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的事情有幸有不幸。
幸是我剛好對《忠烈偉勳錄》裏麵幾張重要圖片翻拍過,其中正好包括悼念番匠的一頁。不幸呢,則是我當時對這本書並不重視,翻拍也不認真,於是大家隻好歪著臉看番匠軍曹的形象了。
這四句詩的內容是:許國一身何顧損,滄州城外氣淒然,炮丸飛突敵營碎,遺烈惶惶期瓦全。
多少有些平仄不調,但基本描述清楚了當時的情景。
由此,我推測王自治老人等當時的射擊可能是擊落一架敵機,另外擊傷了兩架,而不是擊落兩架敵機。
在回憶文章中,杜守謙認為,這次擊落敵機,可能是劉多荃所部建功。因為劉是當時泊頭各部隊中唯一裝備有高射炮的。
我的理解當時可能對空射擊的單位較多,對於戰績的確定,或許出現了“各行其是”的情況——當大家一起開火的時候,你很難斷定是西北軍的重機槍,還是東北軍的高射炮打中了敵機。
最後,也許我們可以繼續考證一下,被擊落的日軍飛機,究竟是什麼類型的呢?這一點,在悼念那個倒黴軍曹的文章裏麵並無描述。
日軍第10、第12航空聯隊的主力機種為93式重型轟炸機。可是,從乘員人數來看,這次被擊落的飛機不像是93式,因為它的乘員隻有四人,而記錄中這架飛機摔死了六個人。
實際上,盡管強弱分明,但華北中國軍隊對日軍航空兵的反擊十分英勇,7月7日到7月30日之間,日軍在北平周圍投入戰鬥的144架飛機中,由於戰鬥和故障,損失共計20架。其中,93式重型轟炸機就損失了柴田進中尉機與內川三郎曹長機兩架。此後的戰鬥中,9月2日,第12聯隊代理聯隊長、第2大隊隊長秀島正夫少佐也在轟炸張家口的戰鬥中被擊落,跳傘後遭到中國陸軍圍攻陣亡。
所以,被老兵王自治等擊落的很可能是日軍的另一種重型轟炸機——87式重型轟炸機。這種飛機1935年已經落伍並被決定退役,但在東北關東軍中還保留有較多在使用。日軍臨時航空兵團司令部的指揮範圍包括東北地區日軍飛機,因此,在飛機不足的情況下,日軍可能將其投入到關內的戰鬥中,以彌補損失,保持空中戰力。
之所以認為被王自治等擊落的是87式轟炸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日本當時唯一有六人乘員組的轟炸機。日軍陸航人員曾長期使用它,不需要特別訓練就隨時可以將其投入戰鬥。
這樣一來,我們似乎可以做如下推測:日軍航空兵12聯隊在戰鬥中損失較大,接到攻擊滄州泊頭的命令時,可能被迫從關東軍那裏借來若幹老式87式轟炸機投入戰鬥。日軍轟炸泊頭時發現了第一集團軍設在裝甲列車上的指揮部並立即投入攻擊,但他們的飛機正好要從保衛司令部的學兵團陣地和趕來增援的東北軍(劉多荃部)上空飛過,遭到中國軍隊猛烈的對空射擊。
戰鬥中,番匠軍曹駕駛的這架87式轟炸機正碰上王自治指揮的高射機槍和劉多荃部的高射炮火網,結果,就被打下來了。
這種轟炸機是日本仿照德國Do.N式水上飛機改造設計的轟炸機,仍然保留了水上飛機的機身形狀。這也是日本第一種全金屬大型轟炸機。由於缺乏設計經驗,這種飛機馬力不足,行動遲緩(這可能也是被王自治等用重機槍就將其擊落的原因吧),被日軍起了個綽號叫“烏龜”。
由於番匠機是所能查到日軍在滄州戰役中損失的唯一重型轟炸機,因此,被王自治等擊落的敵機,很可能就是它。方軍提到29軍老兵張可宗曾見過被擊落的敵機,如果張印象中的敵機與87式外型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更加接近真實了。
無論如何,在不斷遭到敵軍空襲,自己卻全沒有空軍可以升空抵抗的情況下,王自治等擊落敵軍轟炸機的戰績,當時一定是十分鼓舞士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