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就張羅著支窩棚,有人回家去搬鋪蓋,有人就近砍樹枝摟鋪草,忙活開了。耀明和老憨兒是官,就不幹活,他們也不躲著了,鬼子沒了武器嘛,沒必要躲他們。二人坐在大石頭上,曬著太陽,嘮閑嗑兒。
老憨兒告訴耀明,從他走後,老憨兒就發動了幾個鄉親,封鎖了山路,其實就是經常去照看一下那個胳膊肘彎兒,別讓鬼子偷偷把它修複了。看了幾次,胳膊肘彎兒也沒有一點變化。老憨兒他們心裏明白,如果把這個陷阱重新弄好,一定要從山下往上修,並且,沒有一百人,連想都不要想,那塊石頭,不是好挪動的。
沒了從山上下來的鬼子,就安全多了。可能是時間短吧,山下城裏的鬼子們,一時半會兒的,也沒發現什麼異常,這段日子過得就相對安生。
敵情就這麼簡單。耀明歎了口氣。用他的技術和能量,這倒退了三百年的什麼人和事,都顯得那麼不值一談,不堪一擊,隻是這尋找祖宗的事難辦,也別說祖宗不好找,到現在,回來快一個月了,他自己的親人也沒找到哇。老憨兒見耀明歎氣,十分不解,問他為何發愁,你這個神仙般的人物,難不成還有辦不到的事嗎?
耀明隻得說,我在這裏有個親戚,你能不能幫我找一找啊。老憨兒一聽就愣了,什麼,你這個神仙在這裏也有親戚,這窮山溝裏,哪來你的親戚。耀明說應該不會太遠,就在這附近吧。他告訴老憨兒,他的親戚,最大的可能就是母子二人,母親快六十了,兒子也快四十了吧。老憨兒對了對號,就他認識的鄉親中,家庭是這種結構的,還真有幾戶,他自己就是這樣。但老憨兒沒敢說,隻是說那我們就回村去吧,興許真能碰上哩。
於是,安排好了山上的事,耀明就隨著老憨兒回了他們村。這村子叫要兒莊。一聽這名字,耀明就感覺親切,同時,這裏的一切,也多似曾相識。比如那條從山頂上流下來的泉水,就注入了一片平展展的小壩子裏;還有田間山間的路,怎麼看都覺得熟悉。再就是怎麼就這麼翠綠呢,翠得令人心碎。
這些天來,老憨兒在山上遇到鬼子,以及在胳膊肘彎兒弄個了陷阱的事,在村子都傳遍了。一個悶頭悶腦的老憨兒,也敢和鬼子對著招呼上了,這本身就是件新鮮事,加上還有個傳說中的能人相助,早就令老憨兒成了村裏的名人。今天,老憨兒帶著這位傳說中的神仙來了,立時就轟動的小小的翠仙莊。老憨兒也像見過世麵的,他把圍觀的人們轟開:快幹點正事去,你們家老黑在要兒嶺上跟日本人幹上了,快給他送點幹糧去。還有你們家老悶頭,讓我給你捎信哩,要一床鋪蓋,今兒個後半晌就要。
聽說自己家的親人,在山上與鬼子幹上了仗,村民們都慌了,這小日本可不是好玩的,你們怎麼就敢和他們對著幹哩,真不知深淺喲。鄉親們慌裏慌張地忙活著上山去看究竟,老憨兒就領著耀明來到了他自己的家。
這是一個大雜院,原先的房子也是挺講究的,可是現在就完全亂了格局,院中有房,院中有院,擠擠挨挨的,總有十幾家子人擠住到了一起。老憨兒引導著耀明,穿過一排毫無規則的小房,就來到一道大門前,耀明抬頭一看,愣住了,這座大門,像一道閃電,激活了耀明心中那不太久遠的記憶。特別是門楣上的那四個浮雕大字:詩書傳家,完全印證了此前耀明的一些模糊的不確定的猜測,就是這裏了。
耀明清楚地記得,當年,他在為翠英選房子時,就是衝這詩書傳家四個大字,才選定了這所院落的,耀明親自動手把它從京城附近,搬移過來,並且也沒忘記給主人扔下一筆錢。有了這四個大字,耀明完全清楚了,現在他所在的地方,就是他要找的世外桃源,他的翠英和小英子,就住在這裏呢。
記憶被激活,耀明對周圍的景致就逐一地對號入座,地板對得上號,是方磚漫地。樹也對得上號,核桃樹嘛。穿過一片亂建的小房,就看到了頗有些氣派的正房,更沒錯了,就是當年耀明和翠英及小英子一起住過的。不過,現在的正房都變形得不敢相認,先是破敗的不成樣子,原先氣派的瓦頂上,已長滿了蓬草,原來的瓦已看不出樣子,隻是一些爛瓦片隱沒在幹枯的亂草叢裏。秀麗的屋簷也沒有了,從屋簷的地方伸展出來一些長短不齊的棍棒,棍棒上架著些席頭之類的東西,就搭成了小棚子。至於窗戶和門板,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模樣,它們現在也就勉強可以算是木頭,一些枯木朽株,爛得僅剩下了軀幹,而且是透風漏氣,隨時可能散架的軀幹。它們更像那些風燭殘年的老人,斜倚在頹敗的牆根上,用無神的眼睛茫然地看著這個即將離去的世界,看著那些尚不知生死為何物的,匆匆走過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