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曆史地位及影響

杜威是實用主義哲學的“巨人”,他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是為了適應20世紀前後美國政治經濟的需要而產生的。他從社會改良主義的立場出發,試圖通過教育改革,克服傳統教育存在的與社會實際和兒童生活相脫離的狀況,加強教育與生活、與社會的聯係,從而協調個性化與社會化的關係,改造舊學校,培養能夠適應急劇變化的現實生活,能夠動腦動手並擁有一技之長的人。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全麵深入地探討了與教育相關的眾多問題,是現代西方最龐大、最完整的教育理論體係。在杜威的教育理論中,力圖擺脫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盡可能地把教育中麵臨的“兩難”問題統一起來,如兒童本位與社會本位、教師中心與兒童中心、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個人經驗與群體經驗、科學邏輯與心理邏輯等。

由於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過分強調兒童當前的直接經驗,提倡“做中學”,忽視間接經驗在課程和教材中的地位或作用,輕視係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從而不可避免地降低智力訓練的標準。正因為此,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嚴厲的指摘。

雖然杜威所闡述的一般教育原理不適用於處理高級階段的高深層次的教學工作,但對於初級階段的低淺層次的教育是比較適用的。在實踐中,杜威不是純粹的兒童中心主義者,但由於其聲望以及理論中許多部分可以被兒童中心論者利用,因此他被推崇為兒童中心主義占主導地位的美國進步教育以及新教育運動的旗手,成為20世紀美國影響最大、爭議最多的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促使人們更加重視研究兒童的興趣、需要和能力,注重發揮兒童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學內容,因而推動了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響是國際性的,可以說是當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他對世界教育的影響,大致通過以下三條途徑:首先,杜威的出訪。“五四”運動前後,杜威到日本、中國、墨西哥、土耳其和蘇聯等國進行教育研究活動,僅在我國的講學就長達兩年之久。其次,杜威的著作被翻譯成至少有35種語言文字,傳播到世界各國。另外,杜威的門徒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回國後都成為本國教育的領導人,通過他們,杜威的教育思想得到宣傳和貫徹。

總之,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推動了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教育的發展,是現代世界提倡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學派。

克魯普斯卡婭的教育思想

娜·康·克魯普斯卡婭是蘇聯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一生發表了內容十分豐富的教育演說和著作,其教育思想簡單歸納如下。

論社會主義學校的教育目的和任務

克魯普斯卡婭認為社會主義學校的目的是培養全麵發展的人。這種人要具有自覺的和有組織的社會本領,具有有目的的成熟的世界觀,清楚地了解周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種人能從理論上認識並在實踐中從事各種勞動,能建設合理的內容豐富多彩而又愉快的生活。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是社會主義製度所決定的,它又服務於社會主義製度的需要。

論集體主義教育

克魯普斯卡婭十分重視對青年一代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她認為集體主義教育是共產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蘇維埃教育與資產階級教育的根本區別。

克魯普斯卡婭還提出了培養集體主義者的具體措施:首先應該讓兒童共同去體驗生活;第二,使兒童彼此更加了解自己同學的家庭情況和在校情況並幫助同學;第三,發動全體兒童,廣泛開展集體活動;第四,把個人擅長的勞動和集體勞動結合起來,培養個人勞動和集體勞動的技巧;第五,培養自覺的紀律;第六,把在集體工作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巧為公共的利益服務。

論勞動教育和綜合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