的火把,熱情奔放;又像一座峰巒疊嶂的仙山,自下而上,整個山脈錯落有致,加上中央的尖頂,正好為十八條。博山香爐上有四個小洞,當爐腹內焚燒香料時,煙氣便從鏤空的“山中”飄逸而出,仙氣繚繞,給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覺。它下層為盞形托,平滑的底部,,釉麵為金黃色釉,一眼看去,給人以金碧輝煌之感,釉麵有不少細小開片,形成天然冰冽紋。蓋、爐吻合,渾然一體。文欣拿了塊龍腦香,點著了,脫下自己和楊傲晨的濕衣服,放在火上烤。林玉麵對著文欣隻穿背心短褲,凹凸有致,散發著少女清新氣息的身體,多少有點不自在,隻好遠遠地站開,看屋內的其它陳設。屋內還放著尊青花乳足爐,青花鸚鵡牡丹圖案,枝繁葉茂,畫麵構思精巧,線條流暢。展翅欲飛的鸚鵡與春風裏富貴的牡丹結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立體感非常強,畫麵生動自然,清新脫俗。林玉仔細看了又看,脫口而出:“這香爐應該是明代的呀。”

明末從嘉靖年始,從西域運來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如稍高,則青花色便呈鮮豔幽箐;石子青料如果用多了,色便呈灰藍。由於回青料價格昂貴,到萬曆末至天啟年時,多用石子青描繪紋飾。漢朝是沒有青花瓷器的,香爐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林玉作為一名資深演員,收入不菲,常年出入拍賣會和古玩市場,對這些常識略知一二。文欣看了一眼那個香爐,淡淡地說:“不是明代的,是現代高仿的。”林玉驚得連下巴都要掉下來;“你個小丫頭片子怎麼看出來?”文欣說:“新仿瓷器太亮,一看就“假”。為了仿得“真”一點,製作假古董的製造商經常采用拋光方法,即用馬鈴薯或獸皮,將瓷器表麵不斷摩擦,直到達到亞光的效果。遺憾的是,這種做法常會在瓷器表麵留下諸多摩擦的痕跡。你仔細看香爐的表麵,有很多這樣的痕跡。”林玉轉過去一看,果然有很多擦痕:“原來這裏有現代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