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15
蘇霍姆林斯墓的教育思想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是二戰後蘇聯最有影響的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在其30多年的教育實踐中,他撰寫了大量的教育著作,總結曆史和現實的教育經驗,揭示教育與教學的客觀規律,他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蘇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個性全麵和諧發展的理論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的教育學思想體係,其核心是要使學生都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
論教育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個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其最集中也最深刻的觀點就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麵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他全麵深入地闡述了全麵和諧發展的人的內涵,並論述了通過充分發展兒童人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麵和諧發展的觀點,對蘇聯的教育實踐發揮了巨大的指導作用。
論教育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從全麵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出發,要求完成智、德、體、美、勞的全麵任務,他把這幾方麵的教育有機地、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認為不應分出先後和主次。但相對而言,道德教育應在教育任務中占有統帥全局的地位。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也極為重視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貫穿其全部教育活動與理論體係中的根本任務與原則要求,是完成全麵和諧發展目的的一個主要支點。他所指的勞動是與精神生活相統一的創造性活動。
論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從智育的基本任務出發,要求正確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兩對矛盾,即教學——教育、教學——發展,要求在促進矛盾的辯證統一過程中,完成教學的目的,實現和諧發展的總任務。
他提出教學必須是教育性的教學,道德教育與智育不可分,教學、教育和教養要做到辯證統一。
通過教學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和內在的精神世界,在其教學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對教學論中其他細節問題,蘇霍姆林斯基也有非常深入精辟的論述。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70年代和80年代蘇聯教育改革中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強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