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第 成功轉型(1 / 2)

第十九章成功轉型

兄弟兩人相比,劉起在高考時是個成功者;可在事業上,方明就是個幸運兒了。那年大旱湊成了難得的機緣,讓方明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這桶金的數量還相當不菲。年少多金的方明並沒有滿足眼前的財富,沒有被眼前的成績惑住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喜歡動腦筋的人,如今心裏很清楚,像這種不求而得的機會,往往是求而不得的,以後不可能再有這種機緣了。如果自己還想繼續有所發展,就必須再開辟出一條新路來。

在正式同文雪確定了關係之後,方明就接受大家的建議,著手進行轉型的準備工作。他分析了本地的土產銷售情況,認為霞陽的仙草、白蓮及筍類產品,在全國各地的同類土產中都屬於品質優良的佼佼者。這幾十年來之所以銷量逐漸減少、名氣逐漸沒落,可能就是在收購及銷售過程中,還沒有人把它做大做強形成一定規模的緣故,方明覺得霞陽的土特產裏麵蘊藏著很大的商機。他決定從這個點上入手,先在霞陽開辦一個農副產品加工廠,把本地的特產集中起來,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成批量的運到外地銷售,更容易做出名氣,做出品牌。這樣既能使自己獲利,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動霞陽經濟的發展。

方明手頭上的資金足夠運轉,眼前最需要的是找到幾個可靠的幫手。原本希望王東明能回來跟自己一起幹,可是他因為曆年高考不順利,覺得無顏再見鄉親父老,便留在南山幫周猛打理業務了。

方明又想起曾經幫著自己押車出門賣筍的楊能文、楊能武兩位表兄弟,哥兒倆雖然隻是初中畢業,出外做生意時還是顯得很機靈。竹園的張山和陳啟兩位朋友雖然沒走出過大山、沒見過什麼大世麵。但從去年幫自己收筍的過程中可以看得出,他們都能說會算很精明,都是做生意的料子。方明便逐個找到他們進行溝通,將其納入麾下。

找來了足夠的幫手,接下去要解決的就是廠址問題。方明決定通過人際關係,找周大隊長和鎮裏的書記商量解決。

眼看著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致富的春風卻很難吹到偏僻的霞陽來。鎮兩委這段時間也在研究,如何才能讓本地的特產形成規模,以便擴大市場引來外商搞活經濟,提高農民們的收入。今天方明主動送上門來請戰了,就好像想要瞌睡時有人送來了枕頭,大家都覺得意外又感到開心。領導們對方明提出的申請非常支持。經過鎮、村的兩委研究後,村部委派人員在霞陽的出口處,整理出一塊二十幾畝寬的坪地,劃撥給他們使用。

廠房的建設並不需要很多時間。三個月後,方明的廠房就建設完工了。一座包括冷庫在內的倉庫,一座土特產加工包裝車間,一座生活、辦公用房都建好後,“明耀土產加工公司”就正式開工營業了。

方明給公司的幾個重要成員做了明確的分工。自己為公司總管,楊能文、楊能武、張山、陳啟分別為蓮子、仙草、鮮筍、幹筍等項目的主管。到了哪一類土產上市的季節,便由該項目主管負責統籌,其他幾位則從旁協助,齊心協力收購生產。

公司開業的時節,正是蓮子上市的季節。方明同大家商量過之後,決定根據市場的需求,把相關蓮子的各類產品都做起來。霞陽蓮子粒大飽滿,本地人都把它剝去外膜、捅去蓮心,曬幹後做成白蓮。方明便讓楊能文帶兩人在市場擺攤收購。蓮子進入車間後首先進行篩選,將那些品質特優的做成白蓮後進行保鮮,然後運到平南、南山各大商場高價寄賣。剩下的則製成幹白蓮,根據各地市場經銷商的要求,或是用高檔禮盒,或是用塑料袋子包裝妥當,收入倉庫準備隨時發貨。

鄰縣有幾個鄉鎮“三金田”的租金比較便宜,霞陽有好些農民幹脆寄住在那邊,包下大麵積的農田來專業種植蓮子。隻是那兒產出的蓮子顆粒較小、品質稍次,隻適合剝去外殼曬幹後做成紅蓮。方明安排楊能武負責,在各處設點大量收購,成品進公司後打包入庫。

方明早已在許多城市聯係了經銷商,設立了代銷點。按各地的消費特點,紅蓮運往北方城市,白蓮運往南方城市。自己帶著兩個工人做的就是發貨和收款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