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王著的紋身(3 / 3)

王著一愣,也忍不住笑了:“不是的,我隻是想讓你們看看我的紋身。”

他把裏麵的背心也脫了,背對著大家,露出一身肌肉虯結的腱子肉。古銅色的皮膚上赫然紋著一個人的頭像。此時的光源主要是洞中岩石發出的淡淡光澤和大群不知名蠅蟲發出的光芒。在這樣微弱的光線下,大家也清清楚楚地看到王著背上居然紋著楊傲晨俊美無匹的側顏和比例優美的上半身。文欣記得美術老師說過,楊傲晨臉每個器官和身體每個部位都是按照比例生長的,所以讓人賞心悅目。

“你還真是死忠粉。”文欣喃喃自語,她忍不住想問王著是在哪紋的身,她也想在身上紋這麼一幅畫。

“不,這不是我。”楊傲晨仔細觀察後搖搖頭,“我的眼睛比較長,他的眼睛比較圓。”

文欣一看,確實如此,而且這畫像如此熟悉,仿佛記憶深處曾經非常親近的一個人。

王著道:“確實不是你。這是曾經救過我曾祖父一家老小的性命,讓我們王家得以延續傳承的恩人的畫像。”

“就是那個年輕人嗎?”文欣問。

“是的。他曾經送我們3枚金餅,讓我們度過災荒。後來,我祖父上山采草藥時,遇上野豬,幸虧他的那隻白手套,讓他成功躲過一劫。”王著說。

“那隻白手套會帶他飛嗎?”文欣開始幻想了。

“不是的,祖父把戴著手套的手往前一擋,凶猛無比的野豬脖子就被劃開了一道大口子,鮮血像泉湧一般,很快野豬沒有氣了。”王著說到這,臉上露出了看見神佛一般的表情。

“你是想說,你在清潔箱中找到的那隻白手套和你家世代相傳的白手套是一樣的嗎?”楊傲晨突然明白了。

“是的。從我祖父開始,我們家的男丁都紋著這樣一幅畫,希望有一天能再見到恩人,或者恩人的後代,報答他。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生命的源頭,要多做善事,樂於助人。”王著說,“當司機師傅說到白手套時,我便有異樣的感覺,也許我可以見到恩人或者恩人的後代了。因為這個西漢大墓雖然被挖了盜洞,可是裏麵的金銀器皿一樣沒少。這和恩人的行事作風挺像的。恩人下墓隻是為了找一個改變他命運的東西。他也是個有血有肉,有歡笑有淚水的人,他隻是磨光了表麵的悲喜,掩藏在眼眸深處。”王著輕聲說著。

“我開始還以為你是楊傲晨的粉絲,原來你是那個恩人的粉絲。”文欣訕笑著。

王著說到這,眉頭又開始緊緊皺起來:“那隻白手套確實是恩人的。它摸上去的感覺和普通手套一樣,隻有把手指全部伸進去之後,裏麵的金屬絲才會撐開,成為一件利器。我在得到白手套的當天,就一直心緒不寧,覺得恩人有可能出事了。

果然,不久後,我看到一則新聞報道。”王著從口袋中掏出一個錢夾,裏麵除了錢,還放著一張從報紙上剪下的剪報。

剪報上記錄著一則新聞:“裏陽市位於遼寧西部,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城,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遺存,尤其是當地的禹山文化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位於禹山的牛河梁遺址是出土紅山文化文物的核心區域,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豐富的文物資源讓越來越多文物犯罪分子覬覦。

此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李某及其團夥就是主要針對禹山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盜掘。自2003年7月開始,這個犯罪團夥瘋狂作案17次。李某說:“跟我一起幹的都是打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兒,平時大家不在一起,每次都由我組織到一塊兒,時間上也沒有一定的規律。”李某稱其對禹山文化特別感興趣,平時會購買相關書籍或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所以對禹山文物的價值有一定了解。

據辦案民警介紹,李某團夥選擇盜掘地點的眼光很“毒”。在從李某團夥處追繳回的109件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9件。據民警介紹,李某團夥在作案時會使用一種自製的名叫“紮子”的工具,這種工具性能高於洛陽鏟,專門適合盜掘禹山時期的文物。另外,羅盤儀、高頻大功率對講機、強光手電和高倍數望遠鏡也是他們作案的必備工具,裝備比一般的文保部門科研隊伍還齊全。裏陽市公安局局長馮超告訴記者,李某團夥成員平時以賭博、收購農副產品、收藏文物等名義四處踩點。“他們會打聽誰家在地裏發現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價購買相關信息以確定進行盜掘的大體方位。”李某團夥裏還有一名懂風水的“高手”姚某某,也是被判處無期徒刑的5人之一。此人隻需觀察山水的走勢和陰陽,就能把挖掘位置縮小到10平方米左右。”

剪報下麵,還排列著幾個被判刑的犯人的照片。文欣仔細看著,忽然她臉色蒼白,白白嫩嫩的小手篩糠子一樣抖起來。楊傲晨趕緊摟住她:“怎麼啦?”文欣指著最後那張據報道被判了無期的姚某的照片哭著說:“這是我外公。”楊傲晨仔細看了一下:“不對呀。他看起來好年輕好帥,劍眉星目,最多二十五歲,也許,隻有二十一二歲。仔細端詳,眉宇間有點像我的感覺呢,看這兩道長眉,看這丹鳳眼。”

文欣已經哇哇大哭,泣不成聲;“他是我外公,我小時候他就這樣,我十二歲離開他也是這樣,從來沒有變過。村民都說,他一直沒有變老。”

王著圓圓大大好像牛眼睛一樣的眼睛中也落下幾滴眼淚:“沒錯,他就是我的恩人,是我們全家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