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馬車上,餘含柔怎麼也無法忍耐內心的雀躍,幾次三番掀車簾,次次都讓餘母拍回去來。餘含柔哀怨地看著親娘那張出水芙蓉的臉蛋,最終選擇默默忍耐。唉……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新宅子已經直接分成兩家,格局相同。進門後前院比較大,10米寬,20米長左右。後院是前院的一半大小。後院之後還有一排小房子,前院和後院之間還有一排西廂房。在靠近前院的那端有一小門,連通兩家宅子。後院後麵的小房子盡頭處還有個小門通後街。餘氏住在後院三間正房中,小柔住在側邊兩間房。
餘家東鄰居是繁星閣東家,玉溪望族沈家庶子的住所,楊家的西鄰是玉溪首富王家旁支,與王知縣是親兄弟,都是王家旁支。餘母和田小蝶,沒有挨家挨戶登門拜訪,隻是給周圍鄰居送了拜帖,聲明家裏隻有女人,就不挨家拜訪了,也不設宴。
那兩家鄰居,王家雖是商家,但是有個出仕的哥哥,因此頗有些得意,連沈家都不看在眼內,何況餘楊兩家!餘家鄰居,沈夫人曾帶著庶女沈洛雨登門拜訪過。餘含柔是個愛書的,沈家有書肆,兩家漸漸往來起來,此是後話。
餘含柔的書非常多,餘母當即給她在前院辟了間房,充當書房使用。搬了新家後,餘母和田小蝶已寡居十年,習慣了這種生活,也未曾外出。餘含柔則趁機從沈家買了各種書籍,律書、史書、地理雜談,什麼都看。到底,她隻是個九歲的孩子,此舉使得沈夫人誇了又誇。
不過,這些餘含柔都不太在意。經過半年的梳理,她總算確定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了。大恒恒太祖柴銘在位時,大概做了三件事。教育改革、鼓勵經商、獎勵耕田。又因經商需要,朝廷設立錢莊,進行金銀兌換,統一錢幣為銅錢,取消鐵錢,鐵都被拿來製造兵器了。
教育人才選拔方麵除了增設武營之外,對文教更是注重。改革科舉製度,設立進士、算師、武舉三科,準許商人參加科舉,建立公立學校。除了國子監算是皇家高官家子弟的貴族學校外,地方公立的有縣學、州學等等。此外,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其中,頂尖出名的是嶽麓、白鹿、應天、高陽四大家。
以上三個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壯大軍隊。所以,嚴格來說,大恒的軍人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福利也不賴。
楊允之中秋後收到小柔給她寫的信,內容如下:
允之哥哥:
不知道你在武營怎麼樣了,有時間的話要寫信回來給我們的噢。我們剛從田家搬了出來,我們兩家現在是隔壁,後院有小門相通,比在田家見麵方便多了,自由自在。
搬出來我才發現蝶姨好笨噢,她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如我呢。好在,咱家不大,她不認識路這個致命的傷害就不存在了。我才知道蝶姨跟我講的物價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她不會算,她的算學好爛,應該還達不到我六歲時候的水平。幸虧田二老爺給她準備了個厲害的管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