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牌類學習訓練22
第九節除紅譜
1.除紅譜概述
除紅譜俗稱“豬窩”、“豬婆龍”。元末明初人楊維楨曾指出:“古之君凡有所撰造必係以姓氏,使後世知所起也,晉阮鹹氏嚐作月琴,世遂謂之阮成。‘豬窩’者,朱河所撰也,後世論其音,不務察其本,始謂之豬窩者,非也。”可見,“除紅”才是正名,然而約定俗成,大家習以“豬窩”呼之,也是沒辦法的事,隻得隨他的便。
朱河是宋代人,字天明,原籍河南。宋室南遷,舉家徙南京。朱河曾仕至天官塚宰。《除紅譜》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元末人陶宗儀曾收該書於《說郛》,清代光緒丙午(1906年)湖南葉德輝重刻單行本,以廣泛流傳。
2.除紅譜的玩法
先用一個骰子比點數,按各人所得點數排出名次。以得四紅者為第一,以下按點數多少排列。
按著名次,用四個骰子擲。每次擲出的四麵E可組成一個小圖,這些小圖可分為“賞色”、“罰色”、“賽色”三類。(詳見後圖)以紅四為主,不參加計點數,而以其餘的麼、二、三、五、六這五色計算。所得點數之和在8點以下皆為“罰色”,13點以上者為“賞色”,中間九點到12點除去“柳葉兒”、“十二時”兩譜之外,皆為“賽色”。
凡擲出雙紅四的,除去“紅葉兒”、“節節高”之外,都叫“強紅”,無效。反之,如果沒有紅四,餘去“渾花”、“素葉”之外,都叫“散色”,也無效。
擲得“賞色”者,有權繼續擲。
擲得“賽色”者,則下家與其比賽。“賽色”就是比點數。
擲得“強紅”、“散色”者停擲,輪到下家擲。
賽色時,需記住上家點數。下家若擲得“強江”、“散色”則無效,仍需再擲,直到擲得“賞色”、“罰色”才行。
賽色時,比上家少一點的叫“踏腳”,罰二帖。賽出“罰色”在三帖以下的(包括三帖),除本帖之外加罰一帖,如“白七兒”為罰色,按譜當罰一帖,此時則加罰一帖,共罰兩帖。賽出“罰色”在四帖以上時,依譜按本帖罰,不再加罰。
賽色時,點數與上家相同,叫“趕上”,賞下家一帖。如上家本為九點,此時又自擲得“柳葉兒”(即四、三、三、三、四點除去不計,亦為九點),則罰上家四帖。
賽色時,下家多一點,叫“壓倒”,賞二帖。賽出“賞色”在三帖以下的,在本帖上加罰一帖。賞色在四帖以上者,按本帖罰,不再加罰。
賽色時多二點、三點者,隻賞一帖;少二點、三點者,隻罰一帖。
擲骰時,若有應擲未擲者,罰下家三帖,以懲其監督不嚴;有不應擲而擲者,罰上家五帖,以懲其有意逃避。
以上所說的“帖”,猶如“注”一樣,是博戲時勝負的表記。遊戲開始時,每人出若幹帖,作為“公帖”,凡擲“賞帖”的,所賞之帖均由“公帖”出。凡“賽色”時的罰帖,則由賽輸的一方出帖給贏方。