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標槍運動的競賽3(1 / 3)

第六章標槍運動的競賽3

4.標槍運動的技術

擲標槍的技術特點

助跑和最後用力是擲標槍完整技術的主要部分,助跑和最後用力緊密銜接是擲標槍技術的難點,最後用力是擲標槍的技術重點。

助跑

1助跑速度 。目前,世界優秀男子運動員預跑結束時的速度可達到 65 ~ 8米/秒 ,女子稍低於男子。由於個體差異,不同運動員擲標槍的助跑距離、加速形式、助跑最大速度及其出現時段等,都有各自的特點。預跑段結束,應在繼續加速中進入投擲步階段。由於投擲步已轉為非周期性運動,並且采用身體側對投擲方向的助跑方法來完成引槍和超越器械等動作,容易造成減速,尤其是交叉步右腳落地時產生的製動會使身體水平運動速度有所下降,緊接著左腳落地支撐再次使身體水平速度減小。我國優秀男子運動員右腳落地瞬間與左腳落地瞬間身體重心水平速度分別為 572米/秒 和 427米/秒 。助跑進人最後用力時身體水平運動速度下降,這是由擲標槍技術特點決定的,盡管不同水平的運動員速度下降幅度各不相同,但力求減少最後用力前助跑速度的損失,保持較高速度進入最後用力是擲標槍技術的共同要求。

選擇適宜的助跑速度十分重要,助跑過快會影響最後用力技術的完成質量,甚至出現助跑與最後用力動作的脫節;助跑過慢則不利動量的增加,發揮不了助跑的作用。優秀運動員的助跑速度一般控製在本人平跑最高速度的 70 %左右。

加快助跑速度是提高擲標槍成績的一個重要途徑。標槍出手速度是一種合成速度,助跑速度為提高標槍出手速度創造了條件。優秀運動員標槍出手速度的 20 % ~30 %來自於助跑產生的作用,這種作用可稱為助跑貢獻率。助跑投擲與原地投擲的成績差是衡量助跑貢獻率的指標。

運動員應在不斷熟練基本技術和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速度必須與快速準確地完成最後用力技術相結合,才能獲得良好效益。助跑是為最後用力服務的,提高助跑速度應以不失去對投擲動作的控製和保證最後用力獲得最大速度並有效傳遞到標槍縱軸上為原則,任何運動員都應科學確定適合本人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特點並能表現最佳成績的助跑速度。在訓練中,加強青少年標槍運動員有控加速助跑意識的培養,對掌握技術和提高成績極為有利 。

2引槍 。引槍主要有直線引槍和弧形引槍兩種,大多數運動員采用直接向後引槍的方法,這種方法動作簡單、引槍自然、連貫性好、容易控製標槍。直線引槍時,兩腿要積極前邁,減小身體重心的上下起伏,保持投擲步速度;引槍結束,肩軸與投擲方向平行,右臂自然伸直拉於肩軸延長線上,標槍靠近身體,標槍縱軸與前臂的夾角較小 (15 ° ~20 ° ) ,以便更好地控製標槍,為完成投擲步後兩步動作和最後用力創造條件。

3投擲步 。

(1) 投擲步第一步、第二步:為了保持預跑段獲得的速度,投擲步第一步、第二步結束時,軀幹應與地麵接近垂直,軀幹後傾角度不宜過大。世界優秀運動員此時軀幹後傾角一般不超過 10 ° 。如果軀幹後傾角過大,會加大身體重心與支撐點之間的距離而產生較大製動,影響投擲步水平速度的發揮和第三步動作的正確完成。

(2) 投擲步第三步 ( 交叉步 ) :交叉步是投擲步最關鍵的一步,對保持人體快速向前運動,形成超越器械姿勢,加大擲標槍工作距離,創造良好的發力條件和實現助跑與最後用力銜接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交叉步動作過程中,應強調右腿擺動和左腿蹬伸動作協調配合、加大髖軸超越肩軸和軀幹扭緊的程度、做好右腳著地後的緩衝動作、形成一定的軀幹後傾角等技術要求。

投擲步第三步保持適宜的右腿擺出方向和左腿蹬地角度非常重要。左腿蹬地角是指交叉步離地瞬間身體重心和支撐點連線與地麵的夾角。左腿蹬地角直接反映人體運動方向,世界優秀運動員平均約為 7289 ° 。左腿蹬地角越大,交叉步離地瞬間身體重心的垂直速度也越大,會因為交叉步騰空過高和交叉步步長過大等錯誤,而導致身體重心上下起伏,破壞人體向前運動和損失水平速度,並增加了右腳著地時承受的衝力和完成動作的難度。

由於交叉步兩腿的積極動作,特別是右腿前擺帶髖,使髖軸加速轉向投擲方向,左臂擺動幫助左肩內扣和軀幹右轉;在右腳著地時,世界優秀運動員的髖軸與投擲方向的夾角通常在 140°~158 ° ,平均約為 146 ° ;肩軸與投擲方向的夾角平均約為 181 ° ;軀幹形成扭緊狀態,充分拉長軀幹肌群,為快速收縮用力做好了準備。

由於交叉步右腳著地點在身體重心投影點前,右腳支撐承受的垂直衝力和水平衝力都較大,因此,右腳著地後右膝應及時彎曲,通過有彈性的緩衝,促使身體重心盡快移過支撐點,以減小製動,保持水平速度和人體在高速運動中的平衡,拉長腿部工作肌群,為緊接著的蹬伸動作創造有利條件。世界優秀運動員膝關節彎曲角一般在 145 ° 左右,緩衝時間為 008~012秒 。右膝彎曲角度和緩衝時間與右腳著地時的位置以及運動員訓練水平有關。

交叉步右腳落地瞬間的軀幹後傾角,是反映運動員最後用力前身體位置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標。世界優秀運動員此時軀幹後傾角約為 20°~26 ° 。後傾角過大,雖然可獲得較長的最後用力工作距離,但易造成身體後倒,使右腳單支撐時間加長,從而影響動作的連貫性;後傾角過小,會導致上體過早前移,影響最後用力動作幅度和肌肉能量的發揮。

(3) 投擲步第四步 ( 助跑與最後用力的銜接 ) :第四步是助跑中惟一沒有騰空的一步,其任務是左腳主動快落,做好左側支撐動作,實現助跑向最後用力的連貫過渡,使助跑獲得的速度有效地傳遞到最後用力中去,提高標槍的出手速度。

因此,這一步動作直接影響著最後用力的效果,是擲標槍較難掌握的技術環節,也是評價擲標槍技術質量的重要指標。

4實現助跑與最後用力銜接應注意以下技術特點:

(1)第四步左腿前擺低平、快速並及時超越右腿,即第三步右腳一著地,左腿已擺至右腿前方,為左腳快落支撐做好準備。

(2)第三步右腳著地屈膝緩衝後盡快轉入右腿蹬地動作。右腿以較小的角度蹬地,既可防止身體重心過早上移,加快髖部向投擲方向移動的水平速度,又可為左腳快落支撐創造條件,縮短由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的時間。

(3)在右腿蹬伸動作配合下,左腳沿地麵快速下插著地。左腿強有力地製動支撐,不僅保證右腿繼續正確用力,而且使動量不失時機地由下肢傳遞給上體和標槍。

(4)第四步的步長合理。步長過大會增加將身體重心推向左腿的難度,並影響出手動作的完成;步長過小則不能有效地完成最後用力動作。第四步所用時間要短,世界優秀運動員約為 016~020秒。在第四步左腳即將落地時,仍要保持一定的軀幹後傾角,為加大最後用力工作距離創造條件。

投擲步的形式與節奏

5投擲步形式有 3 種:跳躍式、跑步式和混合式。

(1) 跳躍式:跳躍式投擲步像跑跳步,擺動腿抬得較高,後蹬有力。特點是節奏感較強,騰空時間長有利於完成引槍和超越器械動作,但易造成身體重心起伏而損失助跑速度。

(2) 跑步式:跑步式投擲步像平跑一樣,特點是步幅較小,動作自然連貫,能較好地保持水平速度,但引槍時間短,交叉步時較難完成充分的超越器械動作。

(3) 混合式:混合式投擲步結合上述兩種形式的特點,在引槍結束前采用跑步式,交叉步采用跳躍式特點是身體重心運動軌跡較平,節奏性強,動作放鬆,易發揮較快的助跑速度。

投擲步應表現良好的動作節奏,這種節奏是擲標槍助跑的顯著特點。投擲步節奏不僅體現在完成各步動作的時間和技術的準確性以及兩腿加速等方麵,而且與各步的步長密切相關。在盡量保持預跑段已獲得的速度的基礎上,投擲步節奏各步有所不同,優秀運動員通常表現出第一步、第二步較快,第三步稍慢,第四步最快的節奏特點。盡管優秀運動員投擲步各步步長分配存在著差異,但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通常是第一步長,便於完成引槍動作;第二步較長,為過渡到交叉步創造條件;第三步最長,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形成超越器械姿勢,為最後用力做好準備;第四步最短,有利於實現助跑與最後用力的銜接。

最後用力

最後用力是增大標槍出手速度的主要階段,器械在這一階段獲得的速度占出手速度的 70 %~ 80 %在最後用力階段,運動員應以最短的時間在盡可能長的工作距離內將最大的力作用於標槍縱軸,使標槍在出手瞬間達到最高速度並以適宜的出手角度擲出。

最後用力過程包括“滿弓”、“鞭打”和標槍出手 3 個動作階段。

1 “滿弓”動作 。“滿弓”動作是順利完成“鞭打”動作的前提和保證。在“滿弓”動作形成過程中,兩腿協調配合用力十分重要。右腿蹬地推送右髖加速前移,左腳著地製動支撐使下肢運動突停而產生動量轉移,加之左腳製動點處於身體的旁側部位形成了旋轉力,從而提高了右髖向投擲方向運動的速度和幅度,不僅使“滿弓”動作得以形成,而且為髖軸領先肩軸運動並帶動軀幹充分轉動創造了條件。因此,右腿積極蹬地是實現“滿弓”的基礎,左腿製動支撐是形成“滿弓”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