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謝軍感謝啟蒙老師

在菲律賓馬尼拉,21歲的中國女棋手謝軍,在女子國際象棋冠軍爭奪戰第15盤比賽中,與蘇聯名將瑪雅·齊布爾達尼澤戰和,從而以4勝2負9和積分85分的總成績取得最後勝利,成為世界冠軍,結束了蘇聯選手41年來對這個項目的壟斷。

謝軍自幼喜愛象棋,10歲時獲北京兒童象棋冠軍。在北京什刹海體校,跟隨張連城老師改學國際象棋。1984年,她獲得國際象棋全國少年冠軍和成年組第6名,成為國家大師;1988年晉升為國際大師;1989年她在全國青年(男女混合編組)和全國女子個人賽中均名列榜首;1990年她在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的分區賽、區際賽、候選人賽三個階段的角逐中,連挫諸多名將,分別奪得第一、第二和第一名,成為繼劉適蘭、吳敏茜之後第三位中國女子國際象棋大師。同年舉行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上,以她為主力的中國女隊榮獲第三名,她本人獲最佳勝率獎和最佳名次獎。

謝軍基本功紮實,棋風銳利,亦不失穩健,對中、殘局的處理獨具功夫。她說:“這些功夫我首先感謝啟蒙老師張連城的指導和培養。”她的思路敏捷,算度精確,在僵持局勢下屢有妙手計,比賽規格越高,對手越強,她越是鬥誌昂揚,從不怯陣。她善於領會教練們的意圖,根據變化的局勢,靈活運用並加以發展變化。她說這是教練員們辛勤培養和指導的結果。1984年初,她就和大人們一起集訓了。教練讓她參加乙組,她找到教練王升軍,說:“我的等級分夠甲組呀!”王老師笑著說:“你乙組打好了,自然就讓你上甲組。”可她在乙組的比賽也沒打好,這在她幼小心裏明白了一個道理,棋下得不好,在哪兒都不行。從此她更加刻苦鑽研棋藝。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兒,她的棋藝突飛猛進。正是憑著對老師和教練員們的信任和敬重,她的學習和訓練才更加刻苦。

多年的汗水終於澆出了碩果,幾年的風風雨雨總算對黨和人民,對老師和教練能得以報償。她在成績和勝利麵前表示不驕不躁,以更頑強的毅力和拚搏精神,去攻克一個又一個的堡壘。

王振國雪夜拜師

王振國,吉林省抗癌協會長白山藥物研究所所長,在35歲時,世界防癌抗癌組織於1989年第38屆尤裏卡世界發明博覽會上,授予他一枚“軍官勳章”、一枚“騎士勳章”和一枚比利時王國榮譽獎牌。他研製的抗癌新藥“複方天仙丸”,榮獲了唯一的最高個人發明研究獎。

他入伍那年,剛滿18歲,在團部衛生隊當衛生員,立過三等功,多次受嘉獎,還入了黨。部隊領導決定提拔他,他硬是不同意。他說自己已搜集了許多民間驗方、偏方,準備研製一種抗癌藥。他不能離開長白山這天然的中草藥寶庫,他要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長白山。

他勤於學習,虛心求教,拜一切能人為師。一次,部隊拉練經過一個村莊。他曾經聽說這一帶有位中醫能治癌,到了宿營地他一打聽,才知已走過十幾裏路。一天的急行軍,人已精疲力盡,雙腳就像灌了鉛似的挪不動步。天又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王振國放下背包,向領導請了假,急匆匆返回去找那位老中醫。

王振國步履艱難地找到了老中醫的家。老中醫望著從雪中冒出的他,一副誠懇、期待的神情,二話沒說,立即把幾例藥方交給了他。王振國緊緊握著老人的手,半天說不出一句話,最後迸出一句話:“老師,你放心吧!”他向老人深鞠一躬,轉身消失在茫茫的雪原中。

四年中,他曆盡艱辛,拜老中醫為師,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了800多條民間治癌驗方、偏方。複員後,他被分配在通化白山製藥廠。開始,他業餘時間研究,後來幹脆辭了職搞個體研究所,潛心研究起來。他到處走訪老中醫,拜能人為師,又搜集到400多條民間驗方、偏方。1983年9月,終於從幾十味中藥中提煉加工出第一批抗癌新藥,取名“天仙丸”。經過幾年實驗和在自身上、在一些宣布死亡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上服用,收到了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