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教育1(1 / 3)

第一章古代教育1

前氏族社會時期的教育

前氏族社會時期是指從有人類到距今一萬五千年左右。這一時期的生產水平極端低下,生產工具也很簡單、粗糙,原始人們依靠群體的力量向大自然索取現成的食物。如植物的果實、塊根以及昆蟲、蜥蜴等小動物,以後慢慢也獵取較大的動物。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低下,每個人都必須從事勞動生產,才能取得生存所必需的起碼的生活物品,所以每個兒童自幼就要向年長一代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當成年男女一起出動進行采集和捕捉動物時,兒童們則跟隨老年人在駐地負責驅逐和看管小動物,在附近地區采集植物。在這個過程中,老年人便把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方法與技能,把生產勞動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少年兒童。同時也告訴兒童們群體生活的習慣、行為準則等。

前氏族時期教育的特點是所有的兒童都在共同的勞動、生活中接受教育。

母係氏族時期的教育

從一萬五千年前到五、六千年前,屬於氏族公社時期。其前期為母係氏族時期。由於開始禁忌族內近親通婚,其成員必須和另一個氏族的成員通婚;又由於群婚,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世係隻能按母係計算。互通婚姻的氏族組成了早期的部落,這便是母係氏族社會。

母係氏族社會在勞動生產中出現了性別的分工。男子多從事狩獵,女子多從事采集、編織和原始種植。由於女子的生產勞動為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而她們的地位較高,在氏族中倍受尊敬。母係氏族社會的兒童們屬於氏族所有,在八歲以前由婦女撫養,八九歲後開始分化,男孩由男子指導,學習男子應做之事;女孩由婦女指導,學習婦女應做之事。

母係氏族時期出現了對未成熟少年集中進行有計劃、係統的、嚴格的訓練,即成年禮。它包括身體鍛煉、道德規範教育、意誌性格訓練和傳統教育。年輕一代隻有在領受成年禮之後,才能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

母係氏族時期出現了圖騰崇拜。這些宗教信仰內容及其儀式是每一個氏族成員所必須掌握的,這也是為當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母係氏族時期教育的特點是所有兒童按男女勞動分工,分別在勞動中接受勞動教育,在社會生活中接受一定的宗教道德教育。

父係氏族時期的教育

父係氏族時期是氏族公社的第二個階段。由於青銅器的冶煉和使用,使生產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並出現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在農業生產和畜牧業生產中,都需要較強的勞動力,男子的勞動逐漸占了主導地位,婦女則轉為主要從事家務勞動。原來以母係為中心的母權製氏族逐漸轉變為以父係為中心的父權製氏族。

父係氏族社會由若幹個家長製的大家族組成。家長製大家族,是社會基本的經濟細胞,也承擔了教育青年的職責。這個時期,教育的內容更加複雜了,兩性在教育上的差別也越來越大。女孩主要學習管理家務,從事家務勞動。男孩除學習照管牲畜、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知識外,還要參加軍事操練,學習騎馬、投矛、挽弓射箭等技能。“成年禮”因而得到進一步發展,青年人往往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經考查合格,才能成為氏族社會的正式成員。

父係氏族時期教育的特點一方麵是教育內容擴大了、豐富了,教育的項目也有所增加,增添了軍事體育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麵,道德倫理教育也受到更大的重視。

軍事民主製時期的教育

在氏族公社解體到奴隸製國家產生的過程中,出現了軍事民主製。軍事民主製保留了某些氏族公社時期的製度,如:“議事會”、“人民大會”,同時又存在著軍事首長的個人權力。以掠奪財富、奴隸為目的的戰爭越來越頻繁,軍事首領、部落酋長和僧侶人員逐漸演變成部落的特權人物,加之私有財產、剝削現象的出現,社會階段劃分越來越明顯了。

教育為適應“軍事民主製”的特點,重視和加強了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軍事體育訓練,把軍事教育提到了首位。如古代日爾曼人曾指導青年練習強盜式的軍事攻擊,讓青年在劍和長矛之間赤身裸體,跳躍操練,以培養其勇敢、機警和幹練的品質。在後期,隨著階級的萌芽,出現了階級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會的教育是與原始社會的財產公有、共同勞動、平等地分配勞動產品的經濟製度相適應的,它表現為教育的民主和平等的性質。但原始社會的教育內容簡陋、方法原始、質量低下,又表現出教育的原始性。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的下遊。尼羅河每年7月泛濫,11月退落,土壤既因淤泥而肥美,又有河水灌溉之便,故農業發達,屬富饒之鄉。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王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形成奴隸主專政的國家。中間經過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三個曆史時期,最後在公元前525年為波斯國所滅。

古代埃及文化、科技成就十分突出。為預測尼羅河的泛濫,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學。在公元前4241年就有了太陽曆。為測量土地、修建溝渠、修築堤壩和橋梁,形成了埃及最早的幾何學、水利學;在製造木乃伊和醫治疾病中,醫學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有了圖形文字。國家十分重視文字,規定有為宗教所需的象形文字,為政府辦公所用的簡體字,為經商所用的草體字。古埃及掌握這些知識的大多為僧侶和文士。他們也是古埃及奴隸主教育中的關鍵人物。

僧侶是古埃及的神職人員。古埃及是政權與神權相統一的國家,人們供奉的神衹達843種之多。為敬奉神衹,廣修廟宇,因而有眾多的僧徒。寺廟中的高僧脫離體力勞動,除負責宗教活動外,不掌管水利、天文、建築、醫藥等職,但有較豐富的學識,他們大多還擔負著培養接班人的職責。“文士”是指社會上一些擅長文墨、富有知識的人。古埃及的“文士”多在政府供職,享有較多的特權,因此不少奴隸主熱衷於培養自己的兒子成為“文士”,充當官吏。

古埃及的學校主要有宮廷學校、寺廟學校和文士學校。

宮廷學校是皇族子孫、貴族和大臣們的子弟學習的地方,一般多設在法老的王宮中。寺廟學校設在寺廟內,是專門培養僧侶的學校。文士學校是文士在家中招收學生,進行講學,這種私立性質的學校習慣上稱為文士學校。

古埃及的學校教育內容,大約可分為初、高兩個等級。這兩個等級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初級階段,兒童學習書寫、閱讀和簡易計算,又以書寫為主。因為埃及的文字既繁雜又難學,而埃及又是依靠書寫來傳授知識的,因此,書寫在教育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埃及書寫的材料有紙草、石板、貝殼、象牙、皮革等。最常用的是紙草。紙草是尼羅河岸盛產的一種植物,將其莖部簡單加工即成卷。人們用蘆葦製成的葦筆,沾上水和彩墨(大多為黑、紅兩種)在紙草上書寫。書寫的內容有道德的訓誡、知識性的材料。古埃及在書寫教學中還注重指導兒童學習辭令。諺語中說:“你巧於辭令,你必將獲勝。”這個階段的計算教學是具體數量的測算,如計算個人財產、土地的測丈、征稅的稅率、金字塔的麵積和體積及穀物的儲量等,多為實用性質。古埃及高級階段的教育是專業教育。最受重視的是建築業以及天文學、數學、幾何學、水利學和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