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夕陽依舊燦爛
其實,畢加索不僅僅是個藝術家,他也是詩歌和雕塑界的傑出代表。
早在1928年,畢加索就已經開始涉足詩歌領域,不過他總是在自己的一個小本子上寫著,從不拿給別人看。直到有一天,他的秘書兼詩人沙巴泰正在安排午飯,畢加索遞給他一張紙,上麵寫著一首詩,沙巴泰讀後大加讚賞。
得到沙巴泰的鼓勵,畢加索對自己有了信心,他用心地學寫詩歌,一有佳作,便朗誦給朋友們聽。
1941年1月,他靈感迸發,花3天時間創作了詩劇《被尾巴愚弄的欲望》。劇中的主角是一個叫“大腳”的詩人,女主角叫“果餡餅”,其他的角色還有“洋蔥”、“胖憂慮”、“瘦憂慮”、“圓片”、“靜寂”等等。劇中的很多句子就像詩一樣優美而感傷。
這部詩劇的成功演出,使畢加索聲名遠揚。畢加索也曾經自嘲,在他謝世多年之後,百科全書上將會出現這樣的條目:畢加索(巴勃羅·魯伊斯),西班牙詩人,在創作著名的雕塑作品《山羊》時,他每天都去垃圾堆扒拉一通,連沿路的垃圾箱也不放過。弗朗索瓦推著一輛舊童車跟著他,裝他撿到了可以派上用場的破爛;司機開著汽車尾隨其後,準備裝笨重的大家夥。
靈感隨時都在跟著畢加索,他用兩年前在海灘撿到的一張棕櫚樹葉做山羊的麵部,把葡萄藤加工成山羊角,用硬紙板剪出耳朵,羊腿是用樹枝做的,後腿還有像關節一樣的結;他還綁上一些鐵絲鐵片突出山羊的髖關節,使它看起來瘦得隻剩下皮包骨頭。這幅作品展出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1961年3月2日,年近80的畢加索在瓦洛利市政廳舉行平生的第M次婚禮,新娘是35歲的雅克琳。那一天,參加婚禮的隻有親朋好友和市長保爾·德裏貢,畢加索早已厭倦了新聞記者的追蹤,所以他特地非常隱秘地舉行婚禮。婚禮一直到結束時,都沒有受到一個記者的打擾。
雅克琳是畢加索暮年惟一的伴侶,她把整個身心都撲在畢加索身上。
1963年,步入晚年的畢加索在得知自己的兩位摯友——畫家勃拉克和詩人科克多相繼去世後,他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確實已經很老了,那雙又黑又亮的眼睛變得混濁昏花,隻能靠厚厚的鏡片來“包裝”一下。從此,他把自己關在家裏,足不出戶,謝絕外界的采訪。
1971年5月,畢加索的律師要回巴黎,畢加索一反常態,堅持要去機場送他,而且不許雅克琳攙扶。
“畢加索要出門”的消息,不知怎麼走漏了風聲,他一到機場,立刻被記者們團團圍住。
然而,年近90的他仍然不減當年,在記者們麵前鎮定自若、思維敏捷、口齒清楚,對答如流。
在畢加索90大壽那天,巴黎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並在盧浮宮為他舉辦了一次畫展,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親自主持了開幕式。
而此時在他日夜思念的祖國西班牙,佛朗哥反動政府依然統治著人民。西班牙人民牢記著畢加索的生日,他們舉行了大型的慶祝活動和集會。
在畢加索曾經居住過的巴塞羅那,已經建立了畢加索博物館。市長主持了一次由《世界》周刊組織的午餐會,並給畢加索發去一封賀電,稱讚他是“1971年傑出的西班牙人”。
畢加索接到電報後,激動得一天都沒有工作,他把電報攥在手裏,逢人就拿出來給人看。
1972年冬天,畢加索患了流感,久病不愈。他知道自己不久將要離開人世,於是不停地工作,舍不得浪費一點時間。
1973年4月7日晚上,畢加索與妻子雅克琳以及他們的公證人安特比共進晚餐。11點左右去了畫室。一直工作到淩晨3點才上床睡覺。不久,他突然病發,全身顫抖,喘氣不止,危在旦夕。
“你在哪兒,雅克琳?”他突然問了一句,隨後又轉向醫生伯納爾:“你不肯結婚真是大錯特錯,婚姻非常有用。”這是畢加索留給人間的最後兩句連貫的話語。
1973年4月8日上午11時,20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大師畢加索永遠地離開了這個讓他留戀的世界,終年91歲。
一個由美國專家組成的小組在畢加索逝世後成立了,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對畢加索遺留下來的近5萬件繪畫、版畫、素描、雕刻、浮雕、陶瓷藝術等作品,進行整理、歸類、存檔、估價。這些記錄,基本概括了這位大師終生的藝術創作的成果。這些作品,如果以當時的售價測算,大約價值近3億美元,除了法國政府抽去少量的稅收外,其餘的分別由畢加索的夫人、兒女、孫女兒繼承。後來,畢加索的家人將家產的一部分捐獻給了社會慈善事業。
畢加索的作品真實記錄了20世紀的曆史風雲的生命的波瀾,是一幅濃縮了的曆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