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在講“一把手文化”時,建議炒掉那些彙報最多最頻繁的部下。他的建議,大約私企老板可以完全采納,因為他們有絕對的用人權力,用誰炒誰,他們說了就算;國有企業的老板可以部分采納,因為在用人上,除了老板,還要聽國資委的;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老板”們可能無法采納,因為他們的用人權是十分有限的,權力大都在上一級組織部門。
為什麼要炒掉彙報最多的人?未能找到專家請教,忖度起來,大約有以下幾種原因。
彙報最多的人工作沒有思路,沒有辦法。這些人屍位素餐,隻能當官,不能幹事。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裏,應當幹些什麼,怎麼去幹,心中無數。他們幹工作全靠部下想轍。部下的主意如何,他們拿捏不準,於是乎,便一趟趟地往領導那裏跑,去彙報,看看領導是否滿意,看領導有什麼具體的意見和要求,以便回來“貫徹落實”。某些工作難以開展,又拉不下麵子求教於部下,隻好找領導“彙報”,問計於領導。有些所謂的領導幹部,僅僅扮演二傳手的角色,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在他那裏,就沒有什麼對上級精神的豐富、拓展、優化,沒什麼對下級智慧的聚合、選擇、升華。離開了彙報,他們就沒法工作。
彙報最多的人,不願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將一切責任推給領導。有權力就有相應的責任。權力是把雙刃劍。承擔責任,是領導者必備的素質,是題中應有之義。責任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讓領導者丟官,小的,則隻是批評、處分或者僅僅是警示,提醒。有些人,啃起權力之果來,連核都會吞掉;負起責任來,則樹葉掉下來也怕打破頭。為了保險,芝麻大的小事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彙報。凡有憂,有問題,統統告訴你,讓你拿主意,有了錯誤當然是你的,與我無關。當然,有些事他們不彙報,比如調進了自己的親友,分發了不該分發的公款,超標準消費之類。他們會掩藏了再掩藏,會處理得不顯山不露水,不留一絲痕跡。彙報最多的人,是要拿領導之手火中取栗,是自己偷牛,讓領導去拔木樁。
彙報最多的人,大多為了與領導套近乎,討好領導。彙報得多,彙報得頻繁,說明我眼裏心裏都有領導,我跟領導感情上親,距離上近。領導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且聽說“高處不勝寒”,領導很孤獨。有事沒事去找領導“彙報”,等於感情的溝通與聯絡,順便還可以提提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去得多了,領導自然對自己熟悉,有了好事,自然會想到與他親近、常在他眼前晃的部下。
彙報最多的人,老是在顯示成績。現如今,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工作的不如會彙報的。有些人,有如老母雞,下隻乒乓球大的蛋也得“咯咯嗒,咯咯嗒”地喊翻天。這個“喊”很有學問,你喊給部下喊給媒體固然有用,但用處不大。最好是喊給領導,經常拿著放大鏡去讓領導看你的工作成績(謂之政績),你在領導的心目中,就是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而且沒出事的幹部,就是依靠的中堅、可造之材、提拔對象。真正工作有成績的人,不太在意四處亂誇,引人注目,幹不了事沒幹什麼事的人,往往會把芝麻說成西瓜,會常向領導說自己很忙,自己幹成了許多事,自己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與衷心的擁戴。
炒掉彙報最多的人,如何炒?辭退?罷免?顯然不太可能。那就對這類幹部有清醒的認識吧,這似乎就夠了。
20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