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大,溫良辰如何瞧著,長大都該繼續肖似其母襄城公主。
不過,人都道女大十八變,多年後秦元君痛定思痛,心有感慨——原本天真爛漫、頑皮淘氣的她,為何會長成一個內心強悍霸道,外表溫良恭淑的偽閨秀?
*
大越朝,雖說與前齊朝同樣為男權社會,但曆經事態變遷,上至皇室公主攝政,下至平民女戶現世,女性地位拔高不少,可謂是遠超先人,自成一派新氣象。
當朝凶殘的女子分不同類別,榜上有名者莫過於皇室女子,如公主、郡主一類,或是豪門家族中,不出世卻出名的才女,或是商海浮沉,手腕高超的商女。除開後者地位不高,以至於前兩類女子更加受人豔羨,她們既有無比榮耀的地位,又富有獨特的底蘊,如何不吸引他人的關注?
其中,皇室女子中,以襄城公主名聲為最。
駙馬向來便是最憋屈職業,無風險,無自由,無理想,堪稱三無人士,而襄城公主家的溫駙馬,不僅三無屬性俱全,還需執行其他義務,那便是:尊公主,敬公主,仰公主,凡事不得逆其左右。
襄城公主飛揚跋扈之名,在尋常百姓家,也是如雷貫耳。
襄城公主坐擁富貴和俯首稱臣的夫君,本該人生美滿,兒女繞膝,可歎老天公平,給了你一樣東西,其餘便吝嗇了。年方二十五襄城公主的膝下,唯有一女溫良辰而已。
溫良辰沒有實現祖父賜名的美好願望,人不如其名,從小便發揚其母風範,調皮搗蛋,逗鳥養狗,人小鬼大,乃是遠超閨秀圈的存在。
溫良辰年方七歲,便做下諸多令人眼珠子脫眶之事。
夏日炎熱,她嫌納涼無趣,甩了身邊的丫鬟和婆子,偷摸至公主府後花園玩耍。
誰知轉過一堵牆後,見一名婆子拿長竿捅一棵大樹,原來是竿上糊了麵筋,再粘知了下來烤來吃。
溫良辰好奇心作祟,現身尋婆子討要過來,婆子哪裏敢攔,對上這位小魔星,也隻有自甘倒黴的份,恭恭敬敬地剝殼攆頭,將抹了鹽巴的肥肉呈上。
她也不怕惡心,將烤肉送入嘴中,隻覺其外酥脆裏鮮嫩,幹香味美,比平素清淡飲食好吃不知多少倍。
溫良辰斜睨婆子一眼,鼓著腮幫子笑道:“難怪你們要躲在角落吃,合著是怕人搶了呢。”
接著,她屁股往下一坐,一副大爺我不走的架勢,順手賞了偷吃婆子一小包銀錁子,板著小臉吩咐道:“你再給我抓幾隻來吃。”
其他高門閨秀錦衣玉食,唯獨她癖好奇葩,自吃過一隻知了之後,每日便要吃上好幾十隻,鬧得公主府夏日死寂,一絲旁的聲音也無。
襄城公主聽聞此事,頗為頭大,哪有姑娘家喜好吃知了,毫不猶豫下令禁止女兒繼續胡鬧。
溫良辰調皮搗蛋慣了,越是不讓吃,偏要吃。因口腹之欲叫囂得厲害,她便生出其他法子:鑽進其父書房,翻出各類奇談,意圖尋找偏方。
她三歲開蒙,念過幾本書,又聰明伶俐,習得不少字,讀書不在話下。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被她尋著一本寶典——《呂氏春秋》有言:“今夫爚蟬者,務在明其火,振其樹而已。”
“火”和“蟬”二字她認得,粗略讀一遍,便知其方法要領。
於是,待得半夜丫鬟睡熟,溫良辰執火折子翻出了窗戶,行至隔壁院中一棵遍生知了的大樹下,堆起幹草燃火,玩起了熏烤知了。
她有樣學樣,學著古人方法,以腳踹向大樹,滿樹的知了受驚,盡數被她搖了下來。知了撲棱棱四處亂飛,大多數進了火堆,溫良辰心道可惜,兜兜轉轉幾圈,順手將近旁未飛進火堆中的知了盡數扔進去,不浪費任何一枚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