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朝襲前朝舊製,定都長安。
穿過深沉壓抑的宮牆,此時皇宮的金鑾殿內正例行早朝。大野朝皇帝李政正襟危坐於金黃龍椅之上,臉上沒有絲毫表情的看著底下的文武大臣,心理微微來氣。大野已建朝三年,但前朝太子楊慶仍活動民間,時刻威脅、動搖著大野朝的根基,這不能不讓他憂心。
而更令他擔心的是太子李俊笙,竟為了一個貧賤女子而違抗他的命令,私離皇宮,惹得前朝餘孽伺機而動,差點葬送了剛剛建立的大野朝!
“唉!瞧俊兒這翻癡情的舉動,為了大野朝的千秋事宜,朕恐怕也隻能由著他娶那貧賤女子了!”深知自己兒子脾性的他為了大野朝也不得不向兒子低頭,可惜,他若是知道南香已生死的消息(韓林雖也傳回太子無事的消息,但南香之死卻未提及),不知該如何想法?
暗歎一聲,視線一一掠過底下的文武大臣,溫聲問道:“各位愛卿可有本上奏?”
殿下的文武大臣各分兩列,文臣以大殿下李承建和吏部尚書李貞航為首,武將之首本應是太子殿下李俊笙和定國大將軍趙戚雲,但因李俊笙此時身在朝外,是以他的位置空缺。其身後一人便是曾協助李貞航抗洪的威武將軍賀轍。
聞聽皇帝垂詢,大殿下本欲出列上奏,借機參太子一本,卻不想被李貞航搶了先。隻見他微一躬身,道:“啟奏陛下,老臣近來漸感身體不適,又加年老力衰,恐不能再為陛下分憂,特請陛下恩準老臣卸甲還鄉。”說畢雙膝跪下,額頭觸地。
聞聽此言,殿中文武大臣,包括皇帝李政在內卻是各懷心思。李貞航為官清廉,又善於內政,大野朝之建立,其人可謂頗有功勞;而且他也是最擁護李俊笙為太子的大臣之一。此時李俊笙雖已貴為太子,但皇家之事向來瞬息萬變,誰能最終坐上龍椅實屬難料,是以他的突然請求,立時讓太子一派的大臣嘩然,紛紛上言挽留。
而擁護大殿下李承建和三殿下李仲賢的兩派大臣卻是暗中拍手。李貞航在開國功臣之中權位最重,有他支持太子殿下李俊笙,一向令兩派頭疼不已,如今他自願請辭,無疑是斷了太子一臂,對另外兩位殿下的龍椅之爭無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是以,這兩派大臣一邊恭頌其功勞,一邊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十分懇切的請求皇帝李政答允其請求。
至於李政則是有些矛盾。李貞航之才是新建的大野朝最最需要的,同時他向來看重對方的人品和正直,但他每想起兵部尚書秦研和戶部尚書丁桂祥的話又有些擔心。他何嚐不知道這二人的中傷之意,但他卻不得不往這方麵考慮。
是以,為了防患於未然,他最終選擇了放棄李貞航,也才有了命其為監河禦史主導抗洪事宜之事,並欲借此機會辭了對方。卻沒想到天不遂人願,竟出現了什麼神仙之事,弄得李貞航不但無罪反而有功,這卻更讓他找不著借口了!
此時李貞航主動請辭,說實話,他卻有心答應了對方,卻又想起那神仙之事,是以遲遲不能定奪。
卻在此時,隻聽殿外一人高聲道:“父皇萬萬不可答應。”聽聲音正是太子殿下李俊笙。
賀轍等人見李俊笙到來,心裏都鬆了口氣。而李承建和李仲賢等人卻是暗呼可惜,心道若李俊笙遲來半步,隻怕大事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